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本文在二十五年前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哲学研究》副刊。时间已久,有些见解有了改变,这里也零星增添了若干条按语,以方括弧为标志。在不影响文章的思路处,有些地方也把本文文字改动了。还有些意见牵涉太大,或者不很成熟,暂时不加入,等以后再说。古书的校勘是一个接近真实的无穷过程,《墨经》尤其如此,正如章太炎所说,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事业。
兹将原序摘录于下:
本文的用意在于初步诂解《墨经》中有关逻辑学的那一部分文字,至于《墨经》逻辑学的全面估价还须待诸后贤。我们认为:若是诂解的工夫不先作好,正确的全面估价是不可能的。在所有中国古书中,可以说没有一部书与《墨经》同样程度地需要重新作文字方面的诂解。这是因为以往诂解《墨经》的人虽然在校勘和注释两方面都有不少贡献,但是作到一个程度就停顿住不再往前发展了。注释《墨经》的书尽管越来越多,但是除了有时给人一些启发以外,一般说来都犯了一个极大的毛病,就是主观主义。《墨经》这书本来脱误极多,不易校勘。过去诂解《墨经》的人,除了早期的几位如孙诒让等不计以外,余者常常望文生义,先构成了一个主观成见,于是利用《墨经》一书脱误本来极多这话作为理由,任意改窜《墨经》的文字来适合自己的成见。本文作者希望在这方面能把过去注释家的一些错误纠正过来。在校勘方面,要遵守以下的原则: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轻易改动原文。在注释方面,要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解释,经过了精详的考虑,然后采取一个比较最自然最合理的说法。(若是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也不强解。)在这里必须把主观成见完全放下,让《墨经》自己来注释自己。但作者并不认为对于任何问题本文所给的答案乃是唯一可通的说法,希望读者们多方面提出批评的意见。
本文为篇幅所限,每一段文字的注释只能把一个结论告诉大家,至于详细说明为什么这一个说法在作者看来比别的已有的说法都正确,那就只有另写文章才能说清楚了。还有一点需要声明的,就是:有一些在这里被采用的说法,本文作者已不复记得它是从哪里来的,要查明来历就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讲《墨经》的书或文章过去极多,有些不易找到),这项工作只能以后再说了。因此,本文作者在这里谨向国内所有的墨学家(过去的和现在的)致由衷的谢意,因为本文所采取的注释有许多是从他们的著作中得来的,本文也就不再一一提及他们的名字了。只是在校勘方面,因为要把原文改动,所以凡采用别人的意见都在附注中说明了出处。
旧作《<墨经>论数——“一少于二而多于五”的解释》,发表于一九六二年十月五日《光明日报》,今附录于后。
沈有鼎
一九八〇年一月一日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法律逻辑学
作者:韦玉成 田杜国
图书 法律逻辑学
-
2
图书 逻辑学:从形式逻辑到非形式逻辑
作者:杨红玉
图书 逻辑学:从形式逻辑到非形式逻辑
-
3
图书 逻辑学视野中的认知研究
作者:任晓明
图书 逻辑学视野中的认知研究
-
4
图书 黑格尔逻辑学的真理观
作者:温纯如
图书 黑格尔逻辑学的真理观
-
5
图书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
作者:张世英
图书 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3版)
-
6
图书 “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
作者:程仲棠
图书 “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
-
7
图书 墨经逻辑研究
作者:杨武金
图书 墨经逻辑研究
-
8
图书 逻辑学动态与评论.第一卷.第一辑
作者:张建军
图书 逻辑学动态与评论.第一卷.第一辑
-
9
图书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1949—2009
作者:鞠实儿
图书 当代中国逻辑学研究:1949—2009
-
10
图书 逻辑学动态与评论.第二卷.第一辑
作者:张建军
图书 逻辑学动态与评论.第二卷.第一辑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