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

ISBN:7-5004-3957-1

出版日期:2003-09

页数:365

字数:294.0千字

点击量:10197次

定价:2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这是我的第二本学术论文集,收集了我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和近代文化史方面的论文。去年,我将我有关湘军和晚清湖南社会的研究论文收集,以《湘军集团与晚清湖南》为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我自1982年初毕业留校,即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至今正好二十年了。出版这两本论文集,大而言之,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于自己呢,未尝不是借此作一阶段性的学术总结,为二十年的学术工作的念记。如果居然还有若干读者,则是我莫名欣慰的收获了。

1982年1月,我毕业留校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当时,是由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崇汉玺先生担任我的指导教师。在两年多的助教工作期间,除了担任主讲教师的助教,辅导学生、批改作业以外,就是读书。崇老师指定阅读的书目,一是《资本论》(马克思)、《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论艺术》(普列汉诺夫)三本理论著作:二是中国史学会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共1500万字,几十巨册。在这两年中,我仔细阅读这些资料,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和资料卡片,这给了我较为深厚的理论和史料的基础,对我以后从事学术撰述以极大的帮助。1984年9月,我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时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的林增平先生。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利用有利的师资和资料条件,广泛的阅读历史资料、游学问师,收获颇丰。林增平先生为人淡泊的心境,严谨的治学精神,对我为人、为文以巨大的影响。林先生虽已作古多年,但他对我们弟子的教诲,使我们受益终生。每当夜静人深,疲惫来临,我想起先生宽容的笑脸,便又驱赶倦意,埋头工作。从1985年起,我开始发表论文,到今天,二十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5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历史学年鉴》、《光明日报》、《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文汇报》等文献摘要、评述、引用。另出版个人专著5本。不敢说在学术上有多大的贡献,然而可以自信的是,在学术成为教授的敲门砖、官员的装饰品的今天,我还没有失去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色,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教学的岗位,还是近几年来兼任一些行政事务,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始终把学术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也从不追赶学术或世俗的时髦,始终坚持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我以为学术应当是学者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者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南怀谨先生说,要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我一直引为座右铭。在这转型期的社会,世俗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我不敢自言能做多少,但我一直把握自己,不要失去学者的自我。

我出生在一个矿工的家庭,矿工的豁达、深沉,赋予我为人的豁达和宽容;我生长于一个不幸的年代,17岁高中毕业就开始知青生活,没有读书的机会。但是,即使是在下乡的日子,读书仍然是我唯一的爱好。每当夜静人深,我总是带着满身的疲惫,在煤油灯下苦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杨荣国的《简明中国哲学史》、《鲁迅全集》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读完的。知青生活的苦闷,在读书中消解。1977年12月17日的第一次恢复高考,我是带着孝走进考场的。我的父亲在1977年12月15日去世。我匆匆告别逝去的亲人,我是带着孝走进考场的。我的父亲在1977年12月15日去世。我匆匆告别逝去的亲人,在悲送父亲的哀乐声中,我开始我的高考。回首往事,我虽然一直为没有送父亲最后一程而抱撼,然而我二十年来的工作,使我可以告慰父亲于九泉之下。完满的人生太少,人生的岁月有限,我已经过了人生的不惑之年,我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但我学者的职志永不会变。

谨以此书纪念我二十年的学术生活。谨以此书献给我长眠的父亲,献给我的导师林增平先生和崇汉玺先生。

王继平

2001年11月30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继平.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继平.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继平(2003).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