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ISBN:978-7-5004-9061-6

出版日期:2010-09

页数:287

字数:292.0千字

丛书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书系》

点击量:10042次

定价:3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展开

图书简介

唐昆雄

本文集是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批准号07ZD036)的阶段性成果,共收入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20篇。这一阶段性成果的研究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灵魂作用,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根据研究主题的要求,课题组成员从不同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集分为两辑。第一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引领作用研究。这部分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力图从理论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深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引领原则、引领方法和路径问题。第二辑:对若干错误社会思潮的评析。在这一辑里,先从实践的视角,着眼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现实,通过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丰富经验,具体阐明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问题;进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批判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在我国有广泛影响的错误思潮。

现就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 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充分认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要性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首先要弄清楚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思潮等一般概念。所谓价值体系,是指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它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社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本质所在,具有政治引导作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早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这一学说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就不能维持下去。正是这样,今天,构建或强化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或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都在从事或强调的文化事业和政治工程。许多政治家和社会科学家都把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确认看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形成社会共识,实现民族价值和建设目标的必要手段。现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此决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4325246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晴雨表”,体现着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社会思潮进行引领和整合,使之朝着有利于实现社会预期目标的方向发展,是核心价值体系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之引领社会思潮这一战略举措表明: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它既标志着我们党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又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独特的国际、国内环境。

从国际上看,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不但经济上要开放,思想文化上也必须开放。在以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东西方之间过去那种正面的武装对峙与冲突已经逐步减弱,但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和冲突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西方社会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推销产品、输出文化的同时,时刻都在兜售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意图通过“颜色革命”把他们的意识强加给我们。列宁曾说: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4325247所以某一国家中的社会主义运动越是年轻,也就必须越积极地反对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企图。4325248所以,一定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确保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独立。积极主动参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积极推动和参与构建世界政治格局的多元化体制,在多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和交锋中,积极吸收各种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反动的社会文化思潮,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必然的战略选择。

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和复杂,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多种社会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出现,多种信仰并存,多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激荡,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决定的。在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条件下,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受到了质疑,致使一些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具体来说,我国目前主要社会思潮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个突出特点是多样化。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想主体构成元素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精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十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归纳起来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的“四个深刻”和“两个前所未有”,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导致思想主体纷繁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二是思想观念层次多,结构复杂。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思想观念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先进思想观念,也有与小农经济相连接的狭隘封闭的思想观念;有平等意识,也有依附思想;有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开放思想和规则意识,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和家族、宗族意识等等。三是人们思想观念多变。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使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统一思想和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

第二个突出特点是结构失衡。从宏观上来看,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关系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体制的不和谐弊端和矛盾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中,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出现困惑和冲突。从中观上来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职业群体、不同个性、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矛盾和摩擦加大。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优势产业和弱势产业之间,干群之间,白领和蓝领之间,代际之间都有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和摩擦,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矛盾失衡。从微观上来看,每个个体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内在的矛盾:一个是情感和理智的冲突;另一个是思想和行为的冲突。

第三个突出特点是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在发展过程中的混乱和无序。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的颠倒和混乱;理想、信仰的缺失;人生目标和追求的迷茫;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盛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贻害无穷。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整个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恶劣影响,是不可低估的。4325249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学发展、共铸和谐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立足于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道德基础。因此,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整合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其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迫切需要。如上所说,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转型上,也体现在深层次的价值观的转变上。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受到了质疑,社会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无所适从。价值观的混乱不仅导致理想信念淡化、不良风气滋长蔓延、道德水准下降,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顺利完成社会体制的转型,避免社会动荡和付出太大代价,就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构建核心价值观,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4325250

最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群体收入差别逐渐拉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例如,一些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思想意识;一些人唯利是图,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一些地方、领域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消极腐败现象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将引导人们超越城乡、地域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根本分歧与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与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可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袭,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 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历史经验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与武装全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从创建以来,虽历经艰难曲折,仍然能够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认真总结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特别是我们党在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清除几千年来封建文化残渣余孽的影响,反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的干扰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信心,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方法与路径,提高其引领的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面对多元、多层、多变,结构失衡、混乱和无序的社会思潮,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一个完善的社会如果没有核心价值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规范,就容易陷入无谓的社会争斗之中,社会思潮冲突日益激烈,这样的社会往往会因为思潮的发散而失去应有的凝聚力,也会因争斗的不可开交而导致经济的裹足不前。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就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是要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这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强调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而在今天产生了对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概括和清晰界定的需要,原因就在于,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根本的、原则的东西有些时候却容易被自觉或不自觉地疏忽、淡化。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根本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引导社会思潮的过程中,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科学有力的舆论导向、合理到位的激励机制引导民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所必需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二)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不动摇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前提条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包容,是先进思想文化的特质,也是先进思想文化发挥主导作用、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先进思想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面对社会思潮应当看到其存在的必然性,尊重其多样化的现实存在,更应该鼓励不同思想相互碰撞、不同观点相互切磋、不同意见充分发表,通过争论明辨是非,扩大认同。真理越辩越明,相应的,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逐步得以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得以保证。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高度重视、善于举起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而且为不断开拓和创造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文化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在他青年时期创办的《湘江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出,要特别关心和重视新思潮。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新思潮,希望青年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新思潮方面,在创立新学科、新学派方面作出新贡献。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大量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尊重”历史文化等光辉思想,并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引中国革命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则指出: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4325251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不仅提出著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而且还把“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毒素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把以理服人”提高到“领导我们国家的方法”的高度加以倡导,等等。毛泽东关于“尊重”历史文化、“容许”批评的思想和“双百”方针,不仅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正确的途径,而且是对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领导思想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引领社会思潮的集中写照。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多次强调要关注和研究社会思潮,他高瞻远瞩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既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实际上也是我们党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他还特别强调,无论如何,对于思想理论问题,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可以说,邓小平坚持强调的“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个面向”、“三不主义”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思想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创造。但同时,由于社会思潮有着正确与错误之分,我们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同时,也应当同颓废有害的文化垃圾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邓小平曾强调指出,“对于各种错误倾向决不能不进行严肃的批评”、“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4325252。通过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可以帮助群众澄清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误解和偏见,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其引领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与巩固。江泽民同志也十分重视了解、鉴别社会思潮,并把研究和引领社会思潮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江泽民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和“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的高度赋予“和而不同”以新的时代内涵,强调“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继续把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新的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作出的关于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等一系列重大判断和决定,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领导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合法性有了新的文化自觉。4325253

三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原则、内涵和功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增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谐。在引领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元性关系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尊重思想文化的多样化,不能简单地用主导性代替多样性。二是坚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的原则。根据社会思潮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绝不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三是预见原则。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各种思潮竞相涌现是必然的。而社会思潮的涌动方向及其程度,对意识形态的产生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社会思想状况有全面准确的把握,而且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预判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错误思潮的形成,做到防患于未然。引领社会思潮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必须抓好引领的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建设好。

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解析体系的内容及结构并进行多渠道的构建,是整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前提。大多数学者依据中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从四个方面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社会思潮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一是明确导向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明确告诉人们,在当今社会,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反对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人,倡导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以此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二是凝聚人心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有助于在社会成员中形成共同的追求,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同时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并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了。调动社会各阶层群体的积极性,合理地整合社会资源,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升意识形态的动员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整合社会各阶层有益的或无害的思想意识,使社会各个阶层在意识形态中都能找到归属感。在改革开放中新产生的社会阶层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它们非常在意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否把自己涵盖进去,因为这是决定一个阶层政治地位的重要标志。三是规范调整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为社会众多的价值选择提供了参照系,使不符合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一些价值理念能够得到及时调整。国家主导价值观通过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价值目标系统化、具体化、规范化,起到培养共同理想和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四是精神动力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力量之源和精神之源,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一面旗帜,它鲜明地昭示世人,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不能动摇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这些功能实现得如何,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

四 注重方法创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效性,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在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在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时,应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方法分析社会思潮的社会阶层结构背景,实证地研究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其特征,把整个研究和引领工作切实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方法分析当代社会思潮所反映的经济政治利益格局,更加深刻地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生机制和社会表现,以及它对社会公众心态、心理的影响激励,用以探索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接受和反应机制;还要借助科学的传播学方法进一步探索社会思潮的“生产—传播—消费—再生产”模式以及相应的引领模式。4325254而在具体研究层面上要综合地灵活运用下列方法:

一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高度出发,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特别是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正确对待社会思潮、发展自身的历史经验,从中得出一些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将某种社会思潮置于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有利于梳理其来龙去脉,深刻认识其本质及产生、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规律性,从方法论上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二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上看,社会思潮总是表现为特定历史语境下产生的一个个理论观点,一股股思想潮流,一个个代表人物和社会群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科学态度,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从动态上看,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产生的某些思潮又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及某种内在的逻辑关联,是具有相似灵魂的思想、理论、观点在不同语境下的延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三大阶段及其所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比较研究,在对其区别和联系的梳理中揭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规律和思想机制;通过对国外主流价值观建设的比较研究,对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不断将丰富的思想文化营养吸收补充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不断挖掘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放异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只有从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思潮的内涵、发展趋势和现实影响。

三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方法。民众对一种意识形态是接纳还是排斥,既与意识形态的正确性有关,又与传播这种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教条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主流意识形态也会被民众拒斥。因此,在唱响主旋律时,不妨多一些平民风格,多吸取一些民间话语,有效利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媒体阵地,唱响主旋律,多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会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影视出版、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反对庸俗化,清除精神垃圾,以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总之,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实效性的关键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实践中要积极推进作为核心价值体系之灵魂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切实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想因素与现实内容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科学而有力的舆论导向、文化辐射、政策激励、制度安排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进行引领的亲和力,从而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效性。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唐昆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唐昆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唐昆雄(201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