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走向“整体人”的教育:人学视野下现代教育路向之探索

To the Education of “ Holistic Man”—A Explor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o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onception

ISBN:978-7-5161-1277-9

出版日期:2012-11

页数:184

字数:210.0千字

点击量:8962次

定价:3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用“话语纷呈”来形容当今中国教育理论的现状是当之无过的。当今中国教育研究者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是学术环境的日益宽松和自由,另一方面是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理论研究的依赖和热情。学术自由精神解放了教育研究者思想,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丰富的教育改革实践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各种教育思想纷呈出现,有自由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有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上的交锋,观点上的争鸣,思想上的碰撞,共同催生了中国教育学发展史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理论上的繁荣也为学校教育改革带来实践上的丰富,被冠以各种新名称的教育改革实验在各地纷纷兴起。生命教育、创造教育、闲暇教育、赏识教育、超越教育、情感教育、快乐教育,等等,以及完全由西方引入的多元智能、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新概念、新名词陆续涌现,并逐渐深入到基层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全新的理论活跃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当前教育弊端的反思,丰富了他们的理论视野,切实从教育实践层面上推进了当前教育改革向深入发展。

然而,在一派“繁荣”的背后,我们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惑。显然在话语纷呈的现实面前人们感到非常迷茫,我国著名学者杨东平先生曾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目前见诸于文字的教育理论据说有658种,像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但真正能够用于指导教育实践并改变教育现状的理论却非常匮乏。”当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就是最适合的教育理念?从西方引入的教育话语能否解决我们自己的教育现实问题?在当今“新儒学”和“新国学”热潮中提出教育学向传统学习运动,能否拯救教育面临的危机?用“快乐教育”是否就能给学生快乐?用“尝试教育”是否就能给学生信心?用“情感教育”是否就能给学生以幸福?遗憾的是,在纷纷扰扰的各种教育声音中,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变得更加迷茫。

教育是价值关涉活动,教育改革是人们按照自己价值标准促使教育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过程。好的教育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理想教育的体现,也是人们教育实践上的目标追求;既有现实的超越性,也有实现的可能性。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去推行好的教育?是摆在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不能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冠之五彩斑斓的所谓先进理论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对自身拷问——是否是真正从教育本身立场上来看问题?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一命题是任何人都不会反对的,而且任何一种理论和实践的主张也都是从这一命题出发的。然而,看上去非常明确而又合理的命题,恰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样是从此一命题出发,不同的视角关照人之本意,却可能导致决然不同的教育实践。当代学校教育所谓的以人为本,更多是指功利的人、抽象的人,或者是非现实关照下的人。因此,很多标榜着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结果并不是以人为本。反观我们今天的改革,有多少是或者只是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而追赶理论的时髦?那些标榜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旗号的教育改革有多少是掩盖着部分人目的的成人游戏呢?因此,快乐教育并不能为学生带来快乐,尝试教育并不能为学生带来信心,而情感教育也不能为学生带来幸福的体验。教育纯粹成了社会工具,而遗忘了对儿童现实生存状况的关照。个人成为外在工具,忽视个体自主性和完整人格的培养,人的生命的完整性日益丧失,人的精神世界、价值理性逐渐缺失。这样的背景之下,因为其工具性,即使冠之为“创造教育”或者“尝试教育”,结果也难以为学生带来创造和信心。而我们所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结果能带来人的真正发展吗?

现代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作为教育理论研究者,我们必须回到教育问题的根——当代复杂生存境域中的人的反思——去裁量教育的现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就职演说中提到一句话:“把教育还给教育。”这里的教育显然是从国家决策者的角度而言,顺着这个思路,我想进一步推移到我们的教育研究领域,我想提出的是“把真正的教育研究还给人”,也就是回到人——这个本原点去思考我们的教育研究。我们之所以面临教育理论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从教育的本源问题——人的问题,并从当代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大背景下寻找理论研究的出路。教育文化的转型关键在于“人”的观念转型,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要回到鲜活的教育实践中去,要回到教育的对象——处于一定生存境界的人上来,从教育引导人的生存意义、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本真含义去寻找,而不是相反,重教育技术性和工具性,轻视教育属人性,使教育走向自己的反面,丧失其育人的本真。本书正是从教育的根本问题——人的问题这一视角,对当代“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一命题的尝试性回答。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曾水兵.走向“整体人”的教育:人学视野下现代教育路向之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曾水兵.走向“整体人”的教育:人学视野下现代教育路向之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曾水兵(2012).走向“整体人”的教育:人学视野下现代教育路向之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