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

ISBN:978-7-5161-0912-0

出版日期:2011-12

页数:359

字数:365.0千字

点击量:9495次

定价:6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长期以来,海内外学界的新儒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第一代与第二代新儒家的观点的阐述,诸如对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的表彰与发挥。我最近注意到,有大陆学者开拓了对方东美先生的研究。事实上,方东美先生是新儒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因为只有在方东美先生的著作中才能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今中西文化对照的宏观架构,凸显了儒家哲学重要的哲学与历史地位。在此点上,唐君毅无疑接受了方东美的影响。至于学术界对于第三代新儒家的研究文献,近十年来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专门以第三代新儒家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更是没有,有之,则自奚刘琴始。因此,能够看到这样一本以新儒家第三代为主题的研究专著,心中感到亲切与高兴。

这本书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对于第三代新儒家进行了相当广泛和深刻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在尽力掌握第三代新儒家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并对他们进行了专论、比较和总结。本书尤其彰显了作为新儒学发展阶段的第三代新儒家重要的内涵以及他们与前代新儒家的关联与区别。但对他们思想内在的结构与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与比较,虽在此书中未能得到完全的解说,却已或多或少地作为问题呈现出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粗具规模的解析方式。

其次,作者对于四位新儒学代表者的选择值得一提。作者所选择的四位学者,正是新儒学在现时代发展的代表人物。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注意到四位代表者的学思历程对其思想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们均有亲炙于第二代新儒家学者的经历。因之,他们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台港的第二代新儒家的影响。另一方面,第三代新儒家又具有了与第二代新儒家不同的发展方向。本书所选的四位学者,除了蔡仁厚外,其他三位都有长期留学并执教于海外、代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沟通与对话的经历,反映出此一时代的特色。蔡仁厚虽然缺少了相似的经历,表现为一种传承宋明儒学的保守心态,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此一时代另一面的写真。当然,作者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四位学者思想上与方法上的重大分野,以及形成相异的深层原因。毕竟我们要认识到: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对纯粹哲学的创思有性质与视野的差异;对当代多元文化的比较探索与对古代传统儒学的重新了解,也有层次与目的上的区分。当然,我想这本书最终的目的是要说明,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基于他们的学术背景,各自作出了他们的贡献,因此也彰显了新儒学的基本内涵。但应该另行指出的是:本书只是反映了时下对第三代新儒家的认知问题或其先后发展问题的一个未经检验的看法,其中并没有谁是领军者的问题,而只有谁在哪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的问题。刘述先教授在其著作中已清晰地说明第三代新儒家的历史统绪应为余英时、刘述先、成中英、杜维明。本书可能把余英时看做历史学家,未加考虑,而以蔡仁厚补充之,是否确当还可以研究,但至少可说是一特色。

再次,作者从儒学宗教性、心性论、道德哲学以及知识论四个方向来考虑现代儒学的内涵,既凸显了儒学本身的丰富性,也凸显了第三代新儒家关注的重点。我很高兴看到的是作者注意到了我作为第三代新儒家对于儒家知识论的深度重视与积极发展,并对此表示认同。事实上,儒学想要获得与注重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西方文化平等的对话地位,必须在此方面持续着力。作者也注意到了我的思想当中强调知识与价值互基与互动的理论特点,可以说把握到了我在此领域中的重要贡献与主要精神,以及为新儒学提出的一个必须发展的方向。我对此持赞赏的态度。但我仍要指出的是:作者应可开发或加强一项对本体论哲学或者本体宇宙哲学的关注。第一代新儒家,以熊十力为例,十分重视《易》学,注重对宇宙论或本体论的思考;第二代新儒家,则普遍重视道德哲学、历史哲学,或者文化哲学,尽管牟宗三早期对宇宙论或本体论有所关注,但后来却转向了道德哲学与道德形而上学;而第三代新儒家,显然大多重视道德哲学、心性哲学与文化哲学问题。然而就我的体系而言,应是十分突出了对宇宙论和本体学的关注与发挥,并基于易学转化为认知论与诠释学的探索,与儒学的根本性的问题相呼应。

最后,作者还重点分析了第三代新儒家重视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化、重视中西文化会通与儒学世界化的问题。作者在这两个方面的关注,既是第三代新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充分体现了第三代新儒家与前代新儒家的重要区别。虽然在许多方面这两个问题还可以进行更多的说明,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不可否认,本书所做的相关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去年暑期我认识了执教于淮阴师范学院的奚刘琴博士。奚刘琴给我一种治学认真、谦虚谨慎的深刻印象。更为难得的是,她还有一份探索真理、追求价值的高度热情。这在现在的青年学者之中是不多见的。假以时日,无疑她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她为了等候我的这篇序言,推迟出版计划半年之久,让我非常感动。但这也让我有时间对她的这本书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对于第三代新儒家的回顾与总结,提出了创新的见解,而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与探索空间,表达了对未来儒学发展的诚挚展望。是为序。

成中英

序于美国夏威夷大学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奚刘琴.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奚刘琴.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奚刘琴(2011).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