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

ISBN:978-7-5161-4424-4

出版日期:2014-06

页数:229

字数:236.0千字

点击量:9674次

定价:4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公共物品是人类公共利益的载体,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期,伴随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层次与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越来越注重公共物品的质量。事实上,随着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多样性、复合性的发展,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也在不断处于嬗变之中,公共物品的单一供给正被混合供给取代,供给主体的单一性正朝着多主体、多中心方向发展。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可分为政府组织、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随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逐步开始加入公共物品供给的行列中来,并被视为面对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有益补充,其被定位为“以志愿求公益”,其作用是面向社会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承担一些政府和企业都无法充分实现的社会职责。而且,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贴近基层、灵活创新、效率公平相结合的优势也使其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的实现提供了依据。随着社会发展,政府权力逐渐回归社会,非营利组织会不断壮大,其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明显。基于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具有各自特点与优势,在它们之间建立一种协调机制尤为重要。借鉴公共管理学的“公益人”、“道德人”理论假设,本书提出了较有特色的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模式,强调公民应被关注,并作为主体纳入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之中,构成“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多元供给模式。公民的主要职责就是利益需求表达,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在尊重公民权利基础上,三者形成互动供给。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是分工、合作、互补与伙伴关系,而不是替代、对抗关系。本书结合中国实践,分析了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机制,指出公益型NPO和互益型NPO应该提供不同的公共物品,起源于政府的NPO、起源于市场的NPO、起源于社会的NPO、市场与政府结合型NPO、社会与政府结合型NPO也应分别满足不同性质的公共利益,供给不同的公共物品。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冷功业.中国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冷功业.中国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冷功业(2014).中国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