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ISBN:7-5004-0260-0

出版日期:1990-02

页数:264

字数:163.0千字

点击量:9460次

定价:3.85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在这篇论文里,著者打算就出土文物,把我们古代(秦代以前)的货币,特别是金属货币,其发生发展,作个梗概的描述和分析。

我国古代的金属货币,起源可能相当早。其中最为我们所习知的是布与刀。布与刀都是从劳动工具演变来的5564243,铸行于黄河流域及今山东。大江流域(楚地)原初不行布与刀,而有爰金和铜贝,独立成一系统。布有布的铸造区域,刀有刀的铸造区域;战国时期还有布刀并行区域。细分起来,布也有不同地区的布,刀也有不同地区的刀,刀布各有其不同的货币单位,情况相当复杂。但不同的货币均日趋巧便,不同的货币单位均日趋轻小,却是同一的发展规律。

楚国爰金铜贝制度始终未变,但北方的布刀最后都为圜钱所代替。其初,布刀区域也各有其独自的圜钱制度。但都是圜钱,因此战国末期华北广大地区内的货币形态逐渐归于一致,奠定了秦帝国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货币制度。

本论文所根据的材料是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的藏品,历代的图录,以及近五六十年来各地古钱出土的考古报告。个人所见毕竟有限,疏漏之处自然难免。

过去有人说我国古代还有“铃币”“鱼币”“桥币”或“磬币”“藕心钱”等等,本文都未采入。所谓“铃币”,那实在是铜铃,不是货币。“鱼币”“磬币”是否是货币,很成问題。“藕心钱”是汉代器物,虽不知其确切用途,但不是钱。

以往已刊行的有关我国古代货币的文字,数量不少。有的见于各图录,有的散在文集和期刊中。其说法有的有意义,有的也实在不可取。本文用意在作正面论述,不作不必要的介绍或批评。

货币文字的考释,铸造地名与地望的酌定,如一一说明,太费篇幅,故亦从略。

文中近似论断之处,均以问題提出,不作肯定断语,盼望获得批评。由于理论和学识上的缺陷,粗疏错误之处,亦势所难免,盼望得到指正。其中如有可取之处,应归功于我国学术界诸先进的劳动成果。

文末附《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备作我国古代货币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并部分地说明商业和货币发展后所产生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政治的结果。

在写作过程中著者曾受到各方面的帮助,均应致谢。考古研究所郭宝钧先生告知河南辉县琉璃阁周墓出土的包金铜贝和汲县周墓出土的空首布,并寄赠空首布拓片;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献唐先生寄赠临淄出土的明字刀货照片拓片和重量;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函告长沙楚墓“蚁鼻钱”(铜贝)出土情况;北京历史博物馆保管部工作同志因业务之便帮助我称量了一部分该馆所藏布、刀、圜钱的选品;陈列部佟柱臣和陈佩馨二先生一则告知抗战期间东北古钱出土的文献,一则为著者讲述了她在长沙清理楚墓出土文物的情况,都充实了本论文的内容。稿定之后,蒙侯外庐先生费神校阅,作了些必要的修正。

一九五五·四·五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毓铨.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毓铨.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毓铨(1990).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