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互动与耦合: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

ISBN:978-7-5004-6097-8

出版日期:2007-03

页数:385

字数:298.0千字

丛书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学术丛书》

点击量:8402次

定价:2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近年来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科研兴院,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发展战略。根据这一发展战略,人文学院决定定期出版包括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史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的学术丛书。人文学院学术丛书的入选论著所论多是发轫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凸现的亟待解答的深层问题,既非空洞无物、泛泛而谈,亦非急功近利、应景之作,体现了中南财经政法学人由来以久的朴实无华的学风。

说起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本就是一所具有较悠久的哲学人文学科传统的社科类综合大学。早在1948年5月,学校的前身中原大学诞生之时,首任校长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范文澜先生,当时党内外一些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先后在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1949年,学校随解放大军进入武汉后,陆续组建了政治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等人文学科类学院,为学校由最初以培养和输送新解放区所需干部为主要任务的革命大学,迅速成为正规化高等学府,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在共和国初创的20世纪50年代和动荡的60年代,学校在不断分合聚散、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中,艰难但却始终保持了哲学人文学科的传统优势,其中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行政学研究,一直是中南地区乃至全国相关学术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文革”结束以后,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学校哲学人文学科建设迅即复苏,哲学、中共党史、伦理学等专业成为全国最早获得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之一。但是勿庸讳言,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我们的哲学人文学科发展却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低迷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受社会需求和整个高等教育布局走向的影响,学校做出了以培养造就财经类或政法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定位,客观上使哲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挤压,甚至遭到冷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老同志自然退出,我们的队伍青黄不接,人心浮动,甚至心灰意懒,自暴自弃。这样,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无论在学校学科建设格局中,还是在全国同行视野中,都自我边缘化了。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经过重新整合,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人文社科综合性大学,学校新的班子高度重视哲学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体制、激励机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诸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锐意进取的青年学者随之在人文学院脱颖而出,他们已经和正在成为学校哲学人文科学各学科——特别是目前拥有的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的领军人物、学术骨干和主力军,并且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这次出版的学术丛书,就是他们在这一阶段思考、钻研的部分成果,这些成果证明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绵延不绝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后继有人。

实际上,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哲学人文学科的建设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首当其冲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其须臾不能削弱的重要性。首先,从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基本任务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来看,当一名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他与未进大学的青年相比,恐怕主要的区别不在于其熟练应用本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动手能力,而更在于其接受了大学中人文教育的熏陶,从而在其思想方法和综合素质中有一种哲学的文化的底蕴,这将成为他的人生之路最终成功并且持续成功的保证;对于社会而言,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大批不仅聪明(技术的)而且智慧的(哲学的)中坚力量。其次,从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来说,没有一流的哲学人文学科,所谓一流的社会科学大学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很难设想,一所哲学人文学科积弱积贫的学校,一所缺乏哲学人文氛围的学校,还能算是一所完整的学府,还能妄称“大学”二字。再次,对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说,如果失去了哲学人文学科的有力支撑,号称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的优势,就有丧失的危险。因为一流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无不包含着由哲学人文学科提供的思维方式、研究范式、价值信念和思想精髓;反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哲学人文学科,如果不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联起手来,拓展新兴交叉性融通性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将是没有出路和生命力的。因此,近几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开辟了经济哲学、法哲学、生态哲学、管理哲学、经济伦理学、企业经营伦理学、司法伦理学、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等新的交叉学科或研究领域,并产生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这次出版的丛书也鲜明体现了这一特点。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今天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正在凝成一支在中南地区哲学人文学科界不可小视的有潜在优势的学术队伍。我想,他们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刘可风

2005年3月25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文贵.互动与耦合: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文贵.互动与耦合: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文贵(2007).互动与耦合: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