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

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著作奖 三等奖

ISBN:978-7-5203-3340-5

出版日期:2018-10

页数:594

字数:551.0千字

丛书名:《(沈红高等教育专论系列)》

点击量:9360次

定价:9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展开

图书简介

这本专著,虽带有“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项目结题报告色彩,实际上是本团队持续14年(2004—2018)“学术职业—大学教师”研究的总结。从结构来看,本书分绪论、四个部分、结论。

绪论,交代了该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的重点,报告了自项目获批到结题乃至结题后两年的持续研究过程,简要综述了全书的主要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本章中收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内容的写法和执行过程,以及本书的阅读价值。

第一部分“基础与现状”由六章构成。“基础”指的是相关文献研究基础和相关理论基础;“现状”指的是本团队对中国大学教师发展状况、关注热点、职业发展需要、评价满意度的调查及研究。分析数据来自本团队于2014年对中国13个省88 所四年制本科院校5186位教师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文本来自该调查中2380 位教师在问卷上唯一的开放题中填写的内容。调查发现,“教师评价”是接受调查教师的关注热点,“科学的教师评价”是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理论与逻辑”由八章构成。有“论从史出”章,从评价的主体、标准、内容、方式、观念等方面归纳出中国三个历史阶段中高等教育教师或大学教师评价的政策标准和特点。“价值哲学基础”章主要谈主体性、价值主体与价值关系,评价的内涵、主体与标准。更明确地说,分析了为谁评价、由谁评价和如何评价的问题。然后转向评价的逻辑。大学教师评价的内在逻辑体现在评价的本源和多元以及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性上。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物化逻辑体现在: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教师适合于竞争的外显性价值,在评价的实践方式上过分“货币化”教师的精神劳动。接着,论证了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教师个人发展、所在学科发展、所在大学发展、所教学生发展的“四合一”。后面两章研究的是大学教学问题。建构了分别以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为评价主体的,以评价的内容、途径、周期、指标权重和体系为标准内涵的大学教学评价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评教”转向“以同行为中心的大学评教”也许是大学教学评价的新模式。回到“同行评议”上:其理论优势是保障学术自治、配置学术资源、守护学术质量,其实践困境为难有真正的同行、受制于精英主导、关系网挑战其公正性。继而提出同行评议过程中存在的三对关系冲突:方法有限与情境超限、系统内学术自治与系统外政府干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第三部分“比较与借鉴”由七章组成,研究对象为德国、英国和美国。关于德国,分析的是其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位制度具有的政府主导、等级分明、非连续性的特征,近年的改革是让其职位权力从集中走向分化,职位设置从存量变为增量,职位本身从独立转向综合。关于英国,分析其大学教师评价变革中的理念上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导向上关注国际影响力,方法上建立多方协商机制,结果上突出评价的效能。然后用五章的篇幅研究了美国大学教师评价。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案例,首先分析了大学教师评价的科学管理导向和价值导向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交替或融合使用,提出其教师工作价值层次分为期望价值、优先价值和等级价值,上述导向和价值作用在教师评价时体现出“自由不失却法度”的理念和精神。再从对该校30位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尽管学校层面的评价政策统一,但各院系采取的评价应对不同,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接着,专门分析美国大学教师评价在四对关系上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学术自由和公共问责、教师发展和人事决策、偏好多样和准则趋同、共同治理和官僚管理。我们都知道,西方大学的教师终身职是重要的,它是历史形成的但具有当代价值,它把教师分层,只为具有资格的教授提供终身保障,但它也一直在摇摆并将继续存续。最后基于作者在美国两个地区四所世界一流大学为期一月的访谈,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评价的共同经验:只有一流人才能够进来,院系是想方设法支持一流人才留下来的,就是要让一流人才在本校“献终身”。

第四部分“结果与效能”共有七章。两章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如研究得出大学教师晋升时间的长短问题;再如用发表论文的质和量数据将研究型大学正教授予以二维四象限分类,得到“高产高质、低产高质、高产低质、低产低质”四类教授及群体特征。然后讨论大学教师的角色,认为现行的大学教师评价制约并误导了教师的角色行为,牵引教师的角色扮演偏离其理想角色方向。接着分析现实中中国大学教师评价在标准上趋同、方式上一致、主体上单一,明显表现出一种制度上的同形,分析了形成原因和改善策略。后三章讨论评价的效能。现实中中国大学学生评教具有偏差的“三重三轻”使评教结果基本失效,需要在评教中引入“类主体”思想,还原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然后分析评价目标对学生评教效能的约束;评价成本(含成本意识、成本充足性和成本结构)对教师评价的约束。

结论是对中国大学教师评价效能的反思。认为中国大学教师评价实践产生了结构性的效能耗损,其原因:一元价值主宰、短期功利主义取向和管理主义绩效观主导,导致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遮蔽、被压抑,引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科研漂移、学术失范、行为越轨。最后提出提高中国大学教师评价效能的思路。

本书的研究创新随处可见。不少学者研究大学教师及其评价,但尚没有人系统研究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有学者对大学教师进行案例院校或区域性调查,但尚没有人对占10%的全国本科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本书从此调查中得到了许多新发现;第一次揭示了大学教师评价的内在逻辑和物化逻辑;提出并论证了大学教师评价目的的“四合一”和大学教学的评价标准;从比较研究中发现了美国大学教师评价的导向流变、价值层次、权力制约、利益平衡、学科差异,归纳得出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评价的共同经验;提出了教师评价的目标和成本分别对教师评价的效能产生制约。上述这些,都是迄今为止没有在其他的相关研究中看到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沈红.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沈红.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沈红(2018).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