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青岛历代著述考

ISBN:978-7-5004-8920-7

出版日期:2010-09

页数:377

字数:292.0千字

点击量:8190次

定价:2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作为一座城市,青岛很年轻,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作为一个包括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崂山在内的地理区域,青岛却很古老。早在夏、商时期,胶州、平度即为莱夷之域,即墨在东周时期就被建成了齐鲁大地上的第二大市镇,秦始皇三次登临位于胶南市的琅琊台,汉武帝曾经祀神人于城阳的不其山,汉末经学泰斗郑玄曾设教于崂山铁骑山下,“文墨涵濡,草木为之秀异”。青岛地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灿烂的文化。自汉代迄民国间,更是名家辈出,著述如林,在经学、史学、文学、语言学、天文、地理、艺术、医学等方面都曾取得丰硕成果,出现了费直、徐万且、庸谭、王吉、公沙穆、成公兴、蒋钦绪、官廉、崔廷槐、丁耀亢、冷枚、法寰、法若真、张谦宜、高凤翰、蓝章、蓝田、王邦直、戴恩溥、柯劭忞等名动南北的大家,他们以深邃的思想、浪漫的情怀谱写了青岛灿烂文明的历史篇章,为齐鲁文化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学者的作品大多书之竹帛,流传后世,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还有更多曾经为青岛历史文化发展作出过贡献的文人学士和他们的作品不为人知晓。据青岛地方志及古籍目录著录粗略统计,汉代至民国间,有作品流传的青岛作家就有近八百人,作品一千七百余部。近年来,在历史文化研究中,一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的青岛学人及其著作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开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对历代青岛地区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的著作尚未见到;全面记载、详明考订青岛地区经、史、子、集四部文献的论文和著作也未出现。在青岛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的今天,我们认为这不能不是个缺憾。文明城市的建设应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现代化都市的发展需要得到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建设更需要从历史文化中寻找特色。青岛地区丰富的历史文献是青岛历史文化繁荣的有力见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在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这些著述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整理研究,诸如对现存以及散佚的四部文献进行考订,著录其存佚、流传、版本情况,并对其著者及其内容进行研究介绍,不仅可以弥补这一领域的研究欠缺,丰富青岛文化史的研究内容,而且有助于世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青岛,对青岛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从2006年起,我们就矢志于青岛地区历代著述的搜集和整理研究工作,历经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先是完成了《明清两代青岛地区语言文学著述考》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这部书稿。

本书主要对青岛地区历史上出现的青岛籍作家创作、编纂的经、史、子、集四部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大致包括:(1)考订历代青岛地区经、史、子、集四部文献的数量及存佚情况;(2)对青岛历代文献类型及内容进行研究介绍;(3)对青岛历代文献作者的生平、科第、仕宦等进行研究介绍;(4)考证青岛历代文献的目录著录、版本流传情况,并著录其文献存在形态及收藏情况等。在撰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对青岛历代文献进行多方搜集,查阅了青岛古今方志、历代山东通志(重点是方志中的《艺文志》、《人物志》及《选举志》)和各种古籍目录,并深入青岛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和博物馆、国家及其他部分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等进行调研,考察青岛历代著述收藏和著录情况,同时参考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文章和著述。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我们从中整理出青岛历代著述一千七百余种,探明现在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和博物馆、青岛市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其他省市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著述约三百六十种。对本书所著录的各种文献,我们都经过多方核对,疑不能决者则作了注释,以待方家指点;对本书著录为“存”的文献,都是目前确定收藏于特定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现存文献,不能确定者不著录。同时,我们对所搜集到的文献按经、史、子、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作了分类,对各类文献的作者作了简单介绍,对其中存世作品的文献形态、馆藏地点、大致内容作了记录。我们希望这本集目录、版本、考辨、传记于一体的著作,能够成为人们了解、研究青岛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和参考书。

文献是文明的载体,青岛地区的古籍文献是青岛历史文明的象征,通过对青岛地区历代著述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发现青岛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从纵的方面看,元代以前出现和流传下来的文献数量较少,仅有数部;而明清两代是青岛历史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和流传下来的著述较多。从横的方面看,胶州历代著述最为丰富,约九百部,占青岛地区文献的一半以上,即墨、平度、莱西等地著述不到文献总量的半数。从青岛地区文献的分布我们还可以看出各地理区域文化发展的大致特点:明清时期胶州和胶南文化的繁荣主要表现在文学和书画方面,尤其是清初成就最高,出现了张谦宜、法若真、法坤宏、丁耀亢、冷枚、高凤翰等著名诗人、学者和书画家。如张谦宜,清康熙年间胶州著名学者,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本书著录其作品三十二种,存世的就有十种之多,其中《斋诗谈》、《斋论文》等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与法若真、法坤宏被称为胶州三大文人。丁耀亢,明末清初山东诸城人(今胶南大村镇人),著名的小说家、诗人,被称为“开一邑风雅之始”的领军人物,虽然诗集和传奇、小说等作品只有十八种,但刊刻较多,流传较广,作品结集多达八种,其中《丁野鹤诗钞》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其他作品也大部分存世。冷枚,是清初著名宫廷画家,历经康、雍、乾三代,“工丹青,妙设色,画人物尤为一时冠”,其作品多存故宫博物院。高凤翰,是清前期著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不但书法作品传世较多,诗文结集存世也较多,近年来关于高凤翰生平研究、文学书画艺术研究、作品重新结集刻印的著作就有二十余部,是青岛地区历代作家作品结集出版最多的一位。胶州胶南文化的繁荣还体现在胶州诗文总集的编纂上,清中后期以来,汇集历代胶州文人作品的总集较多,诸如《胶州诗钞》、《胶州文钞》、《胶州诗乘》、《胶州诗存》、《胶州文存》、《胶诗待征录》、《胶州闺秀诗选》等近二十部。由此也可见明清时期胶州文化之繁荣盛况,不仅在山东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在全国也较有影响。

即墨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名城,历代著述数量虽然不如胶州多,只有五百余部,但文献分布较为均衡,其最大特点就是家族文化和文学的繁荣,文献整理、出版、保藏较好,存世较多;编定家谱,不断补充续写工作在青岛地区做得最好,今存世也最多。明代以来,随着即墨士子在科场上捷报频传,在形成科举世家的同时,也带动了即墨文化学术的繁荣,周、蓝、黄、郭、杨五大家族崛起,而成就较高的是周、蓝、黄三家。周如砥,万历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以“文章名天下”,“天下士多出其门”,其作品今见诸目录、方志者六部,其中四部存世,一部收入《四库全书总目》中。周如砥之后,周如纶、周如锦、周耀、周燝、周联馨、周志让、周翕珪、周翕、周志元等数十人,自明代迄清末,在即墨文坛、政坛代不乏人,延续了周氏家族文学的辉煌。蓝氏家族勃兴于明代,蓝章、蓝田父子在五大家族中最早得中进士,连续职官御史,父子皆擅长诗文,尤以蓝田文章卓著,名重齐鲁,其《北泉文集》、《蓝侍御集》、《北泉草堂诗集》均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本书收入蓝氏家族二十六位作者的五十二部作品,由此可见,蓝氏家族在即墨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黄氏家族比较重视家族文献的整理、刻印和收藏,如清乾隆时期的黄簪世收集明嘉靖至清乾隆时期二百年间十七位诗人的诗作,刊刻成即墨《黄氏诗钞》;清道光时期,黄守平对黄簪世的《黄氏诗钞》进行补编,收即墨黄氏一门三百年间的诗作,自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黄作孚起至清中叶黄守思止,共七十二人,诗作三千九百九十七首;继黄守平以后,又有《黄氏诗续钞》、《黄氏诗钞续集》、《黄氏诗钞再续集》等,黄氏族人对黄氏家族文献的整理、刻印流传工作代代相传,迤逦至今。在家谱的纂修方面,即墨王氏、周氏、蓝氏、黄氏、杨氏、郭氏、孙氏、张氏、范氏、于氏等家族都较为重视,分别纂修和续修有族谱和家乘,从这些谱系的记载,我们不仅可以考见这些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而且还可以窥见明清时期即墨地区乃至整个青岛地区社会发展的大致状况。

平度地区在夏、商、周时期属于东夷古莱国,秦汉以来隶属于即墨、胶州,明清时期为平度州。与胶州、即墨相比,平度虽有明代同科三进士的李学诗、傅汉臣、崔廷槐倡之于前,官氏家族嗣响于后,但文学成就整体水平并不高,作品也不多,只有一百九十余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清以前的青岛作家、作品中,平度籍学者的成就和影响较大。如徐万且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天文历法专家,《太初历》制作人之一,被《汉书·律历志》誉之为“治《太初历》第一”。西汉费直在《周易》的传播与研究方面成就较大,所传《易》与古文同,后汉陈元、郑众、马融、郑玄,魏晋荀爽、王肃、王弼等皆传费氏学。据历代史志、方志著录,费直有《费氏经》、《周易分野》、《周易注》四卷、《周易章句》四卷、《晷限历》一卷、《易林》二卷、《易内神筮》二卷、《周易筮占林》五卷、《周易逆刺占灾异》十二卷。可见,费直对《周易》的研究比较全面,研究费氏《易》的名家也较多,是我国易学研究的重要支派。平度历史上的医家较多,留下作品的医家仅明清时期就有于溥泽、官谔、谢士杰、崔汝苏、孙炎丙、荆中允等,其中于溥泽的医学著述有《要略釐辞》八卷、《云巢医案》、《医学诗话》、《伤寒指南》二卷,孙炎丙有《孙氏遗书八种》、《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等,荆中允有《先圣遗范》、《本草易读》等二十余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搜集到尽可能多的青岛历史文献,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受行政地理区划变更、原著难睹真容、文献为私人所藏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把青岛历代所有的著述都搜罗殆尽。今青岛地区历史上,外围与莱阳、掖县、高密、诸城、日照等接壤交融;行政区内,胶州与胶南即墨、即墨与城阳崂山区等又难分甲乙,准确地区分每一位作家的籍贯实属不易,如莱西古无单独县志,考察莱西历史文献则要借助于莱阳县志。为了区分哪些历史人物、作品是莱阳的还是莱西的,我们根据民国《莱阳县志》中著录的每个人物的籍贯,通过古今地名的比勘核对、详细考证,最后从中析出莱西作家四十一位,作品七十种。如左懋第是明莱阳西乡人,今为青岛莱西市甸埠镇左官屯人;张梦鲤是明莱阳双山人,今为莱西双山人;隋人鹏是清莱阳隋家屯人,今为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隋家屯人。而且大多数图书馆现存古籍线装书无法看到原貌,只能就馆藏目录著录;加之有些古籍如家乘、族谱等藏于私人之手,也无法一一走访查阅,因此,本书难免有错讹和疏漏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窦秀艳,潘文竹,杜中新.青岛历代著述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窦秀艳,潘文竹,杜中新.青岛历代著述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窦秀艳,潘文竹和杜中新(2010).青岛历代著述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