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有机课程观研究

A Study o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c Curriculum

ISBN:978-7-5161-8184-3

出版日期:2016-05

页数:328

字数:359.0千字

点击量:10265次

定价:6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展开

图书简介

最近10年,温州大学张晓瑜同志一直从事着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的领导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教师教育视角》等多部著作,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近20篇论文。现在这部新著《有机课程观研究》,是他经过近5年的潜心治学、夙夜匪懈而写就的,再次显示了他甘于寂寞、一心向学、坚持不懈的学术攀登之路。长期以来,与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悠久历史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课程论研究还是比较年轻和青涩的,这主要表现在缺少比较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尤其是既立足于中国现实又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理论精品力作寥若星辰。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二十一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朝纵深推进,课程理论研究也迎来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时代,在课程学界众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一大批的课程理论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站在学科前沿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的课程著述,也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直面现实问题的课程论著,还有在方法论上进行创新探索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但是,似乎还没有学者能从三者结合的视角研究当前的课程问题,这既是课程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点,也是当下理论研究的软肋。本书作者晓瑜同志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课程研究的新生长点,足见其理论视野的开阔和研究意识的超前。过程哲学思想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所创,它继承了传统欧洲哲学,采择了新兴自然科学思想,吸收了东方哲学和合思想的智慧,对传统实体观和现代性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过程哲学涵盖过程与关联、可能与创造、整体主义的价值论三个主要范畴,是一种融价值论、本体论、实践论为一体的有机整体的观念体系。过程哲学思想因其追求整体性、关系性、创造性的精神气质,能适时地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召唤,正逐渐成为指导当今社会发展有力的思想武器之一。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了追求永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级阶段,教育必须因应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责无旁贷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在当前社会和教育面临转型的历史节点,课程观的更新是教育观转变的核心;以过程哲学思想为指导,建构一种有根的、整体的、关系的、过程的、发展的、创生的有机课程观,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机课程观是对已有实体课程观的反思批判基础上提出的,它从过程哲学的泛价值论、过程/关系思维、创造性原理出发,立足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际,以价值论、本体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为主线,全面检视和深入分析当代课程观的革故鼎新问题,既着眼课程思想理念层面的先驱性探索,也直面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鲜活问题,力图将理性思辨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落入脱离实际空谈理论的窠臼。有机课程观包括三个密不可分、互相关联协调的组成部分:一是“泛价值和合”课程价值观,揭示了“有机整体、和谐共存、创生化进”的课程价值取向,这是有机课程观的统摄和核心;二是“过程与关系”课程实在观,揭示了课程具有自决性、关系性、场域性和过程性的本体论特征,这是有机课程观的主体;三是“创化生成”课程发展观,揭示了课程品质的生成性、课程教学的创造性和课程变革的延续性,这是有机课程观的灵魂。上述三个部分互为前提和条件,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任何真知灼见都会受到时代精神的限制,当它诞生于时代精神之前,很容易被人所忽略或淡忘,只有当时代精神转而欢迎它时,它才会发光发热。作为新的课程理论建构,有机课程观将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甚至挑战,要直面能否理解的困惑和责难,要经历曲折反复的碰撞与交融,尤其是如何转化为课程实践行动和内化为教师个人课程观,这是有机课程观能不能落地生根,发挥持续影响力的关键。但是,课程观的更新和有机建构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从有机课程观的兼容性品格和先进的价值理念分析,预示着它必将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渐入佳境。理论创新源于改革实践的呼唤,又必将在改革实践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并引领改革实践迈上新台阶。我乐于向读者尤其是广大教师推荐这部执着探索、富有新意的课程论著,并期盼我国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不断地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为培养一代新人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6年元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晓瑜.有机课程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张晓瑜.有机课程观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张晓瑜(2016).有机课程观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