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研究

ISBN:978-7-5161-8960-3

出版日期:2016-09

页数:383

字数:310.0千字

丛书名:《地方智库报告》

点击量:12021次

定价:8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人法地,地法天,天人合一。两千多年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理思考,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渊源所在。中华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正是秉承这一思想,生存繁衍,发展经济,经久而不衰。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以及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文全面发展、社会持续繁荣”。但是,生态文明不是简单地对工业文明进行否定或者替代,而是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对工业文明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具有普适性和普世意义,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文明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到工业文明的老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经济不可持续。进入21世纪,中央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在工业化城镇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要全方位大力推进。2012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召开前就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随后,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提升至国家策略,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全面战略部署,既包含对以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也预示着开启面向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文明形态的新一轮探索,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决定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方案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部署,已经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2014年6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部署了七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任务之一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内容包括: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研究制定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的综合政策体系。严格生态空间保护制度,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大对自然价值较高的国土空间的保护力度,改变自然资源的粗放利用状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相结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交易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健全评价考核、行为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强资源环境领域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坚持铁腕治污、铁规治污。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管控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治污新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继续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减排,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落实机制,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碳强度下降和节能目标责任制及评价考核体系。出台更为严格的节水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与此同时,十三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已逐步明确。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陆海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沙县作为中国中西部经济第一强县,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0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长沙县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始终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长沙县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是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抓手,相互促进,谋求绿色发展。长沙县大力实施绿色创新发展,2013年该县提出“二氧化碳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驾驭高碳是赢家”的生态建设新理念,并率先探索创建全国首个“零碳县”。长沙县创建的“零碳县”,不是追求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是通过开展植物储碳、固碳,综合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等方法抵消碳源,使全城范围内的碳排放量与回收量平衡,从而实现新增二氧化碳量为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长沙县“零碳县”试验取得初步成功:2014年跃居中国十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榜首,其“零碳县”创建工作获得中国经济论坛2014中国创新榜样年度奖,并得到新华社、中新社、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推介和国家环保部的高度关注。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碳循环研究中心主任雷学军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发明了“速生碳汇草捕碳固碳技术”,为长沙县“零碳县”创建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其科学原理是:利用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固封在植物体内;通过对“速生碳汇草”进行加工,实现碳转化、碳利用,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利用草本植物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实现了大气二氧化碳的负增长,是全球大气碳回收的一项革命性原创技术。雷学军教授提出的速生草本植物“碳汇机制及界定方法”,将有限的“森林碳汇”变为无限的“植物碳汇”,改虚拟的“碳排放权配额指标交易”为“实物碳产品交易”。鉴于速生草生长速度快,固碳多而丰富,其价值和潜力还表现在其有机养分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建议长沙县和国家主管部门花大力气,将速生草的后续开发利用加以深化拓展,不仅为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还为就业、增长、能源安全提供机遇与保障。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016年7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2016).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