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民族美学.第四辑

ISBN:978-7-5161-9556-7

出版日期:2017-03

页数:406

字数:338.0千字

点击量:9530次

定价:92.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 展开

图书简介

顾问委员 刘纲纪 曾繁仁主任委员 段超副主任委员 柏贵喜 彭修银委员 (按姓氏笔画顺序)冯广艺 田敏 向柏松 许宪隆刘为钦 李吉和 邵则遂 罗漫罗彬 杨彬“艺术”(art)源于拉丁语ars,artis(技巧),其意义屡经变迁,反映了不同的技术和社会语境。英语“art”一词常与源自德语kraft(自公元850年以后,在英语中意指“技巧,巧妙的”)的“craft”(手艺)关联在一起。自从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和文艺复兴之后,“craft”就变成了手工技艺和下等人的职业,而从法语“art”来的“art”(一并来的还有征服者和教会),则变成了博识之人的活动,与(艺术大师们所精通的)数学、修辞学、逻辑和语法平起平坐。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艺术”的意义又发生了变迁,成为“美的艺术”(beaux arts)的同义词,意指一套重在表现的技巧,能够愉悦感官,而鲜有实用目的。这些艺术,如歌剧、交响乐、具象绘画、编排舞蹈(后来出现的芭蕾),是富有而有教养的阶级的游戏,这一阶级的趣味已不同于教会的艺术形式。一旦脱离了实用目的,艺术就成为人类精神的极好表现,艺术家体现出了天赋才能,能够自由表...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彭修银.民族美学.第四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彭修银.民族美学.第四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彭修银(2017).民族美学.第四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