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美国怎样培养企业管理人才

ISBN:4190·042

出版日期:1980-07

页数:237

字数:146.0千字

点击量:10135次

定价:0.73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代表团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麻省理工学院、宾州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五所大学的管理学院的邀请,于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日至十一月三日,在美国进行了访问。我们先后在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印第安纳波利斯、布鲁明顿、韦恩堡、达拉斯、旧金山、帕洛·奥尔托等处参观了大学、研究所、公司、工厂、农场和商店。所到之处,同美国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我们深深感到,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怀有友好的感情的,如同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一样。

美国非常重视管理教育

我们这次访问,主要是考察美国的管理教育。美国东道主为我们的访问作了周密的安排,邀请了许多教授、专家、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政府负责人同我们举行座谈,介绍情况,并组织我们到教学和生产现场去参观。此行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美国非常重视管理教育,用了极大的力量来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管理教育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座谈访问中,许多美国的学者、教授和企业家都向我们介绍管理和管理教育的重要性。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院长说: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管理,其经营效果主要决定于管理人员应付外界影响、组织内部工作的能力。他们认为,管理不但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一种经济资源。有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这些设备技术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要开发管理这种经济资源,就必须发展管理教育,大力培养管理人才。他们称管理人才“是创造利润的最宝贵的资本”。

美国的管理教育发展得比较早。宾州大学的沃顿学院创建于一八八一年,当时称作财政商业学院,可以说是美国最早的管理学院,现在正在筹备纪念建院一百周年。哈佛大学建校于一六三六年,该校的管理学院则创建于一九〇七年。麻省理工学院从一九一四年起开设管理课程,一九五二年成立斯隆管理学院,培养管理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美国管理学院大批出现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同美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加剧有密切关系。据介绍,现在美国有六百所大学设有管理学院或系科,本科学生七十万人,研究生十万人,二者合计约占全部在校大学生总数百分之八。管理学院学生的录取标准一般比较高。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在七千名考生中录取七百八十五名硕士研究生。录取的条件是:成绩优良,一般要在七十五分以上,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分析能力。考试时要学生举出三件自己处理得最得意的事情,并说明成功的诀窍。在美国大学中,攻读经济管理的学生增加最快。近年来,公司为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位超过毕业生的一倍,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比技术人员多。在美国,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都比较高。

除培养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外,美国有三分之二的管理学院还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管理人员进修班。印第安纳大学管理学院一位教授告诉我们,在职的管理人员都积极要求来进修班学习,因为现在管理科学和管理技术发展很快,已有的知识容易老化,不积极学习,就不能胜任工作。该院有教师二百人,为进修班服务的占五分之一。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近几年愈来愈注重经理人员进修班,而不象过去那样只注重培养硕士、大学生。据说这种趋势八十年代还要加强。现在该院设有:(一)高级管理人员(经理、副经理)短期进修班,每期招收一百六十人,学习十三周,学员平均年龄四十五岁。(二)中级管理人员短期进修班,每期招收一百二十多人,学习十四周,学员平均年龄三十五岁。(三)负责国际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短期进修班,设在日内瓦,每期六十人,学习八周,学员平均年龄四十五岁。(四)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短期进修班,学习九周。此外还为企业的职能经理人员举办为期二至三周的各种进修班。进修班的学员都由公司派来,但要经过学校的挑选,经费由公司提供。他们举办在职人员进修班的经验是;第一,选择学生要严格;第二,要配备胜任的专职教授、教师;第三,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设新的课程,满足管理实践的需要;第四,要有认真的学习气氛,学员是来学习而非度假。

美国的大公司也非常重视培训自己的管理人员,除选派人员去管理学院进修外,公司本身也组织各种形式的管理教育。有的公司设有“管理人员训练中心”或“管理发展部”,负责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的学习,使他们掌握最新的管理方法,准备提升他们担任更高的职务。我们参观的柏克德公司是规模很大、从事基本建设工程的一家大公司,有十万职工,其中非体力劳动的职员三万多人;总公司设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管理人员训练中心”,负责制订全公司的培训计划,并监督其执行。这个公司强调经理人才尽可能从公司内部选拔,把选拔和培养结合起来,制订了从基层管理人员到高层经理的提拔程序,并规定了每一阶段必须经过哪些内容的培养与训练。他们除了选拔一些人到大学进修外,自己也举办各种训练班,安排专题课程的学习,培养管理干部。德勒赛工业公司是一家和我国有往来的大公司,雇员五万五千人,去年营业额三十亿美元。该公司的“管理人员训练中心”在达拉斯,是一幢专门为培训管理人员而建设的高大楼房,里面有可容纳六人至七十二人的教室、教师办公室、学员宿舍、食堂、健身房、游泳池。进修班每期五天,学习初级管理、中级管理、目标管理、产品销售等各种专业课程,每年可轮训干部一千五百多人。我们参观时看到学员的学习环境很好,学习态度是很认真的。

在参观一些公司和工厂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各级管理人员都受到过高等教育;经理、副经理一般都有硕士学位,精通本行业务,对国内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很熟悉,都以改善经营管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加强本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他们对企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更是矛盾重重,困难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美国经济还能有所发展呢?我们认为,这是和他们重视培养管理人才、努力改进管理分不开的。美国重视企业管理,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缓和阶级矛盾。他们通过改进管理,想方设法缓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美国流行的所谓“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就是主张采用各种办法处理好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就是设法麻痹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使职工积极生产劳动,为资本主义制度效劳。第二,缓和企业生产和市场需要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单个企业有组织的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美国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从市场的需要出发。他们通过改进管理,用以销定产等办法,努力使自己的生产适应于市场的需要。第三,提高管理效率。美国企业的管理效率是比较高的,因而生产效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也是由于管理工作搞得好。第四,提高经济效果。美国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增加资本家的利润。为了增加利润,他们通过改进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由于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他们现在十分重视科技工作的管理,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他们当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有的资产阶级学者认为通过管理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这是毫无根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已经发生了六次经济危机,现在又有了新的经济危机的征象。工人的罢工在美国不断出现。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摆脱自己的基本矛盾。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通过改进管理,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美国发展管理教育,一方面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美国在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随着四化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四化的发展。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在大多数领域内仍保持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管理科学、管理教育比较发达。

美国管理教育的一些特点

我们访问美国五所管理学院时,他们在介绍情况以后,都风趣地说自己的学院是美国最好的管理学院,最后还要我们回答哪个学院最好。这个问题很使我们为难,因为他们各有特点,很难笼统地说谁比谁强。他们虽然都是管理学院,但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育方法等等方面,往往有很大差别。沃顿管理学院的一位副院长说:“美国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管理学院,彼此都在竞争,大家要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知识也成了商品,学校之间必然进行竞争,包括使自己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多一些,薪金高一些。这当然会带来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所必然引起的消极后果,但也推动着这些学院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发挥优势,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管理教育为生产实践服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因材设教,同时也有利于管理教育本身的发展。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说:“美国管理教育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我们的长处。”这话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些管理学院在教育上也是有许多共同点的。我们感到美国管理教育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和实际需要相结合

美国的管理教育和管理实践密切结合着,管理教育是为管理实践服务的。管理实践提出了问题,管理教育努力设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公司和公共机构需要什么管理人才,管理学院就培养这种人才。为了培养这种人才,又培养能够培养这种人才的教授、教师。美国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各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生中也有少数从事研究工作、教育工作和政府部门工作的,但其职务基本上是和他们学习的专业对口的。现在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公司一级的高级管理人员,即培养能够提出规划、作出决策,能够应付国内国际环境及市场变化,能够协调公司内部各方面活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一级的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人员对美国大公司的经营好坏起着决定的作用。各管理学院的硕士学位,就是为此而设置的。再如课程的开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学院普遍增设了电子计算机、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数学模型、系统工程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课程,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剧烈竞争对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管理学院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突出的是哈佛大学的案例教育法。案例是根据实际事例编写的教材,例如,提出某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亏损了,应该如何转亏为盈;某产品在什么条件下销路缩减了,应该如何扩大销路等等。学生阅读后,自己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互相讨论,教师只引导,一般不作结论。每个研究生在二年学习期间,要学习一千多个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数是哈佛大学教师编写的,现在已积累五万个,每年更新百分之二十,以反映新的管理问题。许多学校也采用这种案例教育法,但也有学校认为,哈佛过于重视案例分析,忽视理论研究。

美国的管理教育由于和实际需要相结合,不仅对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使管理教育本身也不断得到发展。在美国,生产实践推动了管理教育,管理教育又促进了生产实践,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

二、工程技术教育和经济管理教育相结合

资本主义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认为在竞争的环境中,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存亡的重大问题。大公司设置了庞大的研究发展部,从事技术预测、研究和研制工作。因此,他们历来非常重视工程技术教育。与此同时,也有人早就指出要把工程技术教育和经济管理教育结合起来。早在一九一四年,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曾任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的斯隆,鉴于工程技术人员对管理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什么是成本也不知道,有些优秀的工程师,当上了经理却不懂管理,不能把企业经营管理好,因此,他建议麻省理工学院开设管理课,让工程技术人员学一些管理知识。这就是后来成立斯隆管理学院的缘由。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生,除学习管理课程外,还规定要选修数学、物理、化学或其他工程技术课程,以及法律、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生产部门的生产过程愈来愈复杂,生产工艺在不断革新,因此,做好管理工作,愈来愈需要具备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近几十年来,美国各大学的工学院加强了工业工程系以培养管理人才,管理学院也在教学计划中鼓励学生选读一些工程技术课程。现在美国工科学生一定要学习经济学课程,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不少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投考录取的。为了适应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发展的需要,美国不少大学设立了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的双学位制。例如沃顿学院从一九七八年开始设立了双学位研究生班,从最优秀的研究生中选拔八十人同时攻读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两个领域的课程,毕业后授予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这种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管理学院毕业生往往比单纯攻读管理专业的专业生更受各公司的欢迎,因此这种双学位的研究生今后将会增加。

如何使工程技术教育和管理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美国也还未完全解决。宾州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我们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但如何把计算机运用于企业和政府机构,遇到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技术方面,而在于组织管理方面。现在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员不懂管理,管理人员对电子计算机技术也所知甚少,彼此常常不能互相帮助,而是互相埋怨。他认为应该让管理人员学习一些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员也应该学管理科学。这位教授刚访问过中国,他认为中国在电子计算机方面的主要差距也不在于工程技术方面而在于应用方面,即如何在企业中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让计算机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教育和研究相结合

美国的管理学院十分重视研究工作,除了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以外,还设有各种研究机构。他们特别着重研究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斯隆学院调查了五个工业部门一百五十家公司的技术创新的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技术创新程序和管理方法。研究的成果也反映在教材中,传授学生广泛应用。在美国,管理教育和研究工作是相互促进的。

美国的管理学院都把科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规定科研的目的是:(一)发展管理科学知识。(二)研究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三)提高教师水平。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说:教师既要有实践经验,又要进行科学研究;不研究,知识没有补充,就要老化,过时;不研究,专业和课程也不能保持高水平,经不起竞争。他们认为,一个学校、一位教授的水平,不仅要看教育效果,而且要看能否适应实际经济生活的需要,总结新的经验,提出新的理论。美国许多新的管理理论是学校的教授提出来的。

管理学院的教师大都规定有一定的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同时,有许多科研项目还吸收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参加。由于研究课题是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着的,通过科研工作,教师与学生扩大了与外界的接触,加强了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

四、学校和企业相结合

美国的大学与公司,特别与大公司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访问的五所大学,除印第安纳大学是州立大学以外,其他四所大学都是私立大学。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除了学校基金收入,还大量靠大公司的捐助。州立大学虽然每年有州政府的拨款,但数额有限,往往不够开支,部分经费也要靠私人公司的资助,许多大公司也愿意在经济上支持大学。企业家愈来愈认识到,过去企业规模小,技术发展慢,产品变化小,管理企业靠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管理方法就行了;现在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技术高度发展,产品日新月异,加上外部条件复杂,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就不能单凭经验,而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管理教育,对资本主义企业是有利的。学校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培养人才,毕业生绝大部分到各公司工作。据哈佛大学介绍,管理学院毕业生百分之六十到美国最大的公司工作,百分之二十到稍小一些公司工作,百分之十到小企业工作或自办企业,百分之十到政府机构或教育、卫生部门工作。哈佛管理学院引以为荣的是,在美国最大的五百家公司中,有五分之一的总经理是由该院毕业的。管理学院的各种进修班,也主要是按照公司的需要开办的。

公司在招聘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时,常常派代表到学校去了解毕业生的情况,并与公司有意招聘的学生见面交谈,从而使公司更好地了解学校教学的效果,学校也能更好地了解公司对毕业生的要求。管理学院进修班的学员结业后回到公司工作,也大大密切了学校与公司的联系。

学校还在研究工作方面同公司合作,比较普遍的形式是公司出题目,给经费,另一种形式是学校出题目,请有兴趣的公司参加。

管理学院的教授还普遍接受公司的谘询任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授、副教授去公司担任董事、顾问等职务,参加管理工作。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一般是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用在教育研究上,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可用来接受谘询任务。据说教师从公司得到的报酬大大超过从学校得到的薪金。教师担任谘询任务有利于接触实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他们说,管理学院的教师必须非常了解实际情况,象牙之塔里的教师是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兼任谘询工作是防止钻进象牙之塔的一种好办法。此外,学校还聘请有经验的公司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课。还有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改业到管理学院担任教师的职务。

五、灵活的勤工俭学制度

美国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如果完全靠自费,一般中等收入的家庭也难以供给两个子女上大学,更不用说是低收入家庭了。但大学生入学后可以采取勤工俭学的办法来求得自给或部分自给。美国半工半读的大学生很多。据印第安纳大学介绍,他们那里本科学生约有一半是边劳动边读书的。半工半读的不完全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他们为了做到不依赖父母而自立,也愿意一边劳动一边读书。劳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校打扫卫生,做食堂服务员,修整校园的花木、草地,以及在实验室、图书馆、资料室工作等等,也有到校外干活的。在波士顿,一位大学教授在一家名叫燕京的中餐馆请我们吃饭,那里的服务员全是波士顿大学的学生。在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我们碰到一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他一边读书,同时做他导师的教学助手,得到一定的收入作生活费。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有的每周固定工作若干小时,有的不定期地做临时工,有的利用假期劳动,也有的休学一学期或一、二年从事劳动,把收入积蓄起来继续上大学。

美国大学还设有奖学金和贷款,帮助学生解决上学的经费问题;贷款规定最高限额,由学生在毕业或找到职业后分期归还。印第安纳大学一九七七至一九七八学年奖学金、贷款以及工作酬劳或免费等金额共六千三百多万美元。

与这种勤工俭学制度相配合的,是各大学所实行的灵活的学分制。美国大学生读完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不硬性规定学习期限。学生按照规定选修课程,允许休学、复学,参加劳动可以延长修业年限,例如本科四年可以延至六年读完。

在美国勤工俭学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找一些活干非常自然,没有什么“劳动惩罚”、“劳动可耻”的感觉。陪同我们访问的美国朋友罗宾逊教授对我们说:“美国学生勤工俭学可以培养学生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他自己年青时代就曾半工半读。印第安纳大学校长也说上学的时候是半工半读的。美国勤工俭学的不只是管理学院的学生,但管理学院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经济和管理中的问题,这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科学。

管理现代化是实现四化的重要条件

通过对美国管理和管理教育的考察,我们感到,管理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目标,是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总任务。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八十年代要做三件大事,这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他强调指出:“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所以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要实现生产的现代化,就不能没有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工业的现代化,就要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有效地运用这些生产技术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新产品。这就必须有一套新的即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即使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只重视现代技术装备而忽视现代科学管理,就不能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因此,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既可以说是实现四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可以说是实现四化的客观要求和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完成四化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现代管理科学,努力实行科学管理。

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把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数学、各种工程技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一系列成果综合应用于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是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

管理科学,是从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有共同劳动,就有管理。即使是在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许多人在一起进行生产活动,也离不开管理。但是,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即如何盈利的问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始进入垄断阶段的时候,美国管理学家泰罗在企业里进行了多次试验,把过去资本家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判断进行管理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使它科学化、系统化,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科学管理”理论。这种管理理论比较重视研究工人的操作,从操作上去研究工时的科学利用。本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管理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从操作方法、作业水平的研究向科学组织的研究上扩展,逐步发展成一种“组织管理科学”;另一方面从片面强调物质技术条件的作用,逐步发展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研究人的行为的动机,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调动人的内在动力来提高工效,形成一种管理上的“行为科学”。到了七十年代,又进一步发展为把系统理论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把“组织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种现代管理的新理论。这种理论,不是从局部而是从全局出发,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组成要素的总体出发,去研究管理的经济效果。例如,可以把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系统,企业中的物和人以及人所处的环境等等,都是这个系统的构成要素。全面地研究这些要素,研究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把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潜力发挥出来,借以提高企业全面的经济效果。

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的特点中可以看出,现代化的管理,既有如何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如何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组织(如科学的产销组织、劳动组织)和管理方法(如数学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实现管理现代化,应当全面地从上述几个方面去努力。那种把管理现代化仅仅看成是电子计算机化,只重视管理手段而忽视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的倾向是不对的。尤其是我国目前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大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还是不可能的。如果把管理现代化和电子计算机化混同起来,就容易把管理现代化看得高不可攀,产生消极等待思想,这对于当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十分不利的。目前我国采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的企业是极少数,这些企业应当积极努力,创造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的经验。但就绝大多数没有电子计算机的企业来说,当前改善管理的迫切任务,则应放在改进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上。当前我们可能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例如,认真搞好原始记录、定额管理、工艺规程、经济核算、民主管理、岗位责任制等等,要通过这些工作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实行文明生产。这些事情,就是在那些已经装备了电子计算机的企业,也是应当做好的,不然就不可能给电子计算机提供正确的信息,得到正确的反馈,做出正确的处理。

由于现代的管理科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许多学科的内容,因此,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难度也就更大。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必须具备经济学、工程技术学、数学、信息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不经过专门的训练,要掌握涉及面这么广的现代管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就更加重要。

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是我国当务之急

访问中我们感到,美国管理教育在有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我国的管理水平很低,这和管理教育不发达很有关系。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加速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们亟需发展管理教育,培养大批经济管理人才。

马克思说:“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5522298这就是说,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指挥和管理。社会化程度愈高,对管理的要求愈高。社会主义生产是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我国现在约有四十万个工交企业,还有大量的商店、农场和服务性企业。每个企业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数千人甚至数万人,企业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复杂的分工协作关系,没有一定数量、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干部,是难以管好这些企业的。同时,社会主义生产是要建立在高度技术基础上的,而发展技术就有一个管理问题;管理好坏,对技术进展的影响很大。技术愈发达,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也愈高。而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要求提高管理水平。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则不仅要求搞好企业的管理,而且要求搞好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就得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其它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社会主义经济中虽然不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但仍旧存在着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通过管理恰当地解决这些矛盾,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建国以后,我们曾经从中央、地方和部队抽调大批干部从事经济建设,他们很多人是现在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骨干。我们还在有些综合性大学中,在财经院校中,在许多工业、农业、交通院校中,以及在各种业余学校和函授学校中,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和轮训经济管理干部。这些干部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但是现在我国的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估计我国现在管理干部约六、七百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管理教育;不少人虽然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缺乏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知识。我们不少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也比较低。根据鞍钢的调查,厂处级以上管理干部中,大学水平的占百分之十四点二,中专和高中水平的占百分之十七点二,其他都是初中和初中以下水平;科级管理干部中,大学水平的占百分之六点五,中专和高中水平的占百分之二十六点三,其他都是初中和初中以下水平。而在经济发达国家,大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几乎都受过高等教育。造成当前我国管理工作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他们为了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故意把经济管理和“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混淆起来。他们大搞什么“政治建厂”,大批所谓“管、卡、压”,不仅把工厂企业中正当的规章制度破坏殆尽,而且几乎停办了全部财经院校和管理专业,使经济管理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遭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粉碎“四人帮”以后,这种情况开始扭转。但是,我们迄今对培养管理干部的重要性、迫切性还认识不足。我们往往重视培养技术人才而忽视培养管理人才。诚然,培养技术人才是重要的。但现代化大生产既要求先进的技术,也要求科学的管理;管理工作跟不上,先进技术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国有些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虽然比较先进,但生产效率却比国外同类企业差得多,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工作落后。管理工作和现有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情况如不改变,肯定不能适应加速四个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可见,培养管理人才和培养技术人才一样是当务之急。

我们也往往重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而忽视培养管理人才。现行经营管理体制妨碍企业发挥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管理人才,因此这种管理体制必须改革,重视此项改革是正确的。但是,也要看到管理干部水平低带来的种种严重后果,不能忽视培养管理人才的意义。许许多多先进企业的事例表明,在现行体制下,只要努力改进经营管理,我们在增加品种、产量方面,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在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方面,在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以及在其他许多方面,都是大有可为的。而且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对管理干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促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有步骤地进行,为了适应新的管理体制需要,同样必须重视培养经济管理人才。

怎样加快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呢?

首先,大力培养在职管理干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在职干部,争取在几年以内把现有的管理干部轮训一遍。我们有轮训干部的传统和经验。现在,全党工作的重点已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适应这种转变,轮训干部的内容也要注重四化建设迫切需要的经济管理知识。不仅从事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同志应该掌握经济管理科学,从事党政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同志也应该学一些经济管理知识。尤其要重视大中型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轮训工作。可以有计划地抽调这些企业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厂长、副厂长进行为期几个月到一年的训练。轮训在职的管理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高管理水平,实在是当务之急。轮训的最好场所是在各级党校和干部学校以及在大专院校开设专门的轮训班。除安排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课程外,还应当设置经济管理的课程,学习经济决策(如制订国家和企业长期、短期计划的客观依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等)、经济核算、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各种实际知识。另外,还要尽可能学习一些经济管理的科学技术知识,如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等。要结合学习理论,总结过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同时把学习和考核结合起来,学习结束时,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根据学习成绩安排工作。为了培养接班人,也应该做好中级、初级管理干部的轮训工作,从企业和机关中抽调中年的相当于科室和车间负责人的优秀干部,到有关学校进修,毕业后回到企业中担任副职,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考验,工作出色的可提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要从中年、青年工人中和基层干部中选拔一批表现好、有培养前途的人到学校进行培训,优秀的提拔到经济管理的岗位上来。

其次,充实现有的财经院校,开办新的管理学院。我国现有的财经院校太少,全国财经院校只有二十二所,学生九千六百人,加上综合大学的经济系和工科大学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只有一万八千多人,只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百分之二点六,同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需要太不相称。因此,应当适当增加财经院校和理工科大学管理工程系科的招生名额。而且,我国财经院校主要是培养会计、统计、计划、劳动管理等职能部门的初级专业管理人员,缺少培养中、高级管理人员如公司、企业的经理、厂长的院校和系科。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办一些管理学院,中央可以办,省市也可以办。这些管理学院除培养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外,还可设立研究生部,进行综合性的多级管理教育,培养厂长、经理等中、高级管理干部。招生对象主要是在职管理干部,他们应该是高等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而又具有五年至十年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人。财经院校和管理学院还应该用相当的力量开办各种类型的在职管理人员进修班或夜校,培训在职的各级管理干部。现在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市举办的企业管理研究班,要继续办好;建议增加科学管理的有关课程,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再次,理工科院校凡有条件的,也要建立管理学院或管理工程、系统工程等有关系科,学工程技术的学生都要学一点管理科学。实践证明,搞四化光靠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不够的。管理不好,各项工作之间不协调,效率就低,甚至会造成混乱。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一点管理科学,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协作,注意经济效果,这对于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又次,大企业要积极培训自己的干部。大企业既有必要也有条件培训本企业的管理干部。因此,它们都要有训练中心,利用技工学校、电视大学轮训基层干部和技术工人,提高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学习成绩的好坏可以是考工升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应在大企业和经济管理机关中,设置经济师的职称,其工资和福利待遇应不低于工程技术的工程师。

最后,还有必要建立一个管理的教育和研究中心。现在我国管理教育中既缺乏师资,又缺乏教材。管理科学的研究工作也很落后。为了发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科学,可以考虑抽调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干部、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经济管理教育和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建议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举办,其任务是总结我国经济管理的经验,研究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科学,创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科学;规划各类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编写示范性的教材;定期召开管理教育和管理科学的学术讨论会;出版学术性刊物;同国外交流经验和组织互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管理教育的师资和管理科学的研究人才。

有原则地好好学习美国管理教育的经验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他还指出:“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5522299通过对美国的访问,我们感到对美国管理教育的经验也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为了学好美国管理教育的经验,有必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企业管理的目的性问题

管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要使学生掌握好企业管理科学,首先就必须使他们明确企业管理的目的。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因此,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目的,用简单一句话说,就是为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润。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则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努力做到“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5522300。我们在访问美国一家公司时,有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一再强调美国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如果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存在下去,并说:“这是你们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不同之处。”当然,社会主义企业并非不要利润。社会主义利润是积累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如果社会主义企业长期亏损,生产就不能发展,职工生活就不能提高,社会进步就要受到影响。但是,社会主义利润和资本主义利润在性质上有根本区别。社会主义企业取得利润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资本主义企业取得利润是服从于资本家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学习资本主义企业为了利润而采取的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等办法。至于它们改善管理、发展科学技术、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等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办法,则是要认真学习的。我国正在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个别单位也出现了某些不正当的苗头,比如损人利己,弄虚作假,挖国家墙脚,以邻为壑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同有些人对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目的缺乏正确认识也有关系,也须注意防止和克服。总之,我们不能由于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目的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目的有根本区别而忽视学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经验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同时,也不能由于学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经验而忽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目的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目的的根本区别。

二 企业管理的性质问题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的,因为它们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企业管理的这种二重性,决定了我们既要学习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经验,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在性质上的区别。马克思指出,把从共同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同从这一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混为一谈,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这就是说,那种反对学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观点,决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同时,马克思又说:“资本家所以是资本家,并不是因为他是工业的领导人,相反,他所以成为工业的司令官,因为他是资本家。”5522301这就是说,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具有资本主义剥削的性质,这是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根本不同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把经营管理的职能交给管理人员,因而存在着资本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趋势,出现了管理阶层。但是管理阶层也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因而它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剥削性质。美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总经理、经理)是受资本家的委托进行管理的,因而他们只对资本家及其代理机构董事会负责,这也是由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过程本身仍然需要管理,而且需要比资本主义更广泛、更科学、更严密的管理。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以下三种因素发生了变化:第一,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被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所代替;第三,专制的统治和“饥饿”的纪律,被民主的管理和自觉的纪律所代替。可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管理的二重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经济管理要解决的只是生产力的组织问题,而不再需要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既要解决生产力的组织问题,也要解决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问题。应该指出,由于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管理人员是受人民的委托来管理的,因此必须对广大人民负责。这就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企业管理人员既要对上级管理机关负责,又要对本企业职工负责,要依靠企业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管理。现在有些资本主义企业也搞“民主管理”,这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因而有极大的局限性,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性质。社会主义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实行民主管理。我们只要把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就能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社会主义企业办得比资本主义企业更好。

三、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问题

在美国访问时有一所管理学院的教授问我们:“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从哪里来的?”我们说:“有很大部分是从先进工人中提拔的。”他说:“美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从工人中提拔是极个别的情况。在这一点上,美国不如中国。”根据鞍钢的调查,科处长以上管理干部中,从工人提拔的约占百分之五十,革命老干部和革命军人转业的各占百分之十五,学校毕业的约占百分之二十。各地中小企业管理干部由学校出身的所占比重可能更低。形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学校教育发展不快,学校培养的管理人才太少。但从工人中提拔和培养管理干部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列宁一再说过,在普通工人和农民中,有很多是有组织才能和管理才能的,应当帮助他们涌现出来。我们过去的缺点是在培养提拔工人当管理干部时往往没有使他们有比较系统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机会。今后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批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继续从工人中培养提拔管理干部。从工人中提拔干部可以先送他们到学校学习一段时期,或者让他们做一段时期的管理工作后再上学校或进修班学习,总之要让他们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此外,还有一个如何利用美国企业管理教材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管理教学和管理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科学,解决缺乏教材的困难,引进一些较好的美国企业管理教材是必要的。但是,正如泰罗制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和“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的结合一样,作为资产阶级管理科学成果的美国企业管理教材,其内容也有这种二重性,这是我们在利用这些教材时应该注意的。还要注意,美国教材中根据他们的生产技术状况,如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等提出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些在我国目前还不能使用或不能广泛使用,我们不能机械地照搬。当然,学校的教材又必须走在实践的前面,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我们要贯彻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以及洋为中用的原则,经过努力,尽快编写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教材。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代表团.美国怎样培养企业管理人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代表团.美国怎样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代表团(1980).美国怎样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