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试论从周初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

ISBN:4190·092

出版日期:1981-12

页数:316

字数:251.0千字

点击量:11202次

定价:1.15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这本书讨论的范围是中国经济史的古代部分。划分古代与近代的标准,采用了通史的分法,把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作为一个分界线,鸦片战争以前的问题,一律划归古代。本来古代的上限应当从远古开始,至少应当从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原始公社开始,但是作者基于两点考虑,把原始公社和奴隶制社会两个历史发展阶段都略去了,而是从周初开始,也就是从封建制生产方式开始。这两点考虑是:其一,要了解周以前远古的社会经济状况,不能依据后人传说的文字记载,主要要靠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近年来在这一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但对远古人类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仍难作最后判断,例如关于新石器时代和农业开始的上限即不断前移,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更多的考古发现;其二,研究远古人类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是学术问题,由于时间遥远,在历史发展阶段上也有很大的间隔,因而与现实的关系就不很密切,或者说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现今仍然在困扰着我们的,是长期残存而又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和由此派生的形形色色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官僚主义等等,挖掘出它们的产生根源,探索出它们长期存在的原因,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所以决定以研究封建制度为主,余皆从略。

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为了给大专院校提供教材,二是为了要译成外文。

提供教材,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多年来这门学科一直是一个空白,大专院校的经济系或历史系很少开设这一门课程,多数只开设“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课。但是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近代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其产生根源都是源远流长、历时悠久的,如只作局部的、片断的观察,对于一些经济制度或问题的产生、形成、发展、演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是不容易看清、也不容易全面掌握的,所以大家对于开设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异议,但多年来没有开设这门课,主要是由于既缺乏教材,也没有可供阅读的参考书籍。怎样能尽快弥补这一缺陷,是我首先考虑的一点。其次,近年来东西方国家掀起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问题的高潮,他们迫切希望能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貌和主要问题,但又缺乏合适的参考书籍,我们也有义务来填补这一空缺。

拙著《中国经济史论丛》(三联书店出版)和正在写作中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七卷本,第一、二两卷在付印中),就是企图在这一方面供献一点微薄的力量。但是两书皆专著性质,而又卷帙浩瀚,不便初学阅读,也不适于作教材之用,更不能据以进行翻译。所以写这本小书的最初打算,是想根据上述两书加以压缩,改编成一个简本,并定名为《中国古代经济史简编》。但于写作开始之后,又觉得仅仅作一番压缩简化工作,意义不大,因为那样作实际上是一种重复劳动,是从已经写过的东西中抽出要点,再以简单的文字重写一遍而已。于是决定改变本书的性质,采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所要阐述的问题主要进行理论分析,而不重在陈述史事或说明现象,故使用了与《中国经济史论丛》(以下简称《论丛》)相反的分析方法:《论丛》是将中国历史中的许多重大经济问题分别阐明它们的产生根源、发展经过以及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还分别与欧洲历史中同类问题相比较,以指出它们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又起了什么作用或造成了什么后果。各个问题之间虽然都有密切的联系,但在分析方法上则是以各个问题为主而分别论述的。

这本《概论》使用了与《论丛》相反的研究方法,不是分别论述各个不同的问题本身,而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这个中心问题是:中国的社会经济为什么发展得如此迟滞,以致从古代到近代成为一种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的水平和已经取得了的成就——不论在组织形态上或生产技术上,到了两千年以后的近代,仍然是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或者仅仅是一点量的增加。用微观的分析方法来剖视各个生产区域和各个生产部门的具体情况,无疑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的,后代超过前代也都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用宏观的分析方法来观察社会经济的总体,从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来看,整个发展不仅是进程缓慢,而且变化不大,实际上是同一的社会经济结构在那里踏步不前。

具体说,这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包括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是:封建制度为什么长期存在?如果仔细观察古代的历史,就会发现真正的封建制度(我称之为典型的封建制度,以别于后来变化了的封建制度),历时并不很长,它在春秋战国之交就崩溃了,战国以后的封建制度已不同于战国以前的封建制度。在这里,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典型封建制度究竟产生在什么时候?那时产生的封建制度为什么是典型形态?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春秋以后走向崩溃?

随着典型封建制度的崩溃而发生在战国年间的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古人(如司马迁、班固等)早已看得很清楚,并且明确阐述了这一变化的性质及其在当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经过这一变化以后的封建制度,既不再是原来的封建制度,又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但却又含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正是摧毁典型封建制度、引起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变化后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含有两种对立的成分,所以我把这种变化后的封建制度称之为变态的封建制度。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巨大特点,战国以后历时两千多年长期停滞不变的,正是这种变态的封建制度。那么,它为什么长期停滞不变?这就是本书、试图阐明的主要问题。

正由于变态封建制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含有若干资本主义因素,才造成了战国年间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如果当时社会经济结构中没有产生资本主义因素,则战国年间的巨大变化就不可能发生,封建制度也就无所谓变态了。有人不承认战国时期发生过任何变化,这显然是错误的,连古人都看得很清楚的那种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是不能否认也不容曲解的。此外,还有人说战国以后的社会,是变成了商业资本主义的社会,这就更加错误了。因为第一,商业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本身是不能成立的;第二,战国以后的社会根本不是什么商业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只是不再是原来纯粹的封建制度罢了。

说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结构中已经有了资本主义因素或产生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乍听起来会感到新奇,因为这与一般的说法不同。为了彻底地、深入地阐明这个问题,在本书中用了较多的篇幅,并与欧洲的历史作了比较研究,既进行了理论分析,又进行了史实论证,指出为什么在中国资本主义因素有较早出现的可能,而在欧洲反而没有这种可能,同时还根据具体历史,指出从战国到秦汉究竟为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具备了哪些前提条件,以及若干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型工矿企业具体营运的情况。根据中国的具体历史及其所具有的特点来看,成为问题的倒不在作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因素为什么能出现很早——早到战国时期,而是在于,既然资本主义因素很早就已经出现,为什么到了两千年以后的明清时代,依然还是一种萌芽状态?为什么历时如此悠久而始终不能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这种现象的本身,就是社会经济长期停滞的直接反映。

这个中心问题所包括的许多重大的和关键性的问题,有些在拙著前两书各卷中已经涉及,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的,但仍然可以用以说明现在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大都以参见方式从略,并指出了参见前两书的有关章节。但考虑到本书系主要作教材和供青年学生阅读之用,有必要保持体系的完整,对于必须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即主要用以说明长期停滞的原因的那几个问题,却不能略去,如地主制经济为什么剥削非常残酷;小农制经济的本身弱点和它为什么长期存在;多次巨大的经济波动怎样妨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等等,则概括其要点,在进行了理论分析之后纳入整个体系之中。

最后再声明一点:这本《概论》是供教学和供一般阅读的入门书,故文字力求浅显,专门术语尽量避免,不作烦琐考证,应引用的古籍资料也大量减少了,并极力节约篇幅,务使书的份量适中,以减轻学习负担。

本来探索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实无异于在暗中摸索,探索的结果可能发现一个新世界,也可能走进死胡同。现在要探索的问题又是源远流长和错综复杂,对各种复杂的关系没有看清楚或者看错了,这都是可能的,所以诚恳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予以匡正。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傅筑夫,范曾,严华.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试论从周初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傅筑夫,范曾,严华.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试论从周初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傅筑夫,范曾和严华(1981).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试论从周初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