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陆学艺
现代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产物,它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变迁与稳定、进步与秩序以及社会的静力学与动力学,并通过这样的科学研究为推动世界的现代化、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凭借其在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丰硕理论成就和对人类社会文化进步的巨大现实影响,社会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学科。
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旨在挽救腐朽的中国封建王朝和封建文化的“洋务运动”,不可挽回地走向了破产,宣告了单纯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努力殊不足以救亡图存,并使当时矢志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们痛彻地认识到,对于面临深重的内忧外患的中国来说,惟一的出路就是改造政治制度,革新文化传统。为此目的,这些仁人志士们以为,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向先进的西方学习。正是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社会学被引入了中国。
在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的五六十年时间里,社会学在中国经历了从“洋”科学逐渐变成本土科学的历程,通过许多老一辈社会学家的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社会学就被判定为“资产阶级伪科学”而被撤销,被排挤出社会科学的殿堂。这种极不理智的做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后果,它不仅中断了社会学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学人才严重短缺和断代的问题,更使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失去了社会学的智力支持,使许多社会决策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资料而陷入误区,最终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20世纪是世界全面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世纪,因而是一个用科学理性引导行动的时代,而不是凭主观意志和个人情绪做决断的时代。因此,随着“文革”的终结,到1979年,社会学终于得以恢复重建。此后的20年,是中国社会学发展最快、成就也非常显著的20年。
首先,中国社会学迅速成立了许多研究和教学机构,建立起一支专业研究队伍。从198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宣告成立,到1998年,除西藏、青海等地外,全国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科学院都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加上一些大学、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一些省会城市所建立的社会学研究所,目前全国已有各类社会学研究所四十多个。与此同时,中国的大学开始筹办社会学系。1980年夏,上海大学文学院(原复旦大学分校)成立了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的第一个社会学系。到2000年,全国已有六十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四十多个社会学系(专业)和三十多个社会工作系(专业),有在校大学生数千人,研究生数百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从事社会学研究和教育的专业工作者约4000人,中国社会学会现有各类会员近6000人。
其次,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展。20年来,作为学科建设的起步,中国社会学界移译了大量国外社会学著作,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介和研究。与此同时,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著作和调查报告。概括地说,20年来,中国社会学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历史研究,二是社会学应用研究,三是社会调查,所涉及到的具体研究领域和调查课题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应用性研究有费孝通教授主持的小城镇调查研究、雷洁琼教授主持的家庭婚姻问题研究、社会转型理论研究、现代化理论研究、农村社会和农村发展研究、社会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社会形势分析和预测研究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组织实施的《国情调查──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出版了105部4000余万字的县(市)情报告。
社会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有社会学这样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提供理论指导。反过来,社会学也确实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社会学在恢复重建以来的20年里,适应了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大大开阔了公众视野,为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方法和直接的建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同时也推动着中国社会学从一个最初鲜为人知的学科发展为一个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关注和欢迎的大学科。
首先,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和知识的广泛传播,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普及,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中国社会、认清中国国情、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提高了政府部门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对国家制订和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社会学者越来越多地被邀请参与国家以及许多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越来越多地接受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体的咨询。
其次,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社会重视,被应用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决策过程,从而得以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如费孝通教授主持的小城镇调查研究的成果以及课题组提出的许多重要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受到当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被政府作为制订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计划的重要科学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对农村社会的阶层分析成果,为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所采用,该中心据此于1993年对全国农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初步弄清了农民分化与流动的状况,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说,社会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它在恢复重建20年来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都不同程度地为实际工作部门所吸收和采纳,成为制订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第三,社会学的发展为调查社会、认清国情区情提供了新的调查理论、方法和工具,对提高社会调查水平、质量和扩大调查范围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事实上,在中国,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各种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抽样法、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模型方法、预测方法等等,都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提高了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成立了不少调查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所等社会调查研究机构,这些机构都运用社会学的调查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调查,产生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和实践意义的社会调查成果。
第四,社会学的发展为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社会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方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与经济管理正在逐渐分离,社会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种社会因素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而社会学作为一门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的科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够为科学的社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案。近年来,社会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被国家机关和各种企事业单位应用于发展规划的制订与科学管理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社会学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学本质上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强调社会和谐、协调和稳定的发展。因此,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们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知识,因而能够提高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水平,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社会学的这种社会功能,正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高中就开设社会学课程的原因所在。
尽管在恢复重建以来的20年里,中国社会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但它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薄弱环节,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也还有许多重大的问题等着它去研究并通过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首先,中国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迄今为止,可以说,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还处在引进和研究的阶段,处于介绍国外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并力图运用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概念进行实证研究的阶段,对国外社会学的理论与概念的消化吸收还远远不够,还没有能把它们真正消化转化为真正本土的话语,还没有能创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或流派。即使在引进国外社会学理论方面,也不够系统及时,而往往是零碎的、滞后的。
其次,由于缺少基础理论尤其一些中程理论的支持,中国的社会学研究还不够规范,低层次低水平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调查比较多,许多课题还停留在简单的现象描述上,缺乏真正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理论阐释,缺乏学术积累能力,成果共享程度低,也还没有形成高层次的理论模式和概念,更难以与国际社会学进行有效的学术对话,难以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这一切表明,有必要从理论和方法上提高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调查。
第三,许多分支社会学学科相对薄弱,跟不上现代化建设所提出的实际需要。在发达国家,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分支社会学学科目前已经有167个细科,而在中国,社会学旗帜下的分支学科尚不过二三十个而已。此外,还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社会学加以透彻的研究,如社会保障问题、城乡关系问题、阶级阶层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社会学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发展中所应担当和完成的历史任务,既包括对它自身的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也包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提出的具体需要的进一步回应。
正是基于以上的种种认识,我在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期间,就着手组织和主编这套《社会学文库》。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高。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进展,为中国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各个基本成型的分支学科写出能够反映其当前水平的学术专著,则是进行这样的总结与提高的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概观坊间目前所有的社会学类中文著作,尽管其中不乏精品佳构乃至宏篇巨制,但总的来说,谓之参差不齐不成系统则大抵是不错的,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学学科建设,不利于社会学队伍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学的规范化及其话语系统的形成。于是,本文库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通过组织社会学理论、方法、历史以及各分支学科领域里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撰写出一整套的社会学学术专著,来构建真正社会学的学科体系、规范和语言,填补这个空白,为中国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一个基础。
如前所述,社会学已在中国六十多所大学里落脚生根,并拥有在校学生数千人,但教材建设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学教材,迄今为止仍然是稀缺之物。因此,我组织和主编本文库的第三个目的,就是向他们提供一套较高水平的教材和教学用读物。
我还期望,本文库将不仅起到总结提高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所已经取得的成就,并为学科建设打下一个基础或明确一个起点的作用,不仅起到为大学社会学系提供一套较高水平的教材的作用,还能够起到为政策制订者与执行者提供系统的社会学知识以资参考的作用,起到在广大读者中间普及社会学的作用。诚能如此,何幸如之!
按照初步的设想,本文库先由二十五六部学术专著组成,争取今后每年出版七八部,分三年出齐。这个规模当然没有穷尽社会学的所有学科特别是各分支领域,因此,我设想,本文库在一定程度上是开放的,如果在其他的分支领域有比较成熟的专著,欢迎加入本文库。同样,本文库的每一部专著,也都是开放性的,因为社会现实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社会学的研究是不会停止的,社会学的知识也是不会穷尽的。今后,本文库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学的发展和新成果的积淀而不定期地修订,以完善本文库,并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本文库从筹划到第一批书的出版,经过了4—5年的时间。这里要特别感谢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对本文库的筹划实施的支持,同样也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出版本文库的高度重视及其为本文库的编著和出版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关心和帮助本文库的编著和顺利出版的人士很多,在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2000年12月28日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社会学
作者:(南)马尔科维奇(Marković M.) 徐坤明 夏士华
图书 社会学
-
2
图书 社会学引论
作者:赵连文 张玉玲
图书 社会学引论
-
3
图书 论小说的社会学
作者:〔法〕吕西安·戈尔德曼 吴岳添
图书 论小说的社会学
-
4
图书 交通社会学
作者:黎德扬
图书 交通社会学
-
5
图书 职业社会学
作者:孙一平
图书 职业社会学
-
6
图书 军事社会学
作者:张明庆 杨建国 王守福
图书 军事社会学
-
7
图书 地域社会学的论理
作者:田毅鹏
图书 地域社会学的论理
-
8
图书 苏联社会学
作者:〔苏〕Т·В·里亚布什金 Г·В·奥西波夫
图书 苏联社会学
-
9
图书 发展社会学
作者:张琢 马福云
图书 发展社会学
-
10
图书 宗教社会学
作者:〔美〕托马斯·F·奥戴 珍妮特·奥戴·阿维德 刘润忠
图书 宗教社会学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