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孙中山哲学思想

ISBN:2190·034

出版日期:1981-05

页数:278

字数:213.0千字

点击量:12417次

定价:1.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一)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无法忍受的苦难,促成了人民的觉醒,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是反抗斗争的主体,他们屡仆屡起地开展革命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挽救了中国的危亡。然而这时的无产阶级尚处于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其力量还不足以担负领导革命的重任,而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受着小生产者固有弱点(平均主义、宗法主义、宗教迷信等等)的局限,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资产阶级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开拓自身发展的道路,也曾不断地发起反抗斗争。这个阶级的上层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在政治上、思想上发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他们毕竟是改良主义者,加之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可能进行坚决的斗争,一旦遇到反动派的严重打击,便立即一败涂地。这个阶级的革命派高喊“以专制虐政之血,灌溉自由之树”的口号,进行了以暴力推翻清朝专制政权的革命斗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数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然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它无力把革命进行到底,以致轰轰烈烈的革命转眼间流产了。刚刚取得的政权旁落于封建军阀之手,封建君主专制换成封建军阀专制, “民国”成了一具僵尸。无情的历史宣告:中国革命,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代历史上一系列的激荡与变化,反映在观念形态上,出现了以批判、清理封建文化和向西方寻求新知识为内容的新的文化运动,由此反映在哲学上,便产生了与以往中国古典哲学迥然不同的近代资产阶级哲学。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就其思想来源说,基本上是一方面从中国古典哲学中吸取可用的观点,一方面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中吸取有益的成果建立起来的。这个哲学较之中国古典哲学富有生气,许多地方具有机械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不过无论如何其自然观或认识论都是不够彻底、不够完整的,甚至是粗糙的或较为肤浅的,并且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依然脱不出唯心主义范围。从龚自珍、魏源、洪秀全、洪仁玕,直到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都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孙中山哲学思想则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成就。

(二)

孙中山首先是“起共和而终帝制”4944632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完成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体系的伟大思想家。

孙中山的哲学体系,是以具有辩证法思想的进化发展观为中心线索编织而成的。在他看来,地球的形成、动植物的出现、人类的产生、社会的进步,无一不是进化的结果,而进化通常是通过突变而实现的。孙中山哲学思想,简要说来,可以用三个特点和三个缺陷加以概括。

三个特点。

一、以近代自然科学资料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以“以太”(太极)为宇宙本原的、基本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然后再以这一基本观点说明宇宙万物。孙中山把在十九世纪普遍被西方科学家承认的,作为原始物质媒质的“以太”当作宇宙的根源,这就使他的哲学带上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色彩,从而同中国古典朴素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同时孙中山把“以太”严格限制在物质范围,又从而同康有为、谭嗣同给“以太”以“仁”、“灵魂”、“慈悲”等精神性解释的神秘主义划清了界限。由此我们可以说孙中山的“以太”说,为完成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体系砌下了基石。

二、提出了“先有事实,后有言论”,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4944633的基本上带有辩证法因素的认识论和知行观,然后用以指导行动。孙中山的“行”已经打破了中国古典哲学的道德践履的传统范围,突破了康有为、谭嗣同他们的“心”、“识”的束缚,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革命实践领域。这应该说是孙中山哲学体系中非常值得重视的部分,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成就。

三、尽可能考察社会的各方面,找出社会的动因,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会历史观。他提出“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历史的重心是民生。”4944634结论是唯心的,然而从社会民生的角度来探讨社会发展的原因,说明他已经看到了物质生产的重要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难能可贵的。有时他还指出杰出人物并非历史的创造者,比如他说: “华、拿(指华盛顿和拿破仑)二人之于美法之革命,皆非原动者。”4944635“国民之命运,在于国民之自决。”4944636这里包含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成分。这应该说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社会历史观的一个突破。

三个缺陷。

一、孙中山主要是以资产阶级革命家而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千变万化的形势,错综复杂的斗争,要求他全力以赴地从事繁重的实际工作,而不可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思辨和进行哲学理论概括。这就使他的哲学思想缺乏应有的深度,未能完全摆脱直观性的束缚,上升到思维的最高殿堂。他的哲学思想虽然一派清新,朝气勃勃,比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前进了一大步,但就其抽象水平而论,比起中国哲学史上如象老子等思辨大师来,就相形见绌了。

二、孙中山是以一个拓荒者的身份从西方进步思想中,特别是西方自然科学中,吸取唯物主义养分的。尽管他接受过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教育,是一个懂得生理学、病理学的医生,能够在很多方面运用自然科学知识,然而他终究没有足够地借鉴,精审地有选择地吸取科学的精华,而是“引水带来了泥沙”。他的一直被人们指摘为二元论的“生元”有知说,就是受到西方科学家(特别是德国病理学家微耳和)歪曲夸大细胞原生质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赋予细胞以某种灵魂这类错误观点的影响而产生的。这只不过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就不能不使他的哲学思想带上一种难以避免的幼稚色彩。

三、孙中山是以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和进步思想家来推动历史车轮的。阶级的偏见障蔽了他的视听,这就决定了孙中山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夹杂着许多唯心主义杂质。比如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过分强调了精神的作用,甚至说:“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4944637虽然这里说的是心是万事的本源,而没有说心是万物的本源,然而唯心主义色彩依然是浓重的。至于说社会历史观,就更没有脱出恩格斯评论费尔巴哈的那种情形: “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4944638虽然这个上半截即社会历史观,如同上面所说也曾闪现过一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光芒。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孙中山的哲学思想一向采取认真探讨的态度,从李大钊、毛泽东到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史学家如郭沫若、侯外庐等,都曾研究过孙中山的哲学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报章杂志发表过不少有关孙中山哲学思想的论文,现有的一批中国哲学史专著或教科书,如侯外庐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杨荣国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北大所编《中国哲学史》等等,都辟有研究孙中山哲学思想的专章,然而遗憾的是,除远在二十年以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本题名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的小册子外,还没有另外的专著问世。这又说明解放三十年来,对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肖万源同志的《孙中山哲学思想》一书,是系统地研究孙中山哲学思想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它填补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

近些年来,肖万源同志潜心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特别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研究,得到了可喜的收获。这部《孙中山哲学思想》就是收获之一。这部书,对孙中山的哲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完整的探讨,联系孙中山所处的时代,综观国内外与孙中山哲学思想有关的思潮,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它力图着重阐明孙中山哲学思想的基础及其个性。作者借助这样的论证,实现了预期的目的:第一,指明孙中山认为物质本身的运动,是引起宇宙万物不断进化发展的根源的思想,从而揭示了孙中山与其中国先驱者的区别,乃至与欧洲机械论大师的外力论的区别;第二,指明孙中山哲学思想是适应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需要而产生的事实,从而揭示了孙中山哲学思想与社会实践的具体联系;第三,指明孙中山哲学思想的时代内容和民族特色,从而揭示了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独创性。

作者完成了上述任务,也就使自己的书具有了鲜明的特色。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当然这部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就是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还没有达到全书浑然一体的程度;还没有把孙中山哲学思想在中国的“源”和“流”探索得很明白,很清晰。然而凡事不可求全责备。想来读者是会本着这种精神看待这部书的。

辛寇洁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肖万源.孙中山哲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肖万源.孙中山哲学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肖万源(1981).孙中山哲学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