收藏 纠错 引文

徐懋庸评传

ISBN:978-7-5161-1703-3

出版日期:2012-11

页数:326

字数:321.0千字

丛书名:《越文化研究丛书》

点击量:8009次

定价:5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越中现代知名作家系列研究丛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越中现代知名作家系列研究》(课题编号09JDYW01ZD)成果。

世纪之交,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了浙江省不仅要建成经济强省,而且要建设成文化大省的重要决策,大大地推进了浙江文化的研究,也激活和浓化了浙江的学术空气。社会发展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但文化的精进反过来又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关联性,自然要求浙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获得全面进步后尤其要重视文化建设。多年来,文化研究已经成为浙江省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不仅是浙江省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而且也是浙江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然而,文化研究有一个基本的抓手,就是作为社会主体和文化主体的人。因为人既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文化演进和社会发展都是由人主导的。因此,研究文化就是要研究主体的人所创造和彰显的社会文化的历史形态和内在品格,为今后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服务。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申报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科规划重大课题《越中现代知名作家系列研究》,2009年获得了立项资助。

从全省范围讲,浙江(越)文化研究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萌芽,到20世纪末期揭幕,至今已经着手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浙江(越)文化的史论研究;二是浙江(越)文化名人传记的研究、撰写。前者以宏观的理论探讨见长,奠定了浙江(越)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后者从文化主体的个体出发进行微观的透视,呈现浙江(越)文化的主体状态。这两种视角构建了浙江(越)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浙江(越)文化研究的基础。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基地前几年组织力量重点研究了“越文化通论”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推出了一批成果,就是立足于史论,旨在为今后的越文化研究奠定基础的。然而,越文化研究停留在这里是不够的。一是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历史走向现代,要服务于当代,启示将来,因此开展现代越文化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二是文化不只是抽象的、概括的、普遍意义的,也是具体的、鲜活的、个性化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一方面要将理论的概括融入到鲜活的个体和具体的形态中去,另一方面又要从个体中把握其普遍的意蕴指向,同时还必须把握古往今来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超越的情形。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内在特征与基本面貌。一种先进的文化姿态总是既不会忘却历史,又能着眼于现实,放眼于未来;而一种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则不是着眼于传统,而是立足于现代。从本质上说,文化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从历史中把握内在精神的现代基质,探寻现实人生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路向。所以,文化研究必须具有三种眼光:过去—现在—将来;必须抓住三个基点:人—时代特征—自然环境;必须把握三种内涵:传统—现代—未来。而一种文化如何从传统走向未来,现代的情形则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把握现代的蜕变,是推进文化研究由注重历史走向着眼未来的一条必由之路。

越中自古以来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名人辈出。在近代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越中诞生了蔡东藩(1877—1945)、刘大白(1880—1932)、鲁迅(1881—1936)、许寿裳(1883—1948)、周作人(1885—1867)、夏丏尊(1886—1946)、孙伏园(1894—1966)、胡愈之(1896—1986)、许钦文(1897—1984)、谷剑尘(1897—1976)、孙福熙(1898—1962)、章锡琛(1889—1969)、魏金枝(1900—1972)、孙大雨(1905—1997)、姚蓬子(1905—1969)、孙席珍(1906—1984)、吴似鸿(1907—1988)、陶亢德(1908—1983)、柯灵(1909—2000)、徐懋庸(1910—1977)、陈梦家(1911—1966)、金近(1915—1989)、谷斯范(1916—1999)等一大批著名作家。他们有的是现代文学大师,有的是“五四”白话新诗文的开创者和代表诗人,有的是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有的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有的是上海“孤岛”时期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有的是白马湖派的代表人物,有的是湖畔诗社的重要诗人,有的是著名的戏剧家,有的是“左翼”文学的著名作家,有的是鲁迅杂文的继承人,有的是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有的是近现代通俗演义小说重要的开创者……他们贯注着越文化的血脉,又创造了鲜活的现代越文化成果,显现了越文化的现代形态与内在特征,是越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的活的文化标本,反映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越地人民的精神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历史文化成就。

因为以往的研究关注历史的比较多,而关注现代和当代的比较少;关注文化精英和高层的较多,关注大众形态和普通性的很少,所以,除鲁迅和周作人之外,学术界对上述越中作家重视不够,大都没有被纳入学术界系统研究的视野之中。而从文化视角来研究、发掘其精神资源,关注其现代文化成就的尤其少,审视其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显得非常不够。特别是对于他们在浙江(越)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由封建走向民主的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流变和思想引领的生动状态更疏于探究。因此,开展越中现代知名作家系列研究,是对浙江(越)文化研究的一种补充、深化和拓展,意义重大。一、展示浙江文化的现代成就,展现浙江文化的先进性,弘扬浙江文化的现代精神,为正确认识从晚清到现代浙江(越)文化的历史特征提供一个切入口,为浙江(越)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思想启示;二、开拓浙江(越)文化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建构历史形态研究——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研究——现代越文化研究的完整研究体系,推动浙江(越)文化的全面研究,推进浙江省文化工程的研究进程,为区域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途径;三、为正确认识近代知识分子如何转变为现代文化精英提供一种理论指导,为现代史书写提供参考;四、填补上述作家没有整体研究的空白,深化和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为文学欣赏提供指导和启示;五、为人物研究和评传写作提供一种学术借鉴与参照;六、镜照世俗社会,启示现实人生,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我们准备分期分批地对上述知名作家展开研究。最初的设想是于2005年提出的,2007年着手准备,2008年开始启动,2009年开始了全面的实质性研究,到现在已经有几年了。目前选取了学术界关注比较少,整体研究比较薄弱,甚至是还没有作过整体研究的 10位作家作为第一批研究对象,组成了《越中现代知名作家系列研究》重大课题。这些作家是蔡东藩、刘大白、许寿裳、夏丏尊、孙伏园、胡愈之、魏金枝、孙大雨、徐懋庸、陈梦家。我们从校内外选取了有一定研究基础和实力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采取统一规划、目标一致、分项包干、责任自负的方式,展开研究。我们的想法是,这一批作家研究完成后,重新申报项目对第二批、第三批作家进行研究。至于为何没有将鲁迅、周作人两位大师列入第一批研究对象,是因为学术界对他们已经有很充分的研究,各种研究成果很多,就是从浙江(越)文化视角去研究他们的成果也不少,这是我们要特别说明的。

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些越中现代著名作家的研究,发掘浙江(越)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是如何将时代要求内化为文化精进者的主体追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的深层原因,从而把握浙江(越)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的精神脉络,探求浙江(越)文化的现代精神底蕴,构建越地现代人类学的理想图景。其特点在于:一、着眼于从近代到现代的社会转型,抓住人这个主体,以系列研究来审视浙江(越)文化从封建传统文化形态走向现代文化形态的演变轨迹,打破以往研究中宏观宽泛的研究态势,改变割裂式的个别研究,既呈现浙江(越)文化的个体活性,又彰显浙江(越)文化的历史形态,避免以偏赅全、人为设定的局限与不足。二、文化既是一种历史形态,又是一种现实形态,还是一种从历史到现实的过渡形态,但文化研究始终是为现实形态的建构服务的,要着眼于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打破庸俗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惯性思维模式,采取史论结合的方式,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转型的动态文化大背景中去进行整体研究,揭示社会的剧变对个体人生的影响,通过全面把握社会转型中不同个体的生命旅程、思想性格、人生业绩和创作成就,来把握浙江(越)文化的现代形态,改变以往以静态的文本解读和阐释的简单化方式,凸显文化的立体感和整体性。三、文学是文化的一种主要构成要素,文化灌注在文学之中。因此,从各个研究对象的生命发展历程中来把握他们的文学创作,审视它们在现代浙江(越)文化建构中应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价值,把握它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彰显浙江(越)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力,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这里,个体与整体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就成为了我们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并重视将这些作家置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场域中展开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强调融社会批评与主体剖析于一体,理清各个研究对象的生命旅程和思想发展脉络,突出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将事业(仕途)、爱情和交游三线交织,全面地展现其悲喜沉浮的人生,揭示其人生和创作取向的主客体成因,立体地展现其真实形象,彰显其现代的精神特征和越文化的现代品格。同时,我们又注重分析和把握他们文学创作的特色和成就,认识他们各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的研究,既注重文化个体活性,又注重理论概括;既注重历史传统的把握,又注重对传统与现代的融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并以社会学、文化哲学和生命哲学为指导,突出原初性研究特征,挖掘越文化渊源;且以文本研读、田野调查和人物访谈为路径,立足于社会转型的背景来审视他们的人生历程、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透视其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观以及价值追求,进而彰显浙江(越)文化的现代精神。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力求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对研究对象的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地位予以比较客观的评价;注重对现有研究文献和传记资料的甄别与辨正,剔除以往研究中的错漏与偏失,力求还研究对象以本来面目;注重从特定时空背景中去审视研究对象主体人生的独特状态,力求对其人生和思想历程作出比较科学而合理的阐释。因此,我们一方面高度重视搜集越文化背景和历史资料,以及各研究对象散落的文学作品、文献资料和生平事迹,把准其精血气;另一方面又重视对研究对象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的考察,重视访问其后人及其友人的后代,重视与相关的研究专家交流,以完善研究工作。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再三讨论了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又审定了各专著的写作纲要,有的经过了几次的讨论修改以使整个课题的研究成果保持面貌的基本一致,而又各具个性和特色。在这套成果丛书出版之前,我们也随机性地选择部分书稿予以审阅,每部书稿都经过了三四次的修改。然而,由于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博古通今、中西交融的鲜活的文化个体,牵涉的学科领域很广,触及社会与人生的问题很深,文化内涵很丰富,对研究者的素养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赋予了研究工作本身较大的难度;加上课题组成员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有的还担负着繁重的管理工作,精力不够集中,时间比较紧张;尤其是我们水平有限,并且对人物评传的撰写缺乏经验,因此,研究工作难免存在一些着粗疏和不足,我们敬祈读者批评指正。同时,由于课题组成员从事研究的经验和实力本身存在差异,因此,虽然我们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大都十分认真和负责,但实际上这套丛书的质量很难做到整齐划一,这是我们尤其感到不安并要恳请读者谅解的。我们必须告白的是,我们所做的仅仅是抛砖引玉的工作。

在研究进入尾声,成果即将付梓之际,作为课题主持人,我们首先要感谢全体课题组成员几年来的密切协作与艰苦工作,使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以按时完成。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领导部门以及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基地的大力支持。因为有了这些支持,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才由设想变为了现实,这套成果丛书才得以顺利出版。而且我们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宫京蕾编辑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此外,对一直以来给我们的研究工作以热情帮助和关心的许许多多好心人,我们一并致以谢意。

课题负责人:王建华 刘家思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先国.徐懋庸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先国.徐懋庸评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先国(2012).徐懋庸评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