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ISBN:978-7-5161-7274-2

出版日期:2015-12

页数:701

字数:738.0千字

丛书名:《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研究丛书》

点击量:11257次

定价:14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在山东聊城市、临清市召开的“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

聊城市坐落在京杭大运河边,明清时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区域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如今大运河的辉煌已成过往,但运河的遗迹和丰厚历史文化积淀仍留存至今。早在20世纪末,聊城师范学院(后改名聊城大学)历史系几位从事社会史研究的教师便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运河与区域社会的历史研究。几年下来,居然小有成绩,发表了不少与运河有关的文章,出版了研究山东运河的著作,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也获批准。这样一来,他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更有信心,学校领导也开始关注了,认为运河研究是一个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研究方向。2008年初,聊城大学正式成立“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尽管是一个全部由兼职人员组成的学术联合体,但对于运河的研究来说,还是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毕竟有了一个联合更多学者进行学术合作的科研平台。此后,“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受到了上级科研部门的重视,相继获批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山东省规划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研究人员逐步增加,研究方向不断拓宽。2001年到2012年的十余年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共申请获批了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别在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运河文献的整理研究、运河与区域社会组织、运河工程与生态环境变迁、运河与区域农业开发、运河湖泊(东平湖)、运河区域藏书家(海源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13年,聊城大学将“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调整更名为“运河学研究院”。这不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研究院是聊城大学可能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编制的实体性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从各个学院调集,而且敞开了引进优秀人才的大门,每年引进两名到三名优秀博士毕业生。一年以后,研究院便集合起十多位从事历史学、社会史、地理学、文献学、艺术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学者,按部就班地开展运河及区域社会历史的研究。

研究院的同人们认为,现在全国各高校、科研单位从事运河研究的学者不少,相互间应该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学术联系,以便加强交流,共同提高研究水平。我们作为一个专门的运河研究机构,有必要在各个研究方向上与同行沟通,以便开拓我们的视域,寻求更多的向同行学习、请教与合作的机会。于是我们决定召开一个关于运河的高水平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筹备期间,临清市政府提出协助办理会务。临清是明清时期的北方商业重镇,运河历史文化的积淀甚为厚实,这里有大量可用于学术研究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实物资料,是我们长期以来重点搜救的对象;我们的学术研究不是与社会完全脱离的纯学理研究,我们关注社会现实,鼓励研究人员接地气,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由临清市参与,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经过与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反复联系磋商,2014年8月20日到22日在聊城、临清两地,召开了“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和大会发言,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内容广泛。这次会议的视野十分开阔,讨论的问题几乎涵盖了运河研究的各个方面:运河学理论、运河河道工程、漕运与运河交通、河神崇拜与民间信仰、运河的历史功能、运河与区域社会、历史时期运河社会风貌、运河城市、运河与生态环境、运河与文化艺术、运河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运河古城规划与开发、境外运河研究状况,等等。内容的广泛并非会议的组织者刻意为之,而是因为与会学者从事的专业与研究领域宽泛。与会的和提交论文的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广州、厦门、西安、香港、徐州、淮安、济宁、枣庄、淮北等地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有中国古代史(元史、明史、清史等)、近现代史、社会史、地方史、水利史、漕运史、历史地理、自然地理、城市规划、历史人类学、历史文献学、古典文学、艺术学、考古与文物等。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研究运河及其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必然使得会议发言及论文内容丰富多彩。

第二,研究深入。会议发言和论文虽然涉及诸多领域和方向,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研究依然十分深入。比如关于运河学的研究,这是一个学人刚刚涉足的新学科,在论文和发言中,大家讨论了运河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虽然这些讨论只是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但提出的问题是深刻的,如运河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运河与区域农业开发,运河区域的社会组织与社会流动,等等,都是一些新颖的、可以做深入研究的问题。再如关于漕运的研究一组论文中,分别从顺康两朝的漕运治理、漕运期限与土宜夹带、漕粮改折、漕军收入、漕运机构等几个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有些文章讨论了运河航运与交通,不少文章讨论运河水神崇拜,特别是对金龙四大王崇拜起源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有的文章用运河旅行日记,对明代运河风貌做了全面说明。上述诸方面的研究,或使用新资料,或提出新观点,或出现新视角,或体现了新方法,让人听后读后,耳目一新。

第三,关注现实。这次会议是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论文中,有学者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参加会议的学者通过实地考察聊城的运河文化遗产点山陕会馆,临清的元运河河道、船闸、钞关,加深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直观认识,获取了不少运河研究的实物资料,对当地的有关运河文物做了年代分析,更重要的是,对地方政府的运河古城规划建设及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会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丁延峰教授、胡克诚博士、郑民德博士,不辞辛苦,将学者们的大会发言进行了整理,对会议论文进行梳理,经作者本人同意后,编成了这本论文集。在这里,我们再次对拨冗惠赐佳作的学者们表示感谢,并对会议过程和论文编辑中出现的疏漏表示歉意。

李泉

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2014年12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泉.“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泉.“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泉(2015).“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