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系)60周年学术文选

ISBN:978-7-5004-9184-2

出版日期:2010-10

页数:1153

字数:1300.0千字

点击量:10395次

定价:10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在新世纪第十年的金色十月里,山东师范大学迎来她的60周年华诞。作为山东师范大学建校伊始即设立的系科之一,文学院(中文系)与母校一道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灿烂的非凡历程,也迎来建院(系)60周年庆典。在60年的峥嵘岁月里,经过田仲济、严薇青、庄维石、冯中一等几代学人和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十余年在省、学校的全面支持和兄弟院校的鼎力帮助下,学院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的跨越式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学院现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语言文学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另设“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及“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以中文专业为龙头,以中文和新闻类专业为两翼,先后设置了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现代文秘教育、汉语言、广播电视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艺术和戏剧影视文学八个本科专业或方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点总数已达11个,其中9个先后开点招生。还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美学、电影学等共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语文课程教学论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传播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或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山东省强化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是山东省“十五”强化重点建设学科和“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3个校级重点学科。已培养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14000余人,研究生2700余人,成人教育毕业生20000余人。他们活跃在文化教育和党政科经工商兵等各行各业,涌现出大批佼佼者和代表人物,为国家和山东省的繁荣昌盛奉献美好风华,也为母校和学院增光添彩。

在庆祝建校和建院60周年这样一个交织、融会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辉光倩影的最富于包孕性的特定历史时刻,我们编选这套学术文选,有多重动因和丰富意蕴。

这是对文学院60年历史的一种回溯和铭记。讲历史,我院似乎难与百年老校相提并论;论师资,我院也难说英才荟萃,大师云集。但敝帚自珍,我们也有曲折的前进,相对的辉煌,足以自豪和自勉。纵观我院发展,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老校长田仲济先生在国内较早招收和培养了三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并于其后组织领导了较大规模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资料汇集和研究工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老系主任严薇青先生关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也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二是20世纪80年代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较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继田仲济先生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之后,以建国后培养的学者为主体,先后获得文艺学、现代汉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和人才培养领域,整体提升了师资研究水平,扩大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范围。三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我院以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和转换为标志或表征,实现了历史性的整体性跨越式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这些历史性突破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有:1998年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授权点,取得学院暨学校博士授权点零的突破。2000年获文艺学博士授权点,2003年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授权点并获准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为突出文化、专业和时代特色,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拥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8个博士授权点的基础上自主设置了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文学与语文教育、文学与影视艺术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点总数已达11个。

这些历史性的重大转换主要如:师资队伍,由以本专科为主,经20世纪80年代的“硕士化”、90年代的“引博”,转到新世纪以来的“博士化”;性质类型,由以教学为主,转为教学与科研并重;水平层次,由地方兵团到打入国家队;专业结构,由单一专业转为优化的复合专业,由传统学科转向应用学科;在纵向上,已建构由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四级人才培养体系;在横向上,已形成覆盖文学、艺术学、哲学、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诸多门类、布局宽厚、以中文学科为龙头的学科专业群等。

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崇高大学精神和优良学术传统是我院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应该说,本文集是60年来我院教授第一次集体亮相和集中展现。在文学院60年发展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涌现出一些著名学者。虽然他们学术渊源多样,术有专攻,理路各异,风格不同,甚至互相砥砺,但在高尚的精神境界,执著的学术追求,自觉的创新理念,成功的治学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方面,特别是在大学精神及治学风范上,则显示出极其相似的品格和气质。这是我院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铭记院史,泽被后世,沾溉后人。如果时贤或后学能从文集中领略个中三昧,永远铭记,并身体力行,发扬光大,我们编选本文集的一个目的就达到了。也正因为此,我们通过这部文集,大体可以概览我院学术发展的基本风貌和脉络,在一定意义上追寻中文学科60年变迁的历史足迹。

这是对现实的一种审视和反思。确定本文集的编选原则颇令我们踌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文集的编选,都必然要有关于编选范围、性质、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或规则。但在一定意义上说,任何规则都是有利有弊的。如选得精则往往有失狭窄,选得宽则常常失于芜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很难两全其美甚或十全十美。本文集编选原则的确定也是如此。60年来,在我院执教的学者数百人,本文集编选的范围则仅限于我院教授或在我院晋升为教授的学者在我院执教时发表或出版的成果。编选的要求是选择各位教授已发表或出版的最能体现自身特点或最能代表其总体水平的论著。选择的方式是自选自荐,即由作者自己选择符合上述要求的成果自己推荐上来。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位教授仅限选荐1篇。显然,如前所述,此标的也并非十全之举。其瑕至少有二:其一,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正教授学术水平并非整齐划一且都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二,同样,副教授和其他教师也可能发表颇具水平的论著且贡献突出,如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冯光廉先生和当代山水诗创作方面的孔孚先生等。但同样无可否认的是,相对而言,正教授不但是我院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学术代表,也是对本院、本学科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主力军。在他们身上和成果中,更多地体现了学术的本色和风范、价值和底蕴,集中地展现了我院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也正因如此,相对于时下浮躁虚夸,急功近利,大而无当的学风和文风,学人如果能从本文集中看到应有的选择,那么通过本文集审视和反思现实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期盼。鉴古知今,见微知著。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本文集上卷选入的是离退休及65岁以上教授的代表性论著,显然更侧重于历史。下卷选入的是在岗及65岁以下教授的代表性成果,其中三四十岁的教授占了半数比重,显然更侧重于现实特别是未来。如果说老教授老当益壮、中年教授如日中天或为中流砥柱,那么这些三四十岁的青年教授则可谓朝气蓬勃。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正规的学术训练,已初步展示出雄厚的实力和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在这本文集里,他们或许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后生可畏,假以时日,得到机遇,他们都有望登攀学术高峰,成为著名学者乃至学界达人,展现出未可限量的希望和前景。不仅如此,我院还有一个以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博士和博士后为主体的人才济济的学术后备队,虽然他们的学术成果本次未能荣列文集,但前辈在激励他们奋发,未来在召唤他们图强,编选本文集也是对后辈学人充满深情的期盼。如果他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热切的期盼而在学术大道上奋然前行,学术事业就有了长盛不衰的基本保证,我们编选本文集的又一个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更是一种纪念和弘扬。60周年校庆和院庆给了我们一次回溯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的难得的契机。站在这个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交会点上,我们深切感到贯穿对历史的回溯和铭记、对现实的审视和反思、对未来的展望和期盼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就是纪念和弘扬。我们以编选文集这种学界最典型的方式,纪念我们已有的可以引以为自豪、自勉的历史,纪念为我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先辈前贤,包括那些并未入选文集的前辈教师学者。感谢所有文学院毕业的校友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院发展的兄弟院校及友人们!弘扬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前辈学者创造诠释并毕生身体力行的大学精神和优良学术传统,弘扬身正是范,学高为师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理念和师道,弘扬属于未来的有价值的一切。

回顾既往,总结成就,我们信心倍增;展望前景,续写历史,我们任重道远。我们热切期盼:文学院学人铭记前贤,薪火承传,继往开来,高峰勇攀,再接再厉,续写新篇,经过代代学人的不懈努力,跻身全国一流文学院的行列。

当这部文集付梓出版并带着新书的清香送到大家手里时,可能已到我校和我院60周年庆典。我们谨以此书为我校和我院60周年华诞和庆典,献上一份深情的祝福和无价的厚礼!

周均平

2010年10月18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本书编委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系)60周年学术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本书编委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系)60周年学术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本书编委会(2010).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系)60周年学术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