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

ISBN:978-7-5004-8919-1

出版日期:2010-07

页数:248

字数:193.0千字

点击量:9557次

定价:2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一 可持续发展与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和价值观,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基本的含义是提高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3月“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公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来的。近30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知识的日新月异,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快速增长,甚至某一方面的生产能力达到了一定极限。由此,人们不得不考虑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可持续发展早已从生态环境领域向社会其他各个领域拓展,是人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单纯重视环境保护到追求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并在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20世纪90年代起人类共同选择和追求的目标”2864421。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概念,因此,对其含义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认同的定义是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不兰特拉报告)中给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864422因此,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迈向新世纪的目标依据和行动纲领。中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把它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1994年3月编制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制定了促进经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政策和行动方案。1996年3月,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PCSD)在题为《可持续发展的美国》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10项国家发展目标和16条共识。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还包括教育的问题。2008年美国议会通过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法案》,以法案形式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看出,“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多系统集成的全社会或者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单系统内部自身内在的可持续发展。与此相适应,大学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教育如何与社会大系统相吻合,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学教育如何乘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机遇,有效地使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2864423。高师院校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探讨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我们目前选择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师院校已不仅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唯一目标的定向型教育,而且,它还在引导教育理念创新、促进科技发展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高师院校面临着许多风险。首先是中等师范教育的终结给高师院校带来的冲击。在我国盛行几十年的中等师范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衰退,新世纪到来之前已经寿终正寝。由中师、专科和本科三级师范教育变成目前的专科和本科两级师范教育。这充分说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促进人们希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积极因素的推动作用,也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功能。三者的结合,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以此类推,目前的两级师范教育是否也由于上述原因变成本科一级师范教育,甚至若干年后也会终结,不免令人担忧。其次是综合性大学培养的毕业生也可以补充到中小学从事教师工作,扩大师资来源,也冲击着高等师范教育,直接挤压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增加高师院校的竞争压力。最后是因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执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少生优育观念的形成,使我国人口的减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湖北省2009年学校数减少3000余所,学生减少120万人。2864424全国将减少学校和学生数尚无定论。它将影响高师院校的招生问题,构成高师院校的风险。面对高师院校存在的风险,探究它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长期经营下去,不至于衰退、终结,已经成为研究者们的一件大事。

从2004年起,我们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同年组成团队课题组,由学校教育科学学院江新华院长牵头,向学校申报立项成功。然后按方向分工写作,作者先后发表了15篇与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论文,一直思考怎样将其集合成为一个小册子未果。2009年3月学校科研处组织申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等教育类),要求在原有的研究成果上进行申报。于是,作者就把所写论文汇集、充实和编排,把原来的单篇逻辑地聚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形成整体性、应用性和指导性,取名为《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同年,获得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批准立项。

二 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述评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资料中,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关又见诸报刊的文章有500多篇,其中直接使用“可持续发展”研究各类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文章有200多篇。在这些文章中对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的产业性质、高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直接描述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文章鲜见。

(一)省内研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现状

湖北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学校综合实力较强,出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委属重点大学,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在国家计委批复立项的“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91所高等学校中,湖北就有6所,仅次于北京、江苏和上海。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湖北高校的办学水平在不断上升,综合实力不断加强。但是,除教育部直属的规模较大的院校外,省属高等院校的70%以上平均规模不足,湖北省高等教育中省属高校存在着明显的结构缺陷。这些缺陷表现为: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专业设置重复和陈旧、培养层次低、资源配置分散、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等。1999年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马廷奇教授发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湖北省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分析》一文,对湖北省高等学校的整体规模、结构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审视湖北省高等学校的规模、结构的改革与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同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王碧云教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工程教育改革》认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概念上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新诠释,它更强调在全人类生存发展的背景下,思考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教育理论界一贯提倡的按教育规律办事,高等学校依法自主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从生态圈、环境圈看高等教育,拓展其办学思想、领域和资源,在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

2003年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赵映川教授在《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构建》中指出,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密切,高等教育必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等方面进行重新构建。文章强调,大学本身的发展要以整体、公平、协调的方式进行,最终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理性生态人。

陈闻晋教授等人的《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观念问题》一文认为,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高等教育把实现自身的目标和理想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系和战略目标的范畴内,具有生态学、环境学的特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包含时空观、要素观、产业观等主要内容,目标是塑造“绿色人格”、“环境品德”和“生态素养”。

武汉大学刘家旭教授在《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探讨》一文中,对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高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分析,为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指导。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柳清秀教授从2004年到2009年,历时6年,主要探讨高师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研究中,从这一课题入手,拓展到整个高校的研究直至高等教育的有关问题的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作者完成与课题有关的论文15篇和获得“高校风险管理”省级课题1项。主要研究内容有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师资体系的构建、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三层权力结构的权力划分、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分配机制、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投资新模式、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财务预警机制、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就业观的选择、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实习新模式等方面的内容,为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省外研究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视角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探讨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及召开的研讨会比较多,因此,高等教育的理论成果也就相对较多,但由于“可持续发展”庞大而又复杂的内涵与外延,人们研究的角度与使用这个概念的目的也不一致,进而,就出现了不同的理论结论与实践途径。

省外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有以下4种不同的研究视角。

功能作用研究——即通过教育来推动和实施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继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WSSD)后,2002年9月11日至13日在波兰罗兹大学召开了“高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国际研讨会,会议从理论、研究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高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贡献中的角色问题。这种研究视角在国外召开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中是主流议题。

条件关系研究——即把与教育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条件作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清华大学方惠坚、范德清主编的《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校园环境、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有识之士都来献计献策,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系统评价研究——系统评价研究是以系统思想和系统理论为指导,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并提出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系统评价方法。其中代表作是厦门大学经济系米红、肖猛的《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国际比较研究》。其核心在于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化的理论依据和理想目标。

因素影响研究——即把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自身因素,放到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时代的特征、时代的要求出发,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作是江西师范大学陈运平的文章,该文论述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四要素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过程。贵州民族学院刘胜康教授,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容、内外因条件、目标体系、根本途径等方面的论析也很有特点。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关注的角度不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就不一致,还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

在我国,前几年受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观念的影响,高等教育理论界出现过研究的热潮,但由于受当时认识的局限以及思想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所以,选择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这个课题有研究价值。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研究,拓宽研究内容,力求体现研究的整体性、应用性和指导性,完整而系统地分析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深入地研究我国高师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研究内容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研究内容,在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重新进行了整体构思,将原有研究成果逻辑性地排列、补充、丰富和完善,按照著作结构的一般要求,将内容紧密地串联起来,并注明作者姓名、发表的刊物名称和期号。构成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高师院校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分配机制、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财务机制的构建、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师资培养策略、高师院校教学与新课改要求的对接策略、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课堂模拟实践课的教学、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实习新模式、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就业观和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面试技巧综述十章,另加序一篇。对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做法,是一部比较全面论述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专著。

本课题成员、青年教师崔波、柳隽宇同志积极参加了《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崔波同志参加了第二章高师院校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四章第三节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投资新模式和第七章第三节《班级教育管理艺术》课程“1+5教学模式”评价的撰写工作。

柳隽宇同志参加了第七章第一节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课堂模拟实践课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第八章第一节高师院校学生教育实习前基本功的训练和第十章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面试技巧综述的撰写工作。

研究中,崔波和柳隽宇同志,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有一定的功底,刻苦探究事物本源的能力;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总之,都呈现出可喜势头。

崔波和柳隽宇同志还自始至终参加了《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著作的结构安排策划,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都得到了主笔的采纳。

四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创新点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高师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诸多风险,要使高师院校长期经营下去,不至于衰退和终结,就要积极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围绕这个观点,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以理论为指导,结合高师院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述,始终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究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力求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应用性和指导性,为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五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研究的重、难点

在研究中明确研究的重点是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师资体系的构建,高师院校在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同时,应承担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任务,设置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进行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的合格师资,加快培养步伐,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师资体系的构建。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和高师院校教学与新课改要求的对接策略以及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课堂模拟实践课的教学等都是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探讨的重点。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研究的难点是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权力的划分、“双学位”教师培养模式、“双学位”教师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及“双学位”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等。

六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研究方法

开展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研究,主要探讨高师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研究中,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法、思辨法和逻辑推演等方法进行研究的。

七 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结题感想

通过几年的团队合作研究,打下了《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成书的基础。没有当时的团队合作与分工激励写作,就不可能有《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问世。因而,作者深深地体会到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整合了研究力量,加强了团队合作研究精神

教育科学学院的科研工作从来就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甚至全校都是这样。因而,力量单薄,研究不能深入,拿不出拳头产品。成立了团队以后,整合了研究力量,明确了研究方向,做到了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投,研究深入了,成果也多了。原来的现状基本得到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合作研究精神加强了,同时培养和带出了一批科研新人。

(二)明确了研究方向,拓展了研究范围

开展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的研究,主要探讨高师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以此为主线,拓展到研究整个高校直至对高等教育的有关问题的研究,明确支撑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方向的申办硕士点工作。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题,如果单打独斗是不可想象的。团队立项研究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它不仅可以引导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而且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拓展了研究范围。

(三)整体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基本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研究方向

通过几年的研究,作者完成与课题有关的论文15篇和获得“高校风险管理”省级课题1项,这是作者参加团队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因为,团队要求只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逼着团队成员向发表高质量的文章方向努力和向争取省级以上课题进军。通过研究,充分说明了团队成员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基本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研究方向,为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方向申办硕士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今后要继续整合研究力量,以团队形式申报课题,坚持高等教育的研究方向,稳步巩固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加宽研究,加深研究,拿出像样的新成果是教育科学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奋斗的目标。

是为序。

柳清秀

2009年酷暑于武汉卧龙小区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柳清秀.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柳清秀.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柳清秀(2010).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