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吕思勉先生曾指出:“一国之民所以能结合为一国家者,结合之力尤以语言文字为最大。盖语言文字相同,则国民之感情因之而亲洽,一国之文化缘此而获调和。”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独立的“国文”科也应运而生。在接下来的近半个世纪里,中学国文教育随着教育思潮、课程文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独特的历史变迁历程:清末民初时期重在让学生知古今文章流变、读清真雅正之文: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时期,重在培养学生自由发表思想、欣赏浅近文学的能力:“课程标准”时期重在培养健全的现代国民叙说事理、表情达意能力,“九·一八”事变后,又提出了“振奋民族精神、了解固有文化”的目标,要求重点了解学习“代表民族人物之传记及其作品”。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
作者:刘绪才
图书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
-
2
图书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作者:陈晓明
图书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
3
图书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
作者:杨晶
图书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
-
4
图书 刘荣恩诗集六种
作者:刘福春
图书 刘荣恩诗集六种
-
5
图书 人文.第二卷
作者:《人文》编辑部
图书 人文.第二卷
-
6
图书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作者:杨涛
图书 大学与地方社会:以河南大学为中心:1912-1949
-
7
图书 陈友琴集
作者:陈友琴
图书 陈友琴集
-
8
图书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
作者:许刘英
图书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
-
9
图书 中国目录学史
作者:柯平
图书 中国目录学史
-
10
图书 印度女性问题的历史沿革与现代演进
作者:裴长洪 蒋茂霞
图书 印度女性问题的历史沿革与现代演进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