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曲坛沧桑:我的曲艺表演生活

ISBN:7-5004-3670-X

出版日期:2003-01

页数:322

字数:253.0千字

点击量:8065次

定价:1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曲艺是东方古老的民族文化,数千年来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曲艺亦称“技艺”、“说话”,是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浩瀚烟波中的一颗明珠。它始于周,成于唐,盛行始于宋(特别是南宋)。由于商业的发达,都市繁荣程度迅速增长,在当时具有特殊色彩的“瓦舍技艺”的平民艺术“说话”也和瓦舍众系技艺一起繁盛起来。

“说话”的艺人被称为“说话人”,“说话”的“话”是故事。说话中精湛的口头文学艺术,以说唱形式,通过话本(脚本)或师徒口传耳授甚至即兴表演,流传至今。故事中的忠与奸、英雄与恶霸、才子与佳人、风花雪月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可歌可泣、可憎可颂,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得到传播,在大江南北平民百姓中,默默地深深扎下意识上的印记。

“说话人”大多数家境贫寒,为了养家口,在半饥饿状态下走街串巷,在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弹唱、叙述、发展着说唱故事。说话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称呼已有所不同,歌伎、卖唱人、戏子被达官显贵视作玩物,社会地位低下。

《曲坛沧桑》是老艺人对所经历沧桑、磨难的叙述,有喜乐、有忧愁,是一部实话实说的叙述,从侧面反映出二十世纪的社会变迁。

作者的思想意识由朦胧状态下的通过卖唱养家口,发展到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日军侵华,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愿做亡国奴的大潮撞击下,作者毅然决定同当时“鼓界大王”刘宝全去北京南苑等处慰问原国民党二十九军抗日部队,这在当时与敌人刺刀咫尺相见的条件下是一种勇敢行动。尤其是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新中国就像东方的太阳,气势庞勃,冉冉升起,作者瞬间感到自己由倡优戏子、卖唱人、伺候达官显贵老爷的人,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中国人”、“文艺工作者”。这至高无上的荣誉称号,使作者异常兴奋,满腔热忱倾吐而出。他决心把毕生从事曲艺,挖掘整理,献给自己热爱的伟大祖国和人民。

不久,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中,作者毅然决定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沿阵地,先后两次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他又走遍全国向人民和解放军进行慰问和汇报演出。因此,国家和人民赋予作者崇高荣誉,他被任命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全国文联委员、北京市曲艺工作协会会长、北京市曲艺团团长、前门小剧场经理等职务。但作者功成不居,平易近人,对同行和同志慷慨扶济,向作家老舍同志及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小培、余胜荪、盖叫天等同志虚心请教,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并挖掘传统曲艺“梅花大鼓”、“联珠快书”恐其中断失传,也为曲剧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九五七年后,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祖国大地上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反右、“文化大革命”等运动,首当其冲的是文学艺术,京剧和各地方剧种,当然也包括曲剧和曲艺,遭到了空前浩劫。与此同时,文艺工作者也陷入困惑和磨难,作者感到迷惘,茫然不知所措,默默地注视着,但他为曲艺事业献身的决心并未消失。当得到平反昭雪后,作者已近古稀之年,适时编写的《当代中国——北京分册》将作者在建国初期对曲艺工作的开拓等贡献写进史册,充分肯定他的成绩。

一九八三年,美国达慕思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方语言系赵如兰、石清照、白素贞等外籍教授专程来京访问时,对作者做了高度评价。这也表明,东方的说唱民间艺术是世界文艺宝库中的瑰宝。

《曲坛沧桑》这部书有喜与忧、痛苦与磨难,有滔滔不绝的叙述与耐人寻味的思索。作者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足迹仍遗留在文学宝库中,使有识者叙述、议论着……

卜路

二○○○年六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曹宝禄.曲坛沧桑:我的曲艺表演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曹宝禄.曲坛沧桑:我的曲艺表演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曹宝禄(2003).曲坛沧桑:我的曲艺表演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