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追忆·胡卜:一个江南乡村的纪实影像

ISBN:978-7-5203-3027-5

出版日期:2018-06

页数:235

字数:200.0千字

点击量:9208次

定价:7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当余国静老师邀请我为这本影像志写几个字的时候,我没敢贸然答应。我说,寄过来稿子看看,我能不能承担得起这个邀请。稿件寄过来了,几个关键词:新昌、梅溪、移民搬迁,还有那些黑白影像中的祠堂、台门、老宅、人物,不由我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先说新昌。新昌我没有去过,但是这个地方对于我这个搞戏的人来说,可是梦绕魂牵。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丙申八月,时任遂昌县知县的大戏曲家汤显祖,到绍兴府结课(就是办理完赋税手续),恰布政使参政不在,回来时途经嵊县、新昌,并于八月十四四十七岁生日当晚住在新昌衙署,受到新昌县知县朱明府的款待,还留诗两首。第一首为《未抵嵊数里阻雨仙岩诘朝留新昌作》,诗文为:

江寒风雨飞,仙岩气虚碧。崩云沉户牖,冲飙荡檐隙。孤亭下车马,湿装开委积。

煴衣宁及晨,蓐食且兹夕。安知夜淋沥,灭烛移枕席。恐为奔湍阻,侵宵警前策。

抵嵊日逾午,剡棹兴非昔。黾勉向津衢,新昌留暮客。信宿何足难?去住亦取适。

知是淮南豪,家世江右籍。维扬豫章门,水木如不隔。欣言领幽意,南岩候辉魄。

极目莓梁滑,路迥桑洲驿。略约风云掀,始觉霞标赤。轩署复闲敞,消散流寓迹。

岂免厨传费,用慰山水役。佳期良在兹,秋光洒萝薜。

第二首为《新昌阻雨夜宴朱明府署中时度四十七》,诗文为:

客行苦无悰,回旋有淹疾。结课来越州,逢迎绣衣出。东关望嵊邑,惊风乱林术。

摆掣江海云,昼夜雨花溢。衣被徒束湿,冠带已解漆。咫尺天台姿,津潢断非一。

月岩了在眼,正恐夜离毕。赖有佳主人,端居许容膝。芸香余护衣,绿蕉轩散帙。

流连秋水咏,黯淡愁霖笔。乍觉云气疏,旋闻雨声密。淹歌永凉夜,惭逢贱生日。

半百犹在兹,倦游心所悉。鸡鸣动如晦,草根悽蟋蟀。暂得爽莓梁,去访烟霞质。

汤显祖在到新昌以后除了衙署还去了哪些地方,是否周边访古,没有见到记述,徐朔方《汤显祖年谱》也没有交代之后的行踪。有人说去新昌是为了去天台,如果去天台大概走的是经天姥山的徐霞客古道,那就没有机会绕行胡卜村街市的蛋石路(一条新昌通向奉化的古道),也是遗憾,不然一定会在胡卜市歇歇脚、打打尖,为胡卜村的故老们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新昌的调腔是明代一支重要戏曲声腔,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晚明著名文学家张岱在其《陶庵梦忆》中就有“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其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云云。调腔中的目连戏(也称绍兴目连戏)更是通过鲁迅先生的《女吊》《无常》等名篇而弘扬天下。作为新昌调腔活动中心的胡卜村,自然是锣鼓喧天,声腔遏云,不仅活跃着村落目连班,还保留有清代抄本《目连救母记》。如今,胡卜村的村民已经因搬迁而星散,目连戏的班子还能不能组织起来,演出还能不能继续下去不得而知了。即使还能组织起来,原来的祈福教化功能恐怕也逐渐淡化殆尽了,

再说梅溪。胡卜村胡氏先祖璟,于五代时隐居七星峰下,在溪边植梅十里,自号“梅溪”,从此有了梅溪胡氏一脉。南宋状元,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乐清梅溪村人,也号“梅溪”,千古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即出自其手。两个“梅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调腔剧目以《荆钗记》(南戏四大经典剧目之一)、《西厢记》、《琵琶记》等为主,尚能演出的《荆钗记》还有9出。而这个《荆钗记》就是敷衍王十朋与钱玉莲“义夫节妇”的故事。此“梅溪”的后人演着、看着彼“梅溪”的戏文,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胡卜村的移民搬迁,曾得到冯骥才先生的关注,许多记者、摄影爱好者包括本村的村民也都留下一些文字和影像。不过像余国静老师这样的完整叙事,应该是唯一的。透过黑白影像,我们看到胡卜村的昔日辉煌景象,看到那一座座台门里的生命演进,看到不同时代的变迁印记,更看到面临移民搬迁的各色人等的内心情感。有些注定消失了,有些注定还需继续。

据报道,胡卜村的卜曾公与原来的栖身之所乡主庙被置于两地,卜曾公被搬到新林乡的大坪头村安身,被继续供奉起来,而乡主庙、胡大宗祠、飞黄牌坊、清风台门、胡易尔台门等将在新昌的三丰村安置点和大坪头村安置点迁建,更大量的寻常建筑和寻常日子则被沉入水底。不知道卜曾公在大坪头村是暂且栖身还是 “永久落户”,不知道移民至宁波北仑区小港街道的那部分胡卜村村民,是否还常有机会回到新迁建的祠堂祭祖,台门团聚,或者到大坪头村崇祀一下那位曾经“造福于民者”的新昌乡主。那些曾经节日里的大头戏、秧歌队、腰鼓队由于人如星散恐怕也再难聚拢而变为往事了。

移民搬迁注定有一个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注定是一段乡愁满满的记忆。胡卜村的移民搬迁也不例外。余国静老师的这本影集,以自己女性善感的视角为人们讲述了胡卜村移民搬迁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为原胡卜村的村民留下一份浓浓的乡愁。始建于五代,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梅溪胡氏生命史的村落,就这样消沉于水底。村落不再,乡愁将何处安顿?如今,已经沉入钦寸水库水底的胡卜村在地图上还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也不会泯灭,余国静老师这本影集会告诉后人:在这个村落发生过这样的故事,还有这些故事里的人们。

张刚

2018年6月10日于北京惠新北里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余国静,王东惠.追忆·胡卜:一个江南乡村的纪实影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余国静,王东惠.追忆·胡卜:一个江南乡村的纪实影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余国静和王东惠(2018).追忆·胡卜:一个江南乡村的纪实影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