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阿汉语言研究:对比与翻译

ISBN:978-7-5004-8787-6

出版日期:2010-05

页数:226

字数:176.0千字

点击量:11344次

定价:23.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对比语言学也称对比分析或对比研究,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它进行的主要是共时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异同,寻求语言的变换、对应以及干扰关系,为语言教学和语际翻译服务。

我国阿汉语言对比研究目前尚处初创时期,尽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但仍显薄弱。有关这方面的论著很少,也谈不上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当前国际语言学界主要有两大潮流,一是形式主义,另一是功能主义。形式主义者注重语言的心理方面,采用假设法和演绎法,并用数字和逻辑的手段描写和解释语言结构,强调语言的共性。功能主义者注重语言的社会方面,采用归纳的方法,重视语境、语用和功能的因素,侧重语言结构变异的描写和解释。从目前的发展趋向来看,功能主义者结合语用、篇章结构和认知进行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比较容易接受。阿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应在上述语言学理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语言对比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修辞、文化等等。本书选择语法作为对比的中心,这是因为:第一、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构造规律及其与意义表达的关系,这方面的差异是两种语言间最基本的差异;第二、以语法为中心,可以把语义、语用、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归纳进去。而如果以语义、文化为中心,则会显得比较零乱。

在对比时,本书采取以求异对比为主,兼顾求同对比的研究方法。求异对比就是通过对比寻找差异点,求同对比是通过对比寻找共同点。两种方法是为不同的研究目的服务的。求异对比服务于以指导语言教学和翻译为目的的语言对比研究。在阿汉语言对比中使用求异对比的方法,首先是找出阿汉语中完全不同的内容,即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的内容。其次是找出同中有异或貌同实异的内容。求同对比服务于以寻找语言结构普遍现象为目的的理论研究。语言具有共性,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在阿汉语言对比中使用求同对比的方法,就是要通过阿汉语言的表面现象,去寻找它们带有共性的特征。

本书从研究目的上看,属于应用对比研究。通过对比改进语言教学或解决翻译等语言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此区别于理论对比研究。后者是通过对比验证现有的语言理论,对其作出反馈,也可以进一步提出新的理论和一般性原理。从研究领域上看,本书所研究的内容基本属于微观研究,也就是进行语法项目的对比,以此区别于宏观研究。宏观研究涉及面很广,可以用“文化”一词来代表,包罗万象。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作定性分析,即确定两种语言相应的结构及其成分,收集语言事实,进行对比研究。以此区别于定量分析,即关注各种结构或表达形式在不同语言中的使用频率。

本书不是对阿汉两种语言的语法作全面系统的对比,也不是纯理论地对一些枝节问题作繁琐的描述,而是重点根据教学与翻译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学生在阿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或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对阿汉语法某些主要特点与差异的比较,提高他们运用阿汉语言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对比,尽可能总结一些可供翻译借鉴的规律。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风华.阿汉语言研究: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刘风华.阿汉语言研究:对比与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刘风华(2010).阿汉语言研究:对比与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