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启智弘理 文脉赓续:《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文集:6卷(原创学术卷)

ISBN:978-7-5203-3584-3

出版日期:2018-11

页数:718

字数:4161.0千字

点击量:9146次

定价:214.67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韩璞庚

1957年11月18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创办哲学社会科学月刊,1958年3月,沐浴着年轻共和国的骀荡春风,《江海学刊》在古城南京出版发行。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上下求索,《江海学刊》紧紧追随人民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关注学术前沿,倡导优良学风,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终于成就梦想与辉煌。

创办之初的《江海学刊》,群星璀璨,大师云集。第一届编委会成员大多是当时省内乃至全国第一流的学者,首任主编为著名哲学家孙叔平先生。创刊之时,将刊物命名为《江海学刊》,固然有江苏濒江临海的地域考量,但更多地展现出办刊人容大广有、兼收并蓄的超迈抱负和博大胸襟。创刊号的《征稿简约》上,办刊方针被明确界定为“进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更凸显出先贤们但求新声的学术旨趣和志存高远的理论诉求。依托江苏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学风鼎盛的优势,草创初期的《江海学刊》发表了大量熔文史哲于一炉、思想性与原创性俱佳的学术精品。汪辟疆、胡小石、吕澂、翦伯赞、周谷城、罗尔纲、唐圭璋、韩儒林、钱仲联、孙叔平、吴贻芳、陈鹤琴、陈瘦竹……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学术大师的名字被永久地镌刻在当时还印制得略显粗糙的杂志上。高品位、高质量的办刊理念使《江海学刊》很快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学术期刊中独树一帜,受到国内学术界、思想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欢迎。这也为日后《江海学刊》事业的成功与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江海学刊》曾停刊多年。1979年,以《群众论丛》之名复刊。20世纪80年代初,应学术界的共同吁求,于1982年恢复《江海学刊》名称。1985年分为文史哲版和经济社会版,1988年两版合并。自此,《江海学刊》迎来了事业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

文脉赓续,弦歌不辍。在国内外学术界的鼎力襄助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凭着对学术的虔敬与热忱,一代又一代的办刊人立定“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的宗旨,将繁荣学术和服务实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的办刊理念,努力实现“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既致力于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整理,又着眼于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与探求。正如当初创办者所期望的那样,《江海学刊》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容江纳海的气度和眼光,推出了一系列见解深刻、思想独到的学术精品,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神州学人,为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办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之一,《江海学刊》第一批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获得了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全国百强报刊、华东地区最佳期刊、江苏期刊政府奖、江苏十强期刊、江苏十佳社科期刊等一系列荣誉。六十年磨砺宝剑,六十载播扬文明。《江海学刊》已成长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对话与交流的高端平台,在全国学术界、期刊界具有举足轻重的独特地位。

总结六十年来走过的办刊历程,《江海学刊》的几代编辑人默默耕耘、执著坚守自己的办刊宗旨与学术理想,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办刊之路,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形成了《江海学刊》独具的办刊风格和办刊特色。

第一,坚定立场,明确定位。《江海学刊》作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社会主义理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六十年来,我们形成了自己明确的政治定位与学术定位,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理论宣传、理论阐释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发表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文章。《江海学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始终严把政治关,关注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使刊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严把学术质量关,坚持以质选文、以质评文的学术导向,关注学术前沿,注重学理探究,使刊物始终保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水准。

第二,标新立异,倡导原创。针对目前国内学术思想领域原创因素缺失的状况,《江海学刊》得风气之先,开辟“原创学术空间”专栏,倡导原创,鼓励标新,推动中国原创学术思想的生长发育,促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形成。当然,开辟“原创学术空间”专栏,并不意味着我们天然具有裁定原创与否的权力,我们的学术理想是,提供一块阵地,创建一个空间,鼓吹一种氛围,倡导标新立异、勇于创造的思维倾向,激励学人原创思绪,激发民族思想活力,培育我们自己的思想巨人和学术大师。

第三,捕捉问题,注重策划。波普尔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江海学刊》在组织策划稿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调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作为编辑素质的必备要件。以问题为突破口,对研究进行深度开拓是本刊的特色之一。我们的编辑主体根据理论动态、学术资讯,结合期刊特点提出问题,通过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经过与作者的广泛交流与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是编辑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也是办好学术期刊的重要保证之一。《江海学刊》的办刊特色,就是抓选题、重策划。《江海学刊》的编辑人员敢于担起历史的重任,广交天下学术朋友,共言天下学术大势,以前瞻的思维、敏锐的目光发现学术热点,捕捉学术信息,预测理论趋向,策划学术选题,组织专题稿件,推出富于创意的理论文章,从而影响社会,服务实践,推动中国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第四,刊载精品,成就品牌。《江海学刊》作为学术理论期刊,要在激烈竞争的学术场域中突出重围,创出品牌,打出名气,做出影响,必须确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学术理论期刊要创出自己的品牌,必须抓精品、重策划。《江海学刊》的做法是,确保每期有精品,每个专栏有重点文章。但对于一本期刊来说,单个精品还不成气候,只能起到点缀作用,不能产生规模效应,要在单个精品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精心策划,形成系列,形成规模,才能成就品牌选题、品牌栏目,创造出轰动效应,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们策划了包括主体性、实践哲学、本体论、人学、发展哲学、公共哲学、文学史学、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涉外法学、转型期的社会问题、突发事件与社会应急管理、公众史学、数字史学、地域文化与商业历史、世纪之交的文艺理论等上百个名牌选题和品牌专栏,产生了轰动效应,推动了国内学术的发展,也为刊物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望。

第五,提携后学,培养新人。清代学者赵翼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学术事业是代代相继的事业,学术研究需要积累,更需要传承。培育厚实庞大的学术人才队伍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办刊的优良传统。创刊之初,本刊就扶持与鼓励青年才俊投稿,不少现在的名家、大家就是当年的青年学子。比如,据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讲,在他研究处于迷惘、彷徨之际,《江海学刊》1963年刊发他的《也谈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一文,坚定了他做学问的决心,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80年代中后期《江海学刊》又推出了“青年论坛”专栏,为青年学子提供特定学术园地,可谓用心良苦,许多青年才俊从这个栏目开始了自己的学术之路。新世纪以来,我们又与江苏省规划办一起开辟“江苏青年学人”栏目,集中展示青年人的学术成果与学术风采,栏目推出后,深得青年学者的欢迎,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与示范效应。

第六,编研同备,专家办刊。数十年来,《江海学刊》秉持学者办刊的传统,着力打造一支编研结合、双轮驱动的编辑队伍。培育学者型的编辑,是本刊的一贯宗旨,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编辑有学术话语权,在学术交流与对话中,能够真正参与讨论,形成学术对话与交锋。我们认为,只有在平等自由的学术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组织专栏讨论,只有与学术共同体及学者进行深度融合,才能高水准地组织专栏稿件,组织学术讨论与争鸣。我们的历代编辑大都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有些编辑更是自己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受到学术界的充分尊重与信任。本刊目前在岗的10位编辑,7位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在国内同行中是极为罕见的,也充分体现了《江海学刊》学者办刊的优良传统与专业定位。

朝耕夕耘,寒来暑往,六十年矢志不渝,六十年硕果连枝。为全面回顾本刊六十年所走过的非凡历程,发掘与整理濒临佚失的历史文献,弘扬优良传统,积累办刊资源,我们编选制作了六卷本文集,作为对《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的纪念。

(一)《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文集之大师卷。从本刊六十年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中精选出各个年代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汇编成册。这些论文,为后人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政治与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学术发展脉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虽尘封已久,墨香渐远,然今天读之,仍觉字字珠玑,识见深邃。重温名家大师的名篇佳作,让我们思深虑远,感佩不已。

(二)《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文集之原创学术卷。收录本刊自2002年创办“原创学术空间”栏目以来所刊发的部分论文,集中展现本刊近二十年来所发表的具有原创学术话语与原创学术思想的重要成果。我们开办“原创学术空间”栏目,就是想给国内尚且稚嫩的原创研究提供一个可以试错的实验空间与公共平台。进而言之,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能指泛滥”而“所指衰微”的时代,能够开风气之先,激励原创思绪,激发思想活力,力挺学术自信,催生中华民族自己的学术大家和思想巨擘。

(三)《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文集之哲学卷。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江海学刊》的哲学栏目,数十年来,一直秉承开风气之先、标新立异的办刊传统,牢固贯彻问题导向,关注时代热点,捕捉学术前沿,刊发了大量思想敏锐、见解超卓的学术论文,推动了国内哲学学科许多重大问题的讨论,国内哲学领域的很多重大理论争鸣是由本刊肇始的,以致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先生在中国人学学会成立大会上说:“中国的人学研究绕不过《江海学刊》。”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对办刊人的极大褒奖,让我们备感欣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江海学刊》率先开创集群式专题讨论模式,先后开辟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本体论、主体性、认识主体性、历史主体性、人学、公共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价值冲突与价值定位、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空间哲学、身体哲学等一系列专题讨论,成为国内哲学界开展思想争鸣、展示学术成果的高端平台,博得海内外广泛好评。

(四)《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文集之文史卷。江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文人辈出,名家荟萃。创刊以来,《江海学刊》依托江苏文星云集之优势,精心策划,精心组织,一代代文史编辑奋力拼搏,组织刊发了大量引领学术讨论,推动学术争鸣,促进学科建设的论文。作者中既有当时的名家大家,也有学坛新锐(后来也成为名家名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完整地再现了文史争鸣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

(五)《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文集之社会科学卷。本卷内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真实记录了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思想轨迹,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现实问题的研究提供观点与答案。本卷撷精萃华,汇集精品,成为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脉络的“测绘仪”。

(六)《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文集之辑目总览。此卷汇集自创刊号到2018年第5期共317期八千多篇文章的完整目录,纵横六十年,洋洋数千篇,它既是对六十年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摹画,也是对六十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次巡礼。辑目总览可以使我们对《江海学刊》六十年的成长历程和学科发展状况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与把握。

需要郑重说明的是:第一,从本刊六十年所发表的八千多篇文章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论文,殊非易事。囿于篇幅,许多具有分量和学术价值的文章未能入选,遗珠之憾,在所难免。第二,为突出历史原貌,所选论文的编排一律按照当时发表之年代先后为序。第三,在编选过程中,除改善体例、纠谬补缺外,其余部分尽可能留存原貌。第四,由于历史原因,个别文章的某些提法、观点在今天看来或许已不合时宜,但为尊重历史,我们未作删改,尚请读者明鉴。

2018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上一个特殊的值得记忆的年份,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新时代的中国吹响了哲学社会科学前进的号角,学术期刊的未来前景无限光明。

日出照东隅,扬帆正待航。在新世纪的学术征途上,我们满怀期待,同时充满信心。《江海学刊》作为全国知名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塑造形象,在全国学术理论期刊中保持并提升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倡导严谨学风,恪守学术规范,狠抓选题策划,创出自己更多的名牌专题、名牌栏目,要在一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学术研究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确立、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贡献智慧。

新时代的国内期刊界风起云涌,新时代的中国充满希望。《江海学刊》将乘中华民族复兴的东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奋勇开拓,敢于创新,在新的时代,使《江海学刊》立足江苏,影响全国,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竞千帆,弄潮为先,我们将自加压力,负重前进,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繁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突出的贡献。

有一位哲人说过:柏拉图理念的鸽子幻想在真空中自由地向天空飞去,但没有空气的支持,没有大地的支持,飞翔终成泡影,鸽子会坠入柏拉图的“洞穴”,在影子中爬行。真正哲人的鸽子应该既不安于作洞穴中的爬虫,也不要为真空中虚幻的自由所诱惑。那就让我们听从哲学家的召唤,做一只现实的鸽子吧!让我们脚踏中华大地,仰望祖国蓝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大地与蓝天之间,乘着五彩的生活气流飞翔。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八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夏锦文,韩璞庚,李芸,赵涛.启智弘理 文脉赓续:《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文集:6卷(原创学术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夏锦文,韩璞庚,李芸,赵涛.启智弘理 文脉赓续:《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文集:6卷(原创学术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夏锦文,韩璞庚,李芸和赵涛(2018).启智弘理 文脉赓续:《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文集:6卷(原创学术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