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刘大年集

ISBN:978-7-5004-2884-8

出版日期:2000-12

页数:515

字数:381.0千字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

点击量:8986次

定价:9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出版本院老专家文集,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首当其选。刘大年先生非常重视这件事,他把它当作院里交给他的工作任务,认真准备文集的编选工作。非常遗憾地是,刘大年先生不幸已于1999年12月28日去世,他已经看不到这本文选的出版了。我受委托,就本书的编选事项做一点说明。

一、这本选集的编辑方针是刘大年先生自己确定的。考虑到此前刘大年已经出版过:《中国近代史诸问题》(1965年,1978年重印时改名为《中国近代史问题》)、《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1987年)、《抗日战争时代》(1996年)等三种文选,这次新编选集,应该有新的面貌。新的面貌不仅要求有新的内容,在编辑方法上也要体现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我想主要是指刘大年先生生平研究所追求的东西,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按照这种思想逻辑地编辑起来,而不是仅仅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先后为序。按照这种思想,这本文选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所辑文章是讲中国近代史的宏观思考的;第二部分称为历史关键(上),所辑文章讲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键问题之一;第三部分是历史关键(下),所辑文章是讲抗日战争研究及与此相关的思想理论问题,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关键;第四部分是思想文化(上),所辑文章是对中国近代传统文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评论,其中大量评论了我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学术功绩;第五部分是思想文化(下),是对近代经学做出的马克思主义评论,这一部分只收了一篇文章:《评近代经学》,全文8万余字,可以说是刘大年先生最后一篇重要文章,是临终前在病床上定稿的;第六部分称外录,所收文章涉及几位外国学者和朋友,其中一篇题为《讲座元老西京大师》,是记述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井上清的。井上清是日本非常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是中国学术界的老朋友,是近代史研究所的老朋友,是刘大年的老朋友。大年先生早就计划写一篇有关井上清教授的文章,一直未能如愿。此次编文集,而且可能是最后一本文集,刘大年先生认为不可没有一篇有关井上清教授的文字。但是这时候,大年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捉笔,他便对随伺病床侧的子女口授了这篇不长的文字。念兹于兹,可见刘大年先生与井上清先生的情谊。1999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新中国社会科学50年学术报告会”,刘大年作为老学者、老学部委员的代表在会上作报告。这篇报告稿,现在就作为本书的代前言,题目是重新拟定的。

二、为了贯彻如上的编辑方针,在选取文章时,尽可能不与前已出版的三种文集重复,又能体现刘大年先生一贯的研究旨趣。所选文章,大部分都是在90年代内写作的,少部分是在80年代写的,除了个别篇章是在1979年写的以外,70年代以前写的文章没有收进来。所以,像《论康熙》、《回答日本历史学者的问题》、《亚洲历史怎样评价?》等60年代写作的名篇,这次都没有收入。这本选集要尽可能体现作者一生的基本研究方向,又在说明作者在最近十年里作了哪些新的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术的发展,作者在学术研究中有哪些新的发展、前进。看了这本选集,读者大体上可以明了。但是,读者要想了解作者的全面思想、全部学术成就,这部选集限于篇幅,就难以满足,需要参看他的其他选集、著作,以及散见于报刊杂志的各类文章。本书附有著作目录,可以给读者省去查找的麻烦。

三、全书的编选,是在刘大年先生指导下,由他的女儿刘潞协助完成的。大部分篇章,大年先生都重新看过,不少文章上都留下了他亲自斟酌、修改的痕迹。刘大年先生总是希望用准确、洗练的文笔来表达他的思想。他是对读者负责的。我接到文稿后,对篇章的选取和排序等方面,作了一点技术性的工作,包括一些校订工作,并拟定了生平年表和著述要目。限于篇幅,删除了一些篇目。

四、1999年11月某日,在北京协和医院601病房里,我曾在大年先生病床旁短暂逗留。在谈到选集时,大年先生提到把我过去写的一篇介绍他的小文章作为他的文集的附录。我没有说话,点头表示从命。这是文集的这篇附录的由来。也许,这篇附录对于读者了解刘大年先生一生经历和学术成就,会有一点帮助。

五、刘大年先生是在八年抗战中,从太行山走下来的一位学者。他从1949年首次发表《美国侵华简史》,到1999年12月最后发表《评近代经学》,终身都在思考、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他曾经是抗日根据地一个拿枪的正规八路军战士,此后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思想理论战线工作,从事历史研究工作,他是思想理论战线上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我把他概括为战士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战士。我们从这本文集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特色。不管是中国近代史的宏观思考,还是具体历史问题的探讨,他都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求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来由和去向,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说。他长于对政治史的探讨和分析,尤其长于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历史研究和理论探讨。他对于唯物史观有许多阐说,对历史研究中的方法、理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不同的、或者不一定正确的观点,他都能结合历史事实,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最新发现的资料,给与评论和解说,不自以为是,不强人所难,实事求是,循循善诱,平等讨论。读过这本文集以后,读者当会自己做出判断。

张海鹏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年2月23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大年.刘大年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刘大年.刘大年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刘大年(2000).刘大年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