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

ISBN:978-7-5161-3407-8

出版日期:2013-10

页数:302

字数:312.0千字

点击量:9680次

定价:5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简称《维摩经》或《维摩》,自传入中国之日始,此经先后出现过七个汉译本,现存有支谦、鸠摩罗什和玄奘三个译本,而罗什译本最为流行。它对中国的佛教、尤其是禅宗产生过重要影响。《维摩诘经》本也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佛教原典,有人说它将人物的活动依活动的场地组织起来,很像一部三幕戏剧。《维摩诘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当代著名的中国佛教文学专家孙昌武教授即曾有讨论中国文学中的维摩形象的专著问世。

摆在我们面前的杨瑰瑰的《〈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一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界从文献学的角度考察《维摩诘经》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的一项新的成果。它从考察《维摩诘经》在古印度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弘传开始,对三位汉译者和现存的三个译本进行了细致比较,再对中国古代作家征引《维摩诘经》情况逐一梳理,以期了解此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此书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对《维摩诘经》在古印度及在中国传播经过程的概括性介绍;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是对现存三种汉译本的译师及其背景的研究、对现存三种汉译《维摩诘经》译文字数、译经品目、传承关系的比较研究和对现存三个译本文体、句式特点、译本流行情况的细致探讨。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在使用传统的文献学方法介绍《维摩诘经》三位著名译师的生平、译经情况、译经主张及其成就和对三位译师生活的不同时代进行比较时,还引入了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来分析三个汉译本的文化取向。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是《维摩诘》对中国文学影响的研究。第五章通过考察中国古诗中征引《维摩诘经》的情况,以探索此经对中国中古诗歌的影响;第六章分析了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征引《维摩诘经》的情况,探索其对宋、元、明、清文学的影响。

杨瑰瑰的《〈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一书,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成绩:一是它实现了文献学与文学、宗教(佛教)与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研究与现代西方翻译理论分析等多方面的结合;二是它对三个现存《维摩诘经》译本做出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三是它对自六朝以来到宋、元、明、清各代《维摩诘经》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梳理。这实际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佛教这一异质文化,如何借助文学的途径或手段,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历史中,对中国的文人和文化发生的深刻影响,以及文化如何从士大夫那“居庙堂之高”的文雅,渐渐演化成市民们“处江湖之远”的低俗——特别是作为一种宗教典籍的《维摩诘经》在其中所起到的十分微妙而重要的作用。

佛教的一个最根本的观点是“缘起性空”。它认为大千世界的一切皆是“假有”,自性空寂;而“假有”的存在则为因缘和合。此即佛经所谓“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凡事皆讲一个“缘”字。《〈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一书,是杨瑰瑰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她选此为题做博士论文,亦与其学习的经历有特殊的因缘。

杨瑰瑰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皆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并师从于我。华中师大文学院规定,所有硕士生都必须选修一门以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典籍为主的“国学典籍”课,而这门课又是由中国古典文献学科的我、张三夕、王齐洲三位教授担任;而“中国佛教文学典籍”(即“中国佛教文学史”研究),也是本专业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杨瑰瑰在这里学习,自然会接触一些最基本的佛教经典,这可能是她以“《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为题做博士论文的最初的一个因缘。2007年本学科召开了有海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参加的“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研讨会”,杨瑰瑰和本专业的研究生们一起参加了一些会务工作,并报告了自己的习作,也认识了一些佛教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这可能是她选取《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为题做博士论文的又一个缘由。而我自2002年开始招博士生以来,指导的博士生已有丁文慧(越南留学生)、刘飖、戴丽琴(此后还有张继文)等多名同学以佛教(或佛教典籍)或佛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为题做博士论文,并获得评审专家的认可和通过,这可能是杨瑰瑰选取《维摩诘经》这部佛经之文献与文学研究为题做博士论文的第三个因缘。说实在的,杨瑰瑰当初选这个题目时,我和本专业的张三夕、王齐洲教授都很有些担心,认为这个题目难度很大,不知她能否完成;特别是她最初交上的开题报告,我们觉得不甚满意。但她能很好地吸取我们对她的意见和建议,还广泛地向各方面的学者学习,刻苦努力,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经过几番修改,终于很好地完成了这篇博士论文。在论文的外审和最终答辩时,专家们对她的论文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杨瑰瑰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加以吸收,对论文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使之达到了出版的要求。现在,杨瑰瑰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邀我作序,作为杨瑰瑰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我既感到高兴,也感到责无旁贷。写下这段话,也可以说是我的读后感吧。祝愿杨瑰瑰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是为序。

高华平

2013年9月15日于武昌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瑰瑰.《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杨瑰瑰.《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杨瑰瑰(2013).《维摩诘经》文献与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