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世界潮流,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城镇化的世界。城镇化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具有重大意义,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Achim Steiner)所言:“城镇化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实现中国城镇化的转型升级,也就是实现中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探索,确定了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既是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也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大背景。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不断凸显,社会矛盾频发,社会风险倍增,这些都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也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实践来看,党和政府对社会治理的认识经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管理升级为社会治理,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12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将成为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和社会治理看似是两个不大相关的概念,但实践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价值和工具两大层面。在价值层面,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视人为管理主体,更加尊重人的真实意愿和需求,着力凸显了“人的管理与服务”的价值内核,两者间是价值互动关系;在工具层面,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都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种社会要素的协调,具有工具层面的复杂性特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特征,两者间是互相促进和互为目标的关系。总之,如何协调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成为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提升政府能力的重要体现。因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社会治理问题,既是最大限度地释放城镇化改革红利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背景下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诚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经济主义治理正在转向政治主义治理,更加倡导整体性治理,致力于打造更高质量、效率、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治理体系。以精细化治理为主要导向,对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现有社会治理水平的研究。而对社会治理水平,尤其是社会治理水平科学测度进行比较研究,更离不开相关标准的建立——科学、动态的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有助于开创社会治理科学计量研究的新视角,是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理论研究、走向标准化和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全国和区域社会治理进行测度分析,有助于建立社会治理的科学评价标准,确立社会治理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从而为精细化社会治理的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实践和数据上的支撑。很显然,本书的研究则是希望在此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本书作者是我的一位博士生,现在也是一位长期专注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我一直很看好他的发展前景。在读完他的书稿之后,对这位年轻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学术能力倍感欣慰,并非常愿意向读者推荐这本著作。诚然,本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完善的地方,但本书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讨论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能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和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探索。
故作序。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汪大海
2017年5月于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