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ISBN:978-7-5004-4252-3

出版日期:2003-12

页数:204

字数:226.0千字

丛书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

点击量:11130次

定价:2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高校之一,1997年正式开始招收这一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建树较为显著的高校之一,2002年武汉大学这一学科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在列入“博士文库”的著作,就是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的博士论文。我们希望以“文库”的形式,集中反映青年学者们在这一学科建设中的成果,展示武汉大学这一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基本状况。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面临着繁复的学科建设任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新的专业学科目录调整中,第一次把原来分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合并为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列在法学门类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之内。因此,在这一学科建设伊始,突出的任务就是加强对原来分开学科的整合,从整体上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合则进、分则退,这也是武汉大学数年来在这一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经验之一。

同时,就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而言,学科的建设首先要搞清学科的内涵。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理解中,我认为有必要搞清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理论有关学科,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关系问题。显然,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而言,它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理论有关学科的内容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肯定要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的发展,但是,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方法而言,学科建设不能仅限于此,还必然在两个方面有显著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外化的育人功能的研究,即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深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化的育人方法的研究,即从教育方法、手段、途径、载体等方面,加强如何以科学的政治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武装、引导、教化和塑造人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研究的密切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根本和特色所在。这是当前推进这一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理论有关学科,而且还同教育学等学科有着显著的交叉性。

二是关于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的学科建设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随着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学者提出了把“两课”教育教学提升到学科建设高度的新主张。应该清楚的是,这种新主张并不是说“两课”教育教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全面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课题和探索的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和不同群体。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提高的问题,也都存在着如何以科学的政治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武装、引导、教化和塑造人的问题。无论是在理论外化的育人功能上,还是在理论内化的育人方法上,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规定,据此形成这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不同方向、不同方面和不同内容。这些同一性和差异性实质上就构成了这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广袤的实践领域和学术空间,这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辉煌前景。从这一角度来看,在高校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为对象的,这是“两课”教育教学中学科建设的特定方向和具体内容。不能把“两课”教育教学中学科建设的内涵,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全部内涵。但同时,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的起点,也是这一学科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又是这一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部分,是这一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以“两课”教育教学作为学科建设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实选择。

学科建设如攀登科学的高峰一样,要不畏劳苦,在崎岖而曲折的道路上奋斗不息,探索不止。应该说,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博士生们,大多具有这种精神。自1997年以来,已经有三届共16名博士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列入第一批“博士文库”的六本专著的作者,都是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教的教师。这些专著(包括已选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沈壮海博士的学位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和骆郁廷博士的学位论文《精神动力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戴钢书博士的学位论文《德育环境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特色。如对这一学科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有机结合的问题作了探索,形成了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不同层面上如何结合的可行的措施,取得理论上的颇多新见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能够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研究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经验、规律和方法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研究,同中国化的党建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及其规律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优势及一般公民教育、德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中国优良传统道德与新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不同方面形成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新理论。这些研究方向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武汉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新成果。列入“博士文库”的专著也表现了青年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上的创新精神。这些专著分别在一些确定的研究领域阐发一系列新见解,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观点。这些见解和观点所涉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了这些青年学者所具有的学科建设视界、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创新勇气。这些确实难能可贵。面向社会实践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的前提和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在事业的行进中会遇到现在还不能完全预测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开辟新实践,探索新理论。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社会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广大干部和群众也会产生一些深层次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德上的新问题。这些都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现实的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服务。特别是21世纪的开头20年,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巩固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这些就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责无旁贷,应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服务大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为改革发展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出贡献。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学科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社会目标。

列入“博士文库”的专著虽然是在导师指导下经过比较长的时期研究的成果,而且在这次出版之前,各位作者又根据校内外博士论文评审专业和答辩委员会的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论文作了进一步的修订。这样,无论是在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准确性上,还是对国内外某些问题的研究成果的概括、评述的严肃性以及论证的严谨性上,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也都还显现出探索的性质。这也许是青年学者在学术道路上走向成熟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可喜的是,入选“博士文库”的博士们都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在每本书的导言或后记中,都实事求是地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这是他们今后有希望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境界的良好起点。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出版“博士文库”尚属首次,还没有经验,我们诚挚地希望学术界的同仁和广大读者,能对“文库”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在“文库”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此,我们也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领导和有关编辑为“文库”出版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感谢。

顾海良

2003年11月12日于武昌珞珈山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曹亚雄(2003).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