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迁徙,是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运动。
与动物出于本能的迁徙有着根本的不同,人类的迁徙是自身理性选择的一个结果,包含了趋利避害的目的性,选择的方式则要复杂得多,迁徙的形态也就有了极大的丰富性,没有固定的模式。
中国抗战时期作家的迁徙,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壮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经历了反侵略战争的洗礼,其间的艰难困苦是和平时期未经历战争的人们所不能完全想象的。他们在战火中受到锤炼,其爱国热情和不屈精神,从人民的抗战热情中受到鼓舞而又反过来推动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情,构成了一部人民反抗侵略者的伟大精神史。
战火中的迁徙是被迫的,又是主动的。前者反映了灾变中的无奈,后者体现了正义的愤怒,表现为坚毅的反抗。这一切改变了作家的精神和心态,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深入认识中国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内在精神和艺术意味,作家的迁徙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可以发现全民抗战的热潮如何影响作家的思想和心境,又怎样影响文学的创作。
学剑的这本著作,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的最终成果,会给读者一个欣喜,就是因为他抓住了中国20世纪40年代作家在抗战背景中的大规模迁徙对于文学的深刻影响。他由“迁徙”的流动性特征入手,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动态。他追踪作家迁徙的足迹,考察大后方文学、沦陷区文学、解放区文学的特点。研究不同区域文学的互动,实际就是研究作家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迁徙,由这样的迁徙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心境,从而又影响他们的创作。他从迁徙的角度对一些著名的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特点做出阐释,结合一些个案深入研究作家在动荡中如何把生命体验与爱国的主题结合起来。这些都涉及文学的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有助于人们认识文学与时代,尤其是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作家与时代和环境的关系。它们实际上就是文学取得成功的一种特殊的经验。
学剑在博士阶段所研究的是延安文学。现在他把选题从延安文学扩大到了与延安文学处于同一时期的整个抗战背景下的中国文学,由“迁徙”的概念把20世纪40年代文学组织起来,来考察其中的一些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选题范围的拓展,更是研究方式的调整,也即是以动态的变化的眼光来关注中国20世纪40年代文学,把其中一些问题加以强调,把另一些问题从所设定的新的背景上提出来,使之获得新的意义。这些,应该就是这本著作具有新意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迁徙,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性基础上的一个与文学性密切相关的概念。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它与研究对象之间建立起了用别的视角来研究时有所不同的关系,这是学术创新的题中之义。但这或许也同时说明了这本著作并非所有的观点都能被读者接受。实事求是地说,读者眼光本非一律,书中的一些提法也并非不可以商榷。
我在先睹为快地读了这本著作后,感受到它的简洁、明快而具有新意的论述所带来的乐趣,写下这点体会作为序言,供读者参考,也期待学剑取得新的成就。
陈国恩
2017年6月20日
于武大寓所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研究
作者:黄运丽
图书 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研究
-
2
图书 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作者:严靖
图书 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
3
图书 20世纪20—40年代德国女性问题研究
作者:张湉
图书 20世纪20—40年代德国女性问题研究
-
4
图书 重现与归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澳门汉语文学研究
作者:陈少华
图书 重现与归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澳门汉语文学研究
-
5
图书 另一种声音: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
作者:陈茂林
图书 另一种声音: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
-
6
图书 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
作者:张荔
图书 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
-
7
图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研究
作者:翟月琴
图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研究
-
8
图书 激情的样式:20世纪80年代女性写作
作者:田泥
图书 激情的样式:20世纪80年代女性写作
-
9
图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的“80年代叙事”
作者:童娣
图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的“80年代叙事”
-
10
图书 “城乡中国”的交往叙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研究
作者:张继红 郭文元
图书 “城乡中国”的交往叙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