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

ISBN:7-5004-0738-6

出版日期:1990-10

页数:403

字数:279.0千字

点击量:8234次

定价:5.6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五四运动已过70年了。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曾是许多学者的热门论题。就学术界重视的程度而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何一场民众性革命运动,几乎没有能与五四运动相比拟的。有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相当多,各种专题性研究资料也编过10几本,份量之重,首屈一指。有些方面的问题确已谈得比较清楚,比如,对于李大钊、陈独秀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从政治思想上给全国人民的巨大影响、在运动中所起到的十分重要的领导作用等,许多学者已发表了有根有据、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再比如,对于五四运动兴起、发展及取胜的许多基本史实,不少专家也呕心沥血,写出了很有价值的巨著。所有这些前人已做的工作,成绩不可低估。有些极重要的结论,不容否认。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从总体上说,以往的论著对五四运动的描述并不全面,尤其对引发、促动这股巨波洪流的潜在社会政治力量揭示得还不够透彻明了,其结果,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运动主要是或者完全是出于自发的。实际上,历史的原貌绝非如此。我们的研究工作,无疑需要更为全面、深入地进行。

诚然,人民大众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确为五四运动迅速兴起、很快波及全国并最终取得重大胜利,奠定了极其坚实的社会基础。但若忽视了各种进步政治力量在运动中所起到的鼓动、组织作用,对运动的研究就势必局限于表象,不会全面也不可能深入。

无庸置疑,李大钊、陈独秀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起到的重要领导作用,不仅不容否认,而且应该充分肯定。但我们同时又必须看到,五四运动爆发时,国民党是中国社会上唯一的革命政党,其领导的辛亥革命仅仅在8年前爆发。辛亥革命及国民党在中国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应该说还是相当大的。一切先进的中国人,在五四运动爆发时,无不深受国民党人政治思想的影响。况且,国民党人当时正在继续奋斗,为切实改造中国而努力。因此,如果说“五四”这场真正的民众革命运动与国民党人的政治言行没有很密切的关系,换言之,若国民党人不努力鼓动、促进这场运动,那么,国民党就算不上是当时的革命政党。遗憾的是,至今已出版的各种研究五四运动的专著,均未系统阐明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因此,有关的大量史实也就鲜为人知。这种状况已充分说明我们对国民党史缺乏必要的砑究,同时也是学术界历来沿袭某些传统观点,习惯于从某个固定角度看问题的必然结果。改变目前现状的做法,当然是要加强对国民党史的研究,同时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大胆解放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再对五四运动作一番考察。

国民党的前身是中国同盟会。一般说来,同盟会的成员基本都是国民党人。我们所说的国民党人,主要指的是: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已加入过同盟会、且在当时仍然信奉三民主义、并能为三民主义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的人。这些国民党人,有些早已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较多的人又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因此思想相当进步,无愧为当时中国社会上的先进分子。

简明些说,五四运动既是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而这场爱国运动的政治性质和思想主题,以至于运动的预演、爆发和取胜,均同国民党人的政治言行有直接关系。

先谈五四运动的性质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谁都知道,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真正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众爱国运动。所谓反帝,首先是反对日本侵华,同时也反对一切侵华的帝国主义列强。所谓反封建,不仅是反对封建军阀政客的专制统治,而且反对封建思想文化。须指出,中国人民在运动中提出的诸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与当时国民党人的三民主义思想,具有同一性质。

所谓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五四运动前夕,有些国民党人已明确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更多的国民党人发表言论,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主张收回中国以往失去的一切领土和主权。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已具有鲜明的反帝内容。

五四运动爆发前,国民党人正在进行护法斗争。这一斗争的实质,是反对封建军阀政客的专制统治。在五四运动中,国民党人更鲜明地多次公开提出过推翻卖国政府等相当激烈的政治主张,将反帝的爱国主义运动导向同反封建的民主运动相结合的轨道。同时,他们还积极地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很显然,当时国民党人的民权主义思想,是很激进的反封建思想。

民生主义的实质是发展民族生产力。孙中山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已开始拟就并已陆续发表的巨著《实业计划》,宗旨即在于此。而国民党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也是起源于这种经济要求的。在五四运动中,国民党人根据民生主义原则,号召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主张发展民族工业。这些经济救国的主张提出后,曾促进过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

总之,五四运动前,三民主义因其具有先进的内容而对中国人民有很大影响;在运动中,对运动的政治发展方向,又有着重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具有的性质,与当时三民主义在中国社会上的这种影响,无疑是具有密切关系的。

次谈五四运动的思想主题与国民党人新理想的关系。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一场民众性的思想运动,那么,根据中国人民在运动中提出的反帝反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等政治主张,实际上可用一句话予以概括,即:中国人民大众要求当国家主人。五四运动的思想主题,也就在于此。而这种思想主题,又与国民党人当时已产生的新理想,有内在联系。

回顾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可以说,孙中山是较早宣传“人民应当为国家主人”这一观点的。辛亥革命过后,他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唤起民众的必要性。1916年7月孙中山的民主政治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标志是,他最早倡导召开国民大会,由民众在会上发表政见,按民意解决国事,人民直接行使其主人的权利。如直接行使对政府官吏的选举权和罢免权;对国家法律的创制权和复决权等。这种主张若能付诸实践,显然是很利于动员民众关心国事,组织民众参与国事的。

孙中山的新主张提出后,逐渐得到国民党内一些先进分子的赞同,并将其内容不断充实,形成为共同的新理想。1918年5月,孙中山将这一新理想概括为“全民治”,并率领国民党人为其实现而奋斗。须指出,孙中山等国民党人的新理想,是择取了欧美直接民权制度中较先进的内容,并加以改造后形成的。他们的目的是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全民政治制度的民主共和国。由于这种理想同当时中国人民的政治要求相吻合,因此一经提出,在中国社会上的影响便日益扩大,并逐渐变成中国人民的实践性活动。仅从国民大会在全国各地陆续召开的史实看,即足以说明问题。

五四运动前,全国已有一些省市召开过国民大会,有数万民众到会,针对时政弊端,发表爱国言论,初步唤起了民众。在五四运动中,全国各省市纷纷召开国民大会,组织起数十万民众参加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新思想的实际威力。各地民众召开的国民大会,几乎都以“人民是民国的主人”、“国事当然应由人民来决定”为基本理论根据。而这种观点,正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近年来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中所宣扬的。

上述史实表明,五四运动思想主题的出现,可以说是受到国民党人新的民主思想影响的结果。

再谈五四运动的预演、爆发和取胜与国民党人政治言行的关系

1918年5月,中国留日学生归国掀起的大规模爱国运动,通常称为“五四运动的预演”。而国民党人在这场运动中,曾尽力起到过鼓动、指导作用。他们先在留日学生中组织进步团体,后鼓动留日学生归国,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爱国浪潮,为一年后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乃至组织基础。

国民党人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取胜,起到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运动爆发于北京,北京大学成为实际发源地,绝非偶然。这同国民党要人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长后积极传播革命思想有直接关系。1916年底蔡元培北上就职,随即聚集起一批先进分子,组建革新团体。在蔡元培支持下,北大学生首先打破死啃书本的旧习,开始关心国事。北京学界继而仿效,并带动社会各界,北京民众爱国运动逐渐兴起,直至五四运动的爆发。在运动爆发之际,作为校长的蔡元培,还亲自鼓动北大学生领袖掀起爱国热潮,实际上已成为运动的主要促发者。

上海五四民众运动,也是由国民党人掀起的。运动在北京爆发的确切消息于5月5日晚传至上海,国民党诸要人闻讯即召集早有准备的上海各界民众团体代表,开紧急会议,决定于7日召开国民大会,掀起上海民众爱国运动,会后,大家分头动员民众。6日晚再次开会,筹议国民大会的议案和程序。7日下午,有2万余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开得很成功。会后,国民党人于晚间再召集各民众团体代表开紧急会议,讨论落实国民大会决议的措施。此后,五四运动在上海蓬勃兴起。

五四运动能初步取胜,主要决定于上海三罢斗争,尤其是上海工人举行的罢工斗争。史料表明,上海工人于6月初开始举行的大罢工,主要是在国民党人鼓动、组织下进行的。上海商人罢市和学生罢课,也都同国民党人的鼓动和组织有直接关系。

五四运动胜利结束的标志,是成功地拒签巴黎和约。这一胜利的取得,不仅同中国人民在国内开展起规模巨大的拒约运动有重要关系,而且与中国旅法侨民在签约当天武力阻止中国代表签约有直接关系。须指出的是,在国内的拒签和约运动中,王乐平等国民党人在北京,更多的国民党人在上海,都对运动的兴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巴黎旅法华人的武力拒约举动,也是由汪精卫等国民党人组织的。

总之,五四运动的整个进程和发展规模,均与国民党人的政治言行有直接关系。

本书旨在详细阐明上述的历史概况,揭示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的极密切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在上海有更为明显的表现,故阐明上海的情况,乃为书中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助于我们考察得更深入、更准确。

本书考察的时间范围,主要是作为政治事件的五四运动从爆发到取胜的时间。具体些说,就是1919年5月4日至6月28日。但为了讲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展示主题,书中也阐述了运动爆发前和取胜后的某些历史情况。

研究历史首重实事求是,这也是本书的写作宗旨。先搞清史实,再略作评论。有时也作推断,但属商榷性质,供读者审究。

写作本书,为的是进行学术探索。若能引起学术界同人的研究兴趣,我就心满意足了。若能得同人赐教,我则不胜感谢!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永明.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刘永明.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刘永明(1990).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