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客家文化述论

ISBN:978-7-5004-7534-7

出版日期:2008-12

页数:525

字数:437.0千字

点击量:9116次

定价:5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200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JA85002)资助;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台湾研究创新基地资助 展开

图书简介

何少川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构成的。地域文化呈现着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共性,又以它们各自鲜明的个性,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异彩纷呈,璀璨夺目。就以汉族地区的文化来说,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汉族地区经济文化古今一贯的特点,就是“基本的同一性和不同地域特色相辅相成”。

闽文化正是这样一个体现着中华文化精神,又具有鲜明八闽山海特色的地域文化。

福建别称“闽”,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枕武夷山脉;三面与浙、赣、粤依山为邻,一面与台湾隔海相望。山海兼备的特殊地缘和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环境,塑造了灿烂多彩的闽文化。

上古时期,闽地的原住民,是南方土著百越族的一支闽越族。首见于先秦古籍的“闽”和“七闽”之称,当泛指这些闽地土著。这些“善舟船”的闽越人所创造的闽越文化,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也同诸越文化产生交融,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闽越国时期发展到辉煌的顶点。闽越文化是闽文化的源头之一,对闽文化的底层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汉晋以降,特别是唐宋时期,北方汉人以多种形式,大量地向偏安东南一隅的闽地迁徙,汉人和汉化的闽越人成为主要居民。闽文化承袭中原文化,并在汉越文化交融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唐以后闽地渐次开发。唐设福建经略使,史上首见“福建”之称。迄至宋代,曾被视为瘴疠、蛮夷之地的福建,其社会经济已进入国内最发达地区的行列,闽文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人文、科技等众多领域,蔡襄、朱熹、郑樵等名人辈出;闽学集濂、洛、关三学之大成,把儒学推向极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南宋设一府五州二军,八个二级政区的格局相沿至明代,因而史称“八闽”。元代设置福建行省,为福建称省之始。随着宋元时期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闽文化以新的气度,与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欧洲各地文化不断交会、碰撞。这种中外文化的交会与碰撞,在近代又集中出现一次,闽文化表现出更为成熟的开放、兼容的气度,并造就了严复等一批放眼看世界的先驱。闽文化在形成期,经历了北方移民汉文化与闽越土著文化的交融,在后来的发展中,又经历了两次汉文化与海外异质文化的集中交会、碰撞,这些都对闽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个性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大规模移民所产生的文化播迁、文化交融,是闽文化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不仅表现在北方南迁移民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而且表现在明清时期福建向东、向南的大量跨海移民,闽文化随之播迁台湾,并辐射东南亚华族社会,福建因此同台湾和东南亚各地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由于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汉越融合、经济发展、对外交往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原因,闽文化在形成发展中,逐渐出现了内部次区域性的相对差异。这种相对差异,表现为汉民族中形成不同民系,或称族群,在方言、习俗以及社会心理、人文性格等方面都各具特点。事实上,地域文化内部的次区域性相对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只是闽文化的情况较为复杂。毗邻的广东,汉族有广府、潮汕、客家三个民系,而总人口比广东少一半的福建,则至少有五个汉民系。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次区域民系文化并不是相互隔绝的,相互的文化交融、互动一直在进行中。更重要的是,这是闽文化总体一致中的相对差异,差异没有使次区域文化脱离闽文化体系,反而是丰富了闽文化的内涵,使其元素、形态更加缤纷多彩,闽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也更显出其独具一格的地域色彩。

福建的闽文化研究素有传统。最早的研究,可上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6年厦门大学顾颉刚等人的“风俗调查会”,1930年福建协和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的“福建文化研究会”及其创办的《福建文化》季刊,开启了福建地域文化研究之先河。

福建的闽文化研究形成热潮,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的历史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闽文化研究新作不断,成果迭出。当时出版的专著,除单本著作外,辑为丛书的有“福建文化丛书”、“福建思想文化史丛书”和“客家文化丛书”等。其时,改革开放在东南沿海形成大潮,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福建面临着新的机遇。就文化和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而言,这时期的闽文化热,可以看做是此时福建社会经济与文化互动的一种结果。福建经济的发展,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地域文化的繁荣,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闽学”热、“闽南文化”热、“客家文化”热和“妈祖文化”热的出现,都是典型的例子。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文化自觉的出现和不断的探究,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因。“闽文化”是怎样一种文化,怎样的“一方水土”,育出怎样的“一方人”?福建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文化因素?这是人们在社会经济变革中,对文化的一种必然追问。所以,福建90年代以来的地域文化热,有其深刻的原因。

进入21世纪,闽文化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青年学者迅速成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在向新的层面深化。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基于推动闽文化研究和普及地域文化知识,为发展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目的,自2001年起,连续数年组织了八场全省性闽文化系列学术研讨会,前后参加研讨会的有省内外包括台湾地区的学者、文化工作者五百多人次,出版了“八闽文化研究丛书”论文集7部11册。2004年又设立“闽文化系列研究”课题,力图在福建省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对闽文化作进一步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现在付梓的“闽文化系列研究”套书,即为此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系列研究除对闽文化作全面的综合性的专论外,还对五个次区域民系文化和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分别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我们期望这种把区域文化事象视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对闽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会有所推进,对地域文化知识的普及也有所裨益。令人高兴的是,2007年6月,福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福建地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在促进新一轮的福建地域文化研究热潮的到来。

闽文化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也是一个当代文化概念。如何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具有现代文明的闽文化,既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理论课题。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在闽文化的再出发中,无论实践或者理论,我们都会有新的更多的创获。

2008年秋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谢重光(2008).客家文化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