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研究表明,《廣雅疏證》因聲求義術語具有功能性異同。王念孫在使用術語進行因聲求義實踐中具有一定傾向性和繼承性,但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術語規範。在《廣雅疏證》中,語音形式與概念的複雜關係表現了音義之間對稱性與不對稱性的統一。對稱性是語音形式和概念之間相似性的體現,不對稱性是語音形式和概念之間區別性的體現。另外,《廣雅疏證》術語中的一字異音情況與《音義異同》中的音變構詞用例有互補性,顯示了王念孫對音義異同的認識以及對以義辨音的理解與運用。王念孫沒有具體的古聲紐專門著作,他的古聲紐思想主要包含在具體訓詁中。《廣雅疏證》術語顯示了王念孫豐富的古聲紐思想,這些思想表明他吸收了錢大昕、戴震等的古聲紐思想後,積極運用於具體音義問題的實踐,並取得了較大成果。這些思想是清代古聲紐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廣雅疏證》術語反映了王念孫對韻轉關係的認識,與王念孫古韻分部有一致性,顯示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基本遵循了自己的古韻二十一部分情況。另外,王念孫還根據具體訓詁實踐靈活處理韻轉情況。
王念孫《廣雅疏證》因聲求義的特點和貢獻有三點:一是王念孫的“術語觀”,即豐富術語的內涵,注重通過術語在詞義訓釋中的功能性異同顯示術語的特徵,大規模利用術語疏通故訓,對傳統訓釋術語進行總結與創新;二是王念孫的“音義觀”,即對音形義三者間的聯繫有系統認識,同時對語音形式和概念的邏輯關係有一定認知,在此基礎上,“就古音以求古義”,超越形體,系聯了大批同源義近的詞。這些音義實踐對後代詞義理論、詞源理論、聯綿詞理論的建立發展做出了貢獻,加深了對漢語本質的認識;三是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貫穿着“以古音求古義”的治學特點,在清代古音學訓詁學研究上有深遠影響。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敦煌文獻詞語考察
作者:楊小平
图书 敦煌文獻詞語考察
-
2
图书 魏晉南北朝碑刻文獻疑難詞語匯釋
作者:張穎慧
图书 魏晉南北朝碑刻文獻疑難詞語匯釋
-
3
图书 林義光《文源》研究
作者:葉玉英 林志強 田勝男
图书 林義光《文源》研究
-
4
图书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作者:趙曜曜
图书 《朱子家禮》在朝鮮傳播中的“諸具”疏證
-
5
图书 漢語木部艸部字詞核心義研究
作者:沈瑩
图书 漢語木部艸部字詞核心義研究
-
6
图书 疏證與析證:清末民初中國文學研究的範式轉移
作者:李貴生
图书 疏證與析證:清末民初中國文學研究的範式轉移
-
7
图书 《红楼梦》研究述论
作者:伏漫戈
图书 《红楼梦》研究述论
-
8
图书 清末民初小说版本经眼录三集
作者:付建舟
图书 清末民初小说版本经眼录三集
-
9
图书 新中国历程探微
作者:何学慧
图书 新中国历程探微
-
10
图书 亚述赋役制度考略
作者:国洪更
图书 亚述赋役制度考略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