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现阶段,中国大部分产业凭借承接外包和对外外包已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形成共生模式:一方面,中国通过OEM(外包)模式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中间环节,已经成为“制造业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中国通过吸引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非核心服务活动,成为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之一。另一方面,中国中间投入品中来自发达国家进口部分占GDP的比率大幅度提高,对外发包比率已经超过欧美等主要国家。目前全球产业链细化分工和资源优化与整合日趋深入,中国承接跨国外包俨然成为产业链国际化重新构建的必然趋势。以外包行为为媒介的后现代产业共生模式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产业体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主要产业和企业不断地加入全球化产业共生模式,承接外包的演化机理以及不同形式外包对生产率、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测评及实证研究尤为重要。
本书在全球价值链的框架下,着力分析现阶段全球化产业分工网路链下外包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力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及多层面展示国际外包的趋势特点、重点行业的外包发展特征、外包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展的重大意义。首先利用国际投入产出法,科学、合理地选择外包比率的测量指标,基于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角度,利用Feenstra外包机理模型,克服数据统计与繁琐计算的限制,采用当代流行的面板技术方法,从国家层面、不同分工层次、省际层面深刻解析中国承接外包的关键驱动因素;其次从产业层面着重揭示承接制造、服务外包和对外外包行为与中国产业生产效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演化发展的轨迹;最后深入分析不同路线外包对就业的动态效应,以期通过该项研究提供前瞻性的理论分析与决策参考依据。
全书共分八章,各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全书的引言部分。首先在明确外包的发展背景后提出科学问题,并概述本书的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其次通过学理性梳理国内外关于外包的研究文献,显现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最后形成本书研究的基本轮廓。
第二章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引入承接外包比率的新测度,利用日本RIETI-TID数据库,分析1990-2008年间中国主要制造业承接世界外包比率的演变趋势,并结合芬斯特拉(Feenstra)的外包机理模型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几个重要假说,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将古典贸易、新贸易理论与外包模型整合于国际产业分工特殊视角之下,站在承接国的立场上,分产业、分类别验证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主要制造业承接外包机理的解释效力。
第三章首先在芬斯特拉等学者估算外包比率的方法基础上,运用I-O法,刻画了1990-2008年间中国主要制造业承接美国、日本外包比率的演变趋势。其次,基于贸易理论,从产业层面提出中国承接美国、日本制造外包的因素模型。再次,利用日本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研究所的RIETI-TID数据库,有效实现产业分类数据的统一和整理,采用面板数据的层次回归法,分国别、分不同工序,实证检验了关键影响因子对中国承接跨国企业生产环节的作用大小及方向。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对制造外包影响因子、主要影响因子、作用方向和大小给予归纳性的总结。
第四章基于国内外的前沿学说提出影响外包的计量模型,从产业层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1997-2008年中国承接世界服务外包的动因。然后,从省际层面运用面板建模技术实证检验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因素。由于外包示范城市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本书侧重检验了2002-2007年中国外包城市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软件外包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前文分析结果较为全面地综合评价外包的影响机制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辽宁省发展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分析以外包行为为媒介的全球一体化共生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然而,已有国内外研究对外包的生产率影响效应存有争议。鉴于此,本章使用DEA的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度中国主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运用1998-2007年中国11个主要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测评以满足外需为主的承接美国、日本等国的外包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在国际环境下深入地研究FDI、贸易与TFP之间的关系,将外包、FDI、一般贸易行为等全球化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详细地比较研究。
第六章拓展了阿米蒂(Amiti)和魏尚进(Wei)等的理论框架,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度量了对外外包和承接外包水平,并且细分不同路线、形式的外包活动,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从产业层面着重揭示1998-2008年不同路线、特点的外包行为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动态效应,并与引进对外直接投资和一般出口贸易等不同全球化模式对国内生产率的动态效应进行了比较,以便我国各产业部门更有针对性地为促进生产率增长实施合理的应对政策。
第七章首先从国际产业分工视角出发,基于投入产出法,引入外包的新测度,利用日本RIETI-TID数据库(2009)度量了中国1997-2008年的承接外包水平与对外外包水平,对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拓展阿米蒂和魏尚进(2005)的理论框架,基于C-D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了1997-2008年不同路线外包行为(对外发包和承接外包)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动态效应。再次使用层次回归法在基本就业模型基础上,突破数据的限制,细分不同特点的微观外包活动(材料外包、服务外包、承接加工品、承接零部件和承接资本品),检验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差异。最后科学比较、评价对外发包、承接外包、引进对外直接投资和一般出口贸易等不同全球化模式对国内就业的不同动态效应。
第八章是对全书的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外包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书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努力推进了以下工作:
第一,结合传统贸易理论、现代新贸易理论,立足于中国国情,构建承接外包机理及外包效应模型。本书在将传统贸易理论、现代新贸易理论观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仅逻辑分析了外包特征及外包与贸易的内在联系,并且能在主流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外包在中国的结构特征、运行机理及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效应。
第二,克服测度困难,创建较稳定的承接外包数据采集、整理、统计和分析体系。本书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中国作为承包方的特性和外包实施后的效果,并且最大限度地收集样本数据,对相关问题开展实证研究。本书综合使用多个国内外数据库,在科学统计和完整、统一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外包,以确保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紧密结合,从而使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更具可信度。借此研究有力补充国内外关于外包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创新了一个新测度--承接外包比率,从而为促进外包这一新型模式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测量基点。
第三,提供了研究生产率、就业影响机制的新视角。现有文献关于生产率、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从国际贸易和FDI等视角进行分析,尚未考虑到以外包行为为媒介的后现代产业共生模式对生产率、就业的实际影响作用方向和大小。本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外发包、承接外包)以充分研究全球产业共生模式下中国生产率、就业的影响机制。
第四,应用面板建模理论和分析技术从不同层面研究外包,体现了面板技术在实际经济中的灵活运用。例如,第二、三、四章结合芬斯特拉的外包机理模型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几个重要假说,构建了静态面板计量模型,分产业、分类别验证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主要产业承接外包产生机理的解释效力;第五章运用1998-2007年中国11个主要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较为稳健的估计方法,测评以满足外需为主的承接外包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第六章在第五章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细分不同路线、形式的外包活动,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从产业层面着重揭示1998-2008年不同路线、特点的外包行为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动态效应;第七章从就业视角,基于投入产出法,C-D生产函数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了1997-2008年不同路线外包行为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动态效应。总之,本书在面板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了生产率、劳动力资源与外包之间的作用关系,充分把握了这一关系演进的规律和趋势,并根据变量的数据属性及结构特征构建了不同面板模型,以使模型优化,获得了更切合实际也更准确的经济结论。与现有研究成果不同,面板数据动态建模的分析技术被首次运用于外包研究领域,深入地揭示中国承接外包的运行规律,更全面地揭示不同方向、特点的外包行为对生产率、就业影响的演变机理。
本书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不同路线、形式外包对我国主要产业TFP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批准号20110491322)的资助成果,本书的部分内容还得到中国博士后第五批特别资助“基于非线性PSVAR模型的我国贸易政策冲击性效应研究”(批准号2012T50278)以及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我国企业海外交易模式抉择机理及绩效传递评价研究:基于交易成本视角”(批准号WJQ2011045)的联合资助。
本书在撰著过程中得到博士后导师刘金全教授的悉心指导,刘教授对我关于经济计量学建模方法的理解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此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我还要感谢赵进文教授、王维国教授、陈磊教授等专家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他们对我此项研究所提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一直以来关爱我的父母,他们的爱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如果没有丈夫和孩子的支持,本书尚不知何时可以完稿,在此我深深地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由于时间、掌握的信息和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非常欢迎专家、读者对本书所提的宝贵意见。
吕延方
2013年2月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生态城镇化发展之路:以苏豫两省为例
作者:冯霞
图书 生态城镇化发展之路:以苏豫两省为例
-
2
图书 微博舆情:传播·治理·引导
作者:李明德
图书 微博舆情:传播·治理·引导
-
3
图书 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
作者:蔡莉 郭润萍
图书 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
-
4
图书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项制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张玉磊
图书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项制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5
图书 膜拜危害的心理学预警思考
作者:陈青萍
图书 膜拜危害的心理学预警思考
-
6
图书 对外贸易、跨国外包与能源环境
作者:吕延方
图书 对外贸易、跨国外包与能源环境
-
7
图书 中国外包企业升级机制及经济效应研究
作者:马晶梅
图书 中国外包企业升级机制及经济效应研究
-
8
图书 跨文化背景下的高管团队自反演化
作者:荣鹏飞
图书 跨文化背景下的高管团队自反演化
-
9
图书 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及对策研究:“情景—应对”视角
作者:王循庆
图书 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及对策研究:“情景—应对”视角
-
10
图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林产品贸易效应研究
作者:杨重玉
图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林产品贸易效应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