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新笔记小说研究

ISBN:978-7-5161-5215-7

出版日期:2014-12

页数:269

字数:239.0千字

点击量:8933次

定价:4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中文摘要新文学是在西方文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小说创作更是受到西方小说的明显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定于一尊,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成为小说创作的重要甚至唯一追求。在评论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小说创作时,中国传统文论一度失语。但是,民族传统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停止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0年代,京派作家的创作就明显受到中国古代文学抒情传统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京派文学虽然一度淡出了文学史叙述,但是,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文学仍然对一部分作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使这些作家通过京派文学,有意识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丰厚遗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期以来,当大部分作家致力于向西方文学学习艺术经验的时候,以孙犁、汪曾祺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却创作了数量不菲、深受传统文学艺术影响,尤其是受到传统笔记小说影响的小说。这些创作使传统文学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由潜流再度变为一股文学创作的明显潮流,并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小说被一些评论家和读者称为笔记体小说或新笔记小说,并得到了一部分作家认可。新笔记小说形成了80年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景观,不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而且为中国文学如何继承传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但是,对新笔记小说的研究,与新笔记小说的创作成就和影响却显得不太相符,新笔记小说还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本书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又分为上、下编,上编四章为个案研究,下编三章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笔记小说进行综合研究。绪论首先对新笔记小说创作概况进行了描述,指出新笔记小说已经成为新时期文坛上一个无法忽视的创作潮流,产生了一定影响,完全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接下来,对新笔记小说的艺术资源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新笔记小说之所以被称为“新笔记小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直接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艺术传统,但是,新笔记小说对传统的继承并不局限在笔记小说,不同作家还从中国传统散文、诗歌、史传作品、书法、绘画及戏曲中程度不同地吸收了艺术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因此,本书将新笔记小说界定为:新笔记小说,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孙犁、汪曾祺、林斤澜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在继承中国文言短篇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诗歌、散文、史传作品、书法、绘画及戏曲等的艺术经验,使用白描手法,努力追求意象、意境、神韵等具有东方特色的审美效果,创作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短篇小说。最后,对新笔记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上编选择了四位有代表性的新笔记小说作家孙犁、汪曾祺、林斤澜、贾平凹,对他们的新笔记小说做了深入研究。“民族传统的多重影响”一章,主要探讨了孙犁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借鉴。首先,研究了孙犁进城后大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对其把握生活和表现生活方面的影响,然后从实录精神、理性追求、道德评价及叙事特点几个方面探讨了孙犁80年代创作的“芸斋小说”的民族风格。“‘回到民族传统’的小说创作”一章,首先研究了汪曾祺的童年经验与在传统家庭中形成的传统文学素养,然后从小说的选材、小说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气”追求以及小说中的艺术意境几方面研究了汪曾祺的新笔记小说的民族风格。“笔记与诗魂的交融”一章研究了林斤澜《矮凳桥风情》的民族风格。首先结合林斤澜50年代的创作,研究了在80年代,林斤澜逐渐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僵化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开始主动寻求民族传统的努力,然后从语言、结构、审美追求几个方面对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的民族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东方美与民族形式的追求”一章则研究比较年轻的新笔记小说作家贾平凹在“商州三录”和《太白山记》中形成的民族风格。贾平凹对民族风格的追求是自觉的,“商州三录”和《太白山记》分别体现了传统美学对“形神”和“隐秀”的追求。最后还分析了贾平凹小说中大量对神秘现象的描写,认为这一方面是贾平凹艺术探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贾平凹世界观中迷信的一面。当然,贾平凹用中国传统的哲学眼光看待现实生活时,也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批评和质疑,这显然包含作家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这四章虽然都是个案研究,但思路同中有异,力求根据每个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贴近研究对象的创作实际,分别侧重论述了这些作家在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学所追求的意象、意境、文气、空白、隐秀等审美范畴的追求,并分析了这些作家在创作中对传统思想、道德的认同。下编分为三章,分别从审美范畴、作家的主体精神以及新笔记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几个方面对新笔记小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成就及文学史影响进行了综合论述。“美的显现”一章,从白描、风骨、轶事、理趣及意象等几个新笔记小说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范畴进一步探讨了新笔记小说的审美追求。“精神之维”一章,则对新笔记小说作家的精神世界、生命意识以及艺术关照的方式进行了讨论,论述了新笔记小说作家的传统人格对其创作在内容、风格及把握世界的方式方面带来的影响。“历史回望”一章对新笔记小说在艺术和传统道德方面对传统文学和文化的继承进行了论述,其中,“通与变:新笔记小说艺术上的继承和发展”一节,着重讨论了新笔记小说在继承传统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传统美德的弘扬与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一节,指出新笔记小说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显然包含了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结语”在整个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笔记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复活了传统的审美精神,创作出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启示。新笔记小说对于传统文学的继承,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存在的不足,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学史遗产。研究方法上,注重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注重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对作家及其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注重外部研究和文本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同时,努力将对个别作家的研究放在整个创作潮流中,尽量避免以偏概全,从而使结论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 主题词:新笔记小说;传统;现代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新笔记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新笔记小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张舟子(2014).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新笔记小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