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盛莉是我招收的第一届博士生。七年前,她与桑大鹏分别从硕士阶段的古代文学和文艺学专业考入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喜欢这种跨专业的学生。盛莉的硕导徐安琪教授和大鹏的硕导冯黎明教授是我的好朋友,他们都曾向我积极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她和大鹏受到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两所著名大学良好学风的熏染,因此,他们在华中师范大学的研习期间上路很快,均能顺利完成学业。
在我的印象中,盛莉一直勤奋好学。自觉按我的严格要求行事,从无怨言。盛莉读书肯动脑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转化为论文。在我们的读书会上,她曾经主讲过《论语》和《春秋繁露》两部经典,之后她写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刍议》、《董仲舒的养生思想与中国古人的生命哲学》两文,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这样读书,比起有的同学只会读书不会写作,应该说效率是比较高的。
盛莉的博士论文选题是我给她出的,选择此题目,不仅因为《太平广记》是宋前小说文献的渊薮,还因为它实在是一部很特别的大型类书,据说它当初编纂是给皇帝消遣的。我早年阅读钱钟书先生《管锥编》第二册有关《太平广记》的笔记时,对钱先生一上来就指出此书“无序例可按,殊难窥其命名与取舍之故”的说法印象深刻。以钱先生之博学,他对书名为什么叫“广记”感到“益复难解”。不过,钱先生对此书编纂上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宽容性理解:“若夫编纂失察,以至一事重出,分类乖当,标题卤莽而未顾事义,官书粗草,见惯寻常,固无须苛责也。”由此我认为,应该从编纂和类目的角度对《太平广记》进行文献学的深入研究。《太平广记》的类目多达九十余类,要想在较短时间对所有类目的编纂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显然是不现实的,最好能从前七十卷的神仙和女仙两大类入手,搞清楚仙类小说类目的一些编纂情况,将来再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类目的研究。这是一个可以延伸研究的大课题,值得长期关注。由于盛莉个人的努力,她很好地完成了这篇博士论文的开题构想。她从《太平广记》仙类小说的类目成因、特点、编纂以及《太平广记》仙类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了较为充分的论述。她采用文学、文化、文献考证相结合的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从某一个侧面深化了《太平广记》的研究。四个附录显示出她在《太平广记》的文献研究上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因此,这篇论文在通信评议和答辩中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盛莉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她的博士论文,是与许多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我特别要感谢对唐前志怪小说研究造诣很深的南开大学的李剑国教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盛莉向李先生求教,得到了他的及时的无私帮助。
现在,这篇博士论文正式出版了,我和盛莉一样感到高兴。在桑大鹏博士论文早几年出版之后,我就督促盛莉抓紧修订自己的博士论文,也争取早日出版,接受学术界的检验。盛莉总是不慌不忙地说再放一放,改一改。这种心态是好的,但任何事物要做到完美无缺是很困难的。这篇经过修订的博士论文中间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书籍一经出版,就要接受读者、专家学者们的批评。作为导师,我诚恳地希望读者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帮助盛莉不断完善她的著述。我相信,在治学的道路上,盛莉会再接再厉,继续推进《太平广记》类目的研究,继续撰述新的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我了解她的潜质。
盛莉是那种既能理性思考又有才情的女性。我指导研究生参加读书会有一文本记录名为《问学记》。在第10期《问学记》(2004年10月)的卷首语《直面空无》里,盛莉针对安敏主讲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谈到:从某个角度来理解,康德赋予了道德自由的意义。当我们从世内存在者中抽身而出,面对存在世界之本体时,我们直面空无。空无之我们,却拥有了生命,存在便成为某种恩惠,哲学便是对这种存在的感恩。作为现实世界里终有一死的有限理性存在者,我们渴望得到拯救,渴望通过道德意义上的自在之善获得上帝的救赎。在此前提下,自由本身并不彻底,实体、我、上帝成为了现象界里的事物。只有真正敢于直面空无、敢于承认自己是终有一死者的人,才能实现灵魂自由的无所依托。物自体是我与理性、现象界的界限,物自体就是空无。人类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生活苦难,但却无法忍受心灵的空虚与孤独。
六年过去了,我还能从这些观点中感受到盛莉理性思考的能力。
除了学术交流外,我和自己的研究生也时有文学创作方面的交流。2007年的一天,我接到盛莉的一封电子邮件,她发来自己的一首词作:
《鹊桥仙》
丁亥年五月廿一日,午暑,宅中坐思近年之事,心绪纷然。听《琵琶语》曲,忽清凉自致,是为此阕。
诗书茶白,琴棋画墨,陋室文章四壁。吹尘拂絮惜缁衣,待扫却、平生一一。
经纶不必,才情恁益?彩笔铅华洗毕。人生若许似平常,感恩愿、齐眉击笛。
从这首词中,我能体会到盛莉多愁善感的才情。盛莉硕士阶段治于湖词,不过,她的填词习作没有于湖词的豪放清旷的风格,仍是“小女生”的一点个人心思。这首《鹊桥仙》倒使我想起秦少游和范成大同题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逢草草,真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范成大说“重搅别离心绪”,盛莉说“心绪纷然”,“心绪”在人生中有时真的是难以名状的挥之不去的一种“纠结”。在我指导的研究生中,喜欢写作旧体诗词并且还多少有些旧体韵味的要算盛莉和彭红卫了。我希望他(她)们能长久地保持这份古雅的诗情,写作旧体诗词有时能使我们更委婉地抒发心中的惆怅,更细腻地发现生活的诗意。旧体诗我时有所作,但旧体词极少写作。词别是一家。我喜欢读词,却把填词视为“畏途”。能把词填得像词很难,盛莉还需磨练。
我和盛莉的师生关系多年来一直非常融洽。我们曾合作撰写《汉语古籍电子文献提要》,在台湾《书目季刊》杂志发表。盛莉老家在湖北云梦,父母都很关爱她,当地的鱼面很鲜美。盛莉读博期间每回春节过后返校都给我带一些来品尝,我乐在其中,就像当年我跟程千帆先生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每年春节过后返校时都给程先生带去一点他喜欢吃的湖北豆丝,先生乐在其中一样。家乡的土特产为师生情谊留下一些特别值得回味的“味道”。
盛莉毕业后在大学工作,先是忙于工作,后是忙于房子。直到最近才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对于她的先生小谢来说,盛莉博士论文的出版和儿子的出世,都是值得珍视的幸福。我希望在教学、科研和生活上,小谢一如既往地给予盛莉更大的支持。当然,盛莉也要尽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和义务。在未来的日子里,盛莉的家庭生活连同她的事业一定会充满更灿烂的阳光。我没有理由不如此期待。
是为序。
张三夕
2010年11月5日于武昌桂子山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艳异编》及其续书研究
作者:赵素忍
图书 《艳异编》及其续书研究
-
2
图书 四游记丛考
作者:周晓薇
图书 四游记丛考
-
3
图书 晚清小说与文学转型
作者:胡全章
图书 晚清小说与文学转型
-
4
图书 性别视域下的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批评
作者:闫寒英
图书 性别视域下的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批评
-
5
图书 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
作者:刘蕙卿
图书 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
-
6
图书 中唐诗僧研究
作者:杨芬霞
图书 中唐诗僧研究
-
7
图书 文镜秘府论校注
图书 文镜秘府论校注
-
8
图书 新锐飞扬:期刊策划著名案例
作者:李建伟
图书 新锐飞扬:期刊策划著名案例
-
9
图书 走近太平天国
作者:张传泉
图书 走近太平天国
-
10
图书 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
作者:潘明福
图书 两宋时期的文集编纂与传播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