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苏联正处在共产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由于苏维埃人的忘我劳动,在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创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迈出了新的、巨大的步骤。如今,已为完成苏共二十五大决议和党纲所提出的基本的社会经济任务,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现阶段基本的社会经济任务,首先是进一步提高苏联人的物质福利,改善他们的劳动和居住条件,大力发展卫生、教育和文化。所有这一切,都将促进新人的形成,个人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全面发展。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主义正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新制度正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它的创造力和它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劳动人民正越来越广泛地利用伟大革命所取得的成果。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成果,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新宪法(根本法)中得到了巩固。
我们经济制度的成熟,使研究工作者有可能深刻地、充分地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及其利用。这里所说的,不仅是它们的本质特点,而且包括在各级社会生产水平上的表现形式、多方面的联系和一定的数量。因此,过去对许多经济范畴的解释,自然要深入地进行考察,有时还要重新加以研究。但是,生产关系研究的不足方面,更要努力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因为不充分认识它们,就很难深刻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规律,就很难在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利用这些规律。
经济理论的新结论和新解释,是社会主义再生产发展的结果,是它在现阶段的需要。不管这种或那种观点的结论和论证如何远离经济的需要,不管它们如何不依赖经济的需要,归根到底,正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质和量的变化决定经济观念、观点。如果不是这样,那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客观发展的生产关系。不能正确反映生产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运动规律的观点,迟早总应当重新加以考察。
我国共产主义建设的现阶段,不仅为深刻分析整个社会生产组织的过程、范畴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为分析它个别方面的过程、范畴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按照我们的观点,剩余产品范畴,就属于这些范畴之一。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学书籍中或在部门经济学的代表作中,剩余产品的说明,通常是同必要产品相联系的,或者是同其他经济范畴相联系的,并且往往是在分析纯收入的不同形式,如利润、周转税以及其他形式中加以说明的。有不少科学著作、论文集和其他出版物,都对它进行了解释,但专门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产品的著作,则很少。这种研究著作,毫无疑问是需要的。它们不仅有助于说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个重要问题,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能消除同剩余产品具体表现形式相联系的有关它的本质的认识方面的意见分歧,确定它们之间实际的隶属关系,也就是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利用它们来提高社会生产效果,满足劳动人民的需要。
本书力图在某种程度上填补现存的空白。正如前面指出的,剩余产品的许多方面,在经济科学中已作了完全令人满意的研究。如果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提到它们,那是因为研究的需要。但是,本书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还没有充分进行研究的以及有争论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常常是一般方法论和理论性的问题。它们需要得到解释。因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如果不先解决一般的问题,就去着手解决个别的问题,那末,随时随地都必然会不自觉地‘碰上’这些一般的问题”。
苏联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产品的解释,是很不一致的。个别作者,甚至否认它的存在,把所有新创造的产品都归结为必要产品。但是,类似的论断,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拥护。现在,苏联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承认除必要产品外还存在剩余产品。同时,目前还有人仍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产品估计不足,许多研究工作者还自觉或不自觉地企图把它的作用和意义溶解于国民收入或纯产品之中。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作家,毫不怀疑剩余产品及其增长对过去和现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对研究社会经济形态其中包括当作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的重要性。
在经济著作中,对剩余产品的估计不足,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我国最近才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这一状况造成的。只有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组织的一切根本特点,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经济著作中,不应当继续忽视剩余产品或对它估计不足了,因为这会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带来损失,也就是会给在共产主义建设的日常实践中自觉的运用它们的形式带来损失。
本书论证了创造和增加作为顺利建成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解决重要的社会任务的条件的剩余产品的头等重要意义。除必要产品外,剩余产品是人们个性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效果的证明。苏共二十五大强调指出,顺利完成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任务,除了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急剧提高社会生产效果以外,再没有其他的途径。注重效果,是党的经济战略的组成部分。
不管社会主义社会的财富如何增长,厉行节约仍然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福利的必要条件。勒·伊·勃列日涅夫指出:“精确地计算和有效地使用每一个卢布、每一个劳动小时、每一单位产品,直到最终杜绝一切浪费和懈怠,是我们党肩负的最高职责,因为,我们要厉行节约是为了对我们来说最崇高的目的,即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分析剩余产品的特殊内容和形式,事先要对社会总产品的本质、构成和各部分的地位作简略的考察。这样作,不仅能说明社会产品的各个职能部分的特殊内容,而且能说明它们作为整体构成环节所固有的共性,也就是能深刻地、充分地说明它们的相互联系、统一和区别。
在科学著作和教科书中,关于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职能,有不同的看法。剩余产品,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是超过必要产品的余额。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必要产品是重要的。当然,对必要产品及其形式的解释,对必要产品量的确定,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产品及其构成部分的社会经济本质,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由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不搞清楚生产要素的结合特点和公有程度,就不可能认识剩余产品在经济利益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和它的增长对社会主义社会最高目的的意义。可惜,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考察剩余产品,必须确定它同生产劳动、生产效果之间的联系。前面所指出的对剩余产品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估计不足,在生产劳动的解释方面,也打上了烙印。作者不准备详细论证这个争论问题的所有方面,只准备论证加强生产劳动同一定水平的剩余产品生产的联系的必要性。
剩余产品,在每个确定的时期,是个确定的量。同时,在劳动效率提高和物质生产劳动者必需的需要增加的影响下,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限界,会发生变化。在经济著作中,这些过程,并不是在相同的意义上加以说明的。许多科学专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规律性的特点,是剩余产品量(不仅是必要产品)逐步的增长和剩余产品率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品是当作商品生产的,也就是它们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在企业基金的循环和周转中,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异的过程,形成了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转化形式。直到不久以前,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这个方面,仍然是在许多研究工作者的视野之外。尤其是,个别经济学家过去坚持、现在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变形,错误地把转化的经济形式同拜物教混为一谈。其实,经济核算活动的参加者,每天都是同转化的经济形式——工资、成本、利润及其他形式打交道。本书力图在剩余产品的转化形式中考察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的运动,不是由它的生产来结束。在生产以后,它应当分配和使用。剩余产品在社会主义社会和经济核算企业之间的分配,纯收入特殊形式的形成,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也应该成为研究的对象。作者说明这些问题,是从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核算企业的发展中占优势的国家(全民)利益出发的。但是,它距离生产集体利益的虚无主义甚远。本书将论证社会纯收入划分为集中管理部分和分散管理部分的根据。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它们的基本形式,如周转税,利润,生产基金付费及其他。
可见,本书考察的问题相当广泛。书中的观点同许多学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因此,作者不得不对某些观点表示赞同,对某些观点持批判的态度。尽管在许多方面,如剩余产品的本质、表现形式和量的变动等,我不同意这种或那种观点,但并不完全否定相反的观点及其论据。完全否定它们,对于科学是无益的。相反地,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问题不同方面的动机和出发点。寻找科学的真理,会遇到不少的艰难险阻,需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完全赞同学者们的下述意见,即在科学中应善于领会自己同志著作中的思想和观念,重视他人的成就,尊重他们的劳动。当然,所说的学术讨论,也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和范围内进行的。
作者感谢评阅者为改进书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在准备出版过程中多方面给予帮助的所有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作者打算继续研究选定的课题,因此,将十分注意科学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以便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日的社会经济问题
作者:〔苏〕姆·伊·兹巴尔斯基
图书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日的社会经济问题
-
2
图书 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矛盾的实质 表现 解决
作者:〔保〕雅可·阿罗约 马庆泉
图书 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矛盾的实质 表现 解决
-
3
图书 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1917—1991)
作者:高放 孔寒冰 项佐涛
图书 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1917—1991)
-
4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基因
作者:赵壮道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基因
-
5
图书 社会主义
作者:米瑟斯
图书 社会主义
-
6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研究
作者:秦正为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研究
-
7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
作者:郭莉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
-
8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
作者:张艳娥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
-
9
图书 社会主义的计划和市场
作者:〔捷克〕奥塔·锡克
图书 社会主义的计划和市场
-
10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研究:基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比较的视角
作者:邹升平
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研究:基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比较的视角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