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

ISBN:11114·4

出版日期:1982-07

页数:559

字数:430.0千字

点击量:10388次

定价:2.1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外国历史名人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稿编辑。全书编为七个分册,计古代部分两个分册,近代部分三个分册,现代部分两个分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将陆续分册出版。

这是一部兼有工具书性质的世界史参考读物。它概述世界历史各个时代约六百位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社会活动以及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和主要著述,便于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中院校、宣传外事等部门的同志在教学研究和工作中查阅参考。同时,它还以大学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干部、知识青年为读者对象,帮助他们从熟悉历史人物这个侧面增进外国历史知识。

世界史这门学科,以世界范围的社会历史演变为研究对象。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和评价世界历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社会经济变革、政治运动、思想文化、典章制度、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分析各种社会形态的兴衰更替和不同类型,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进程及其演变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为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历史科学有一个与社会科学其他各门学科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要求提供极其丰富的、确凿可靠的实物和文献史料,通过具体地记述和剖析各式各样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而阐明各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论证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它是一门特别引人入胜,饶有兴味,而又准确严谨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世世代代的劳动者默默无闻地从事着物质资料的生产,构成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几千年来,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着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使人类逐步由低级向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享有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所有这一切,在不同的领域,总要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及其活动体现出来。他们毫无例外地代表着一定阶级和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反映其意志和要求,或者顺应历史的趋势,推动历史向前;或者相反,违背历史的潮流,阻碍历史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并不排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了解和判别各个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成为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撇开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无视他们的存在与是非功过,历史就根本无从谈起,历史学也就只能剩下一些毫无生气的、枯燥干瘪的教条,而不成其为科学。

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要在一部书里评述古今几千年,活跃于各国历史舞台上为数众多的著名人物,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底子很薄,而编者又学识浅狭,缺乏经验。但我们还是决心作一次尝试,把世界史上最著名人物的传略集中汇编在一起,予以评价。在组稿编辑的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本书所收历史人物传略,主要是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有少数科学家及军事家。他们是在世界范围或某一地区、某一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有过卓越贡献或很大影响的人物。说到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还收入了少量阻碍历史前进的反面人物。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所谓名人,灿若河汉,不可胜数。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本书不可能把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中的著名人物包罗无遗。我们只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选收名人传略。举例而言,选收中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是由于他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同样,选收十八世纪英国蒸气机发明者瓦特是考虑到他作为近代工业革命推进者的历史地位。反之,不属于此等情况的其他专门领域中的巨人,一般不予收入.这样,本书就与我国近年出版的一些外国名作家传、军事家传、科学家传等等明显地有所区别。

本书所收名人传略,各篇字数大致为五千左右,其中有些人物,经历曲折,或多方面有所贡献,篇幅稍有增加;力求所收各个历史人物都有一份简要的、轮廓清晰的传略.这就使本书各篇比之某些辞书中的条目释文以及某些人物小传所能容纳的份量要多一些。作为历史人物的传略,理应按照年代顺序叙述其生平事迹,即通常所说传记体裁。但有些享有盛名的人物虽然著述丰富,其生平经历却很少为人所知,缺少文字记载,甚至生卒年份迄今未能、也许永远无法确定。对于诸如此类情况,只好通融处理,略而不详,或付诸阙如。

本书在内容上,要求结合所处时代背景的概述,来介绍各个人物的经历,侧重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政治活动,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以及重要著述。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从中理解历史上各个重大事件、政治运动以及社会思潮的来龙去脉,大致了解主要历史名著的内容梗概。既注重知识性、生动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这就是我们期望本书所能达到的要求。

以学术性而论,在注重史实准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众说纷纭。即使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工作者之中,也常常对某一人物的评价争论不休。这应该看作正常的现象,是学术研究中生气勃勃的表现。本书的性质决定各篇内容需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同样希望能够体现百家争鸣的方针。例如,在篇幅允许的限度内,扼要地说明国内外史学界对某一人物存在何种最主要的不同评价;当某一人物传略的作者持有不同于旧说的观点时,尊重撰稿人所持的意见,等等。但是看来,现有的稿件在这一方面还不能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

如同我国世界历史工作者队伍的整个状况一样,本书的撰稿人,既有老一辈的学者、专家,又有为数更多的中年科研教学人员,还有一些年青人。而其中主力是中年人,大部分稿件是请他们撰写的。本书的编辑工作人员,差不多全是中年人,也有个别青年。不少中青年同志撰写的稿件质量较好,表明他们在学术上已有一定造诣。这种情况说明,我们这个学科的队伍虽然比较年轻,但在老学者们的带领下,正在逐渐成长起来。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当然,本书各篇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稿件只是列举了所写人物主要活动的基本事实,缺乏分析,文字平铺直叙,不能使人读来兴趣盎然。在编辑工作上,粗疏错漏之处肯定不少,所收人物及其评价,也势必会有不适当之处。凡此等等,都期望得到读者的帮助、指正。

在编辑本书过程中,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校、出版社许多同志曾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和协助,谨在此一并致谢。

朱庭光

一九八一年六月一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朱庭光(1982).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