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历史上的阿拉伯人

ISBN:11190·021

出版日期:1979-08

页数:244

字数:154.0千字

点击量:9217次

定价:0.62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历史上的阿拉伯人》是英国东方学者伯纳·路易4652933所写的。一九五〇年初版于伦敦,曾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尤其在史学界受到普遍的注意和赞扬。一些欧美的历史学家评价该书时曾说:这是一本“短小精干而又综览全局的论述”;4652934“全书的注意力仔细地放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使读者明了历史事件的发生为什么会按照它本身所经历的途径……。”4652935阿拉伯文本译者在译者序中说这本书“对阿拉伯历史进行了科学而扼要的探讨,能把握住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用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批判分析和解释,而不理睬那些历史枝节问题。”作者以较小的篇幅,对阿拉伯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和必要的资料,对于研究阿拉伯历史和伊斯兰教史是一本值得参考的书籍。

著者在本书中根据阿拉伯历史各个时期的特点,加以简明扼要的分析,使读者对阿拉伯历史的发展,能有概括的了解;同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谈到穆罕默德及伊斯兰教的起源时,对穆罕默德宗教思想的根源以及初期伊斯兰教社会——“乌马”(umma)的性质,根据当时社会、政治和宗教思想的特点,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伊斯兰起义》一章,著者指出哈里发国家出现的各种反抗帝国统治的起义,其主要根源是经济的和社会的,有些也带有民族的色彩。尽管这些起义和运动的起因和参加者的成分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几乎都是以宗教形式出现的。在《伊斯兰教的文化》一章,著者对阿拉伯文化的形成、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作了具体的分析,特别指出阿拉伯文化除了受到希腊、波斯文化的影响外,还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著者在《伊斯兰帝国》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两章中,列举了具体的事实,说明中国和阿拉伯经济文化上的历史联系。这些特点的指出,对于研究阿拉伯、伊斯兰教和中西交通史的人来说,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还试图从经济基础和阶级矛盾来阐明阿拉伯历史变化以及伊斯兰教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这在西方资产阶级和阿拉伯历史学者的作品中是比较可贵的。

但是,由于这本书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写的,书中对某一些问题的分析和看法,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最后一章中谈到西方对阿拉伯各国的影响和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方向时,反映出了著者的西方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偏见,掩盖了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本质,希望读者参考时,应作必要的批判。

这个译本是根据英文原著一九五八年版和经过著者校阅过的阿拉伯文译本4652936互相对照翻译出来的,这就尽可能保证了译文、特别是著者所引用的阿拉伯文史料的译文的确切性。同时我们也采纳了阿译本在个别地方对原著的补充和解释性的意见。

在党中央、华主席关于要研究“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要研究宗教学的号召下,我国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内的研究工作正在出现了一个春风送暖百花吐艳的可喜的局面。我们将这个小册子翻译出来,供有关同志参考。译文不妥之处,请读者予以指正。

译者

一九七九年元旦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英〕伯纳·路易,马肇椿;马贤.历史上的阿拉伯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英〕伯纳·路易,马肇椿;马贤.历史上的阿拉伯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英〕伯纳·路易和马肇椿;马贤(1979).历史上的阿拉伯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