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共轭与融通: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

ISBN:978-7-5203-0972-1

出版日期:2017-12

页数:306

字数:274.0千字

点击量:9244次

定价:8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20世纪以来,现代课程理论在创生、实践与批判中不断向前发展,相继经历了目标取向、学科取向、实践取向和理解取向等不同视角的课程观。首先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泰勒等主张将量化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内容的编制指南,认为课程的结果即“行为目标”的实现。然而,在结构主义学者布鲁纳看来,这显然抹杀了学校的智育目标,进而在五六十年代提出学科取向的课程理论,认为教材应为儿童传授基本的科学原理,进而可以演化为学生的具体行为。正是这种抽象的学科理论取向,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取向课程观的批判对象,后者认为课程知识必须响应特定课堂每位学生的即时性需要,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冲出教育内部的牢笼,于八九十年代,以派纳为代表的课程论专家建议将课程发展置于对政治、经济、种族等多元文化背景的深度理解中,理解课程观得以问世。

几乎与理解课程观产生于同一个时期的整体主义课程观在北美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并在2000年后达到理论的高峰。其代表人物约翰·米勒和罗恩·米勒等学者对整体课程观都做出充分的阐述。例如,罗恩·米勒(2000)认为,整体主义就是“反对还原主义、实证主义和笛卡尔自我与世界的二元论,强调所有存在之终极统一、相互联系和内在意义的一种世界观或理论立场”。在此基础上,约翰·米勒(2001)尝试从线性思维与直觉认知、身体与心灵、不同知识领域、个人与社区、人类与地球和自我与本体六个维度的联结来构建整体课程。陈鹏博士的专著《共轭与融通: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正是基于约翰·米勒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结这一整合式思路来展开的。

诚然,作为发展人的教育之媒介,课程理应更多地反映人类的活动特性,而人类活动的统一性要求课程表现为一种整合式的课程形态。普通教育如此,职业教育亦应如此。职业教育作为与人类社会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活动之一,培养的人直接作用于客观器物与人为事件的交互中。在现代科技理性与人文情怀整合式发展的工作环境中,技术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借助于系统化的物理世界对具体物品的生产,还是沉浸于与物理世界相伴的人文环境,以及对两者之间互动的高度驾驭,都需要具有充分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职业院校课程的整合式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中却存在着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两种学科知识形态分野的境况,并一度出现二者相互碰撞、贬低甚至割裂的态势。

陈鹏博士的专著将整体主义课程观所倡导的“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结”应用在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上,彰显出课程整合发展的“顶天立地”性。正如作者所言,学术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基础课或文化课程,承担着学生基本学术或通识能力的培养,在科学、人文、社会等方面为个体提供广博的“做人”层面的原理与要义,使未来职业人具有“顶天”的理解性与担当性;而职业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代名词,主要培养学生驾驭未来工作岗位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专业方面为个体提供“做事”维度的技艺与技巧,使未来职业人具有“立地”的朴实性与价值性。这种“顶天立地”的职业人的综合涵养恰恰是当前我国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个体职业生活幸福追寻”的现实需求。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维度以及对现实诉求的思考,作者首先将视野投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追问课程改革的嬗变轨迹,析出课程模式的整合要素,总结课程整合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审视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的现实状况,从文本解读的视角分析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政策支持,选取经典案例解析课程整合模式的机理与特点,并发现存在的问题;随后作品将触角伸向国外,分析与总结了美国、英国、德国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典型模式、特点与规律。在认清历史与现实、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著者最后分别从课程目标重构、课程模式建构和教学行动支持三个维度为我国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从作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出一条自我探新的发展路径,并形成若干典型的课程整合模式,如“项目课程模式”“任务驱动课程模式”和“素质育化课程模式”等。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现状仍不太乐观,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如作者所归纳的,“整合目标的要素互动不足”“整合课程的模式建构不够”“整合教学的融合意识不强”等。而在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逐渐积累出一系列经典的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如美国的“应用学术课程”“融合学术能力的跨学科职业课程”“高级项目课程”以及英国的“核心数学课程”等,对此,作者都逐一进行了解读与分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最后所提出的多维互动的课程能力目标,单边主导型、综合一体型和集群模块型的课程模式,以及双课程视野下“双师型”教师的新意蕴,都值得读者们深入品读。

纵览全书,细细品味,该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研究视角独特。课程整合具有多重含义,以往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大多限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而本书作者另辟蹊径,从完满职业人的培养立场出发,基于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视角探究课程整合问题,成为国内首部系统研究这一专题的著作,具有开创性意义。

第二,技术路线多维。作者高屋建瓴,思路开阔,大胆拓展同一研究主题的多重场域,采用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思辨与案例分析等多个维度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多渠道收集数据,文本信息充实。

第三,分析框架清晰。作品章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际再到国内,从目标到课程、再到教学,为读者展示出一部结构严谨、框架明晰的专题研究作品;作者在行文中,时而阐释经典理论,时而穿插鲜活案例,时而又建构立体模型,使得内容读来既不乏理论深度,又不致枯燥无味,同时又贴近一线,且模型建构形象可视,可谓一部研究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经典之作,定会让读者受飨不浅。

第四,理论价值较高。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整合的专著类作品,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一方面它将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思路,吸引更多的理论研究者参与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为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建构积累更加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它将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进与自下而上的个案探索的双重路线中,为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式改革提供更为及时的理论指导。

陈鹏博士作为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涌现出的学术新秀,思维有深度,理论素养高,学术成果斐然。该成果作为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的核心成果,凝聚了他将近四年的心血,不仅对于整个职业教育学术界有着重要的贡献,而且对其本人更是一个回馈多年付出的高度褒奖。相信此作品的付梓问世,将会成为陈博士学术道路上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为其学术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德全

2016年夏于西南大学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鹏.共轭与融通: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陈鹏.共轭与融通: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陈鹏(2017).共轭与融通: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