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

ISBN:7-5004-0776-9

出版日期:1984-06

页数:390

字数:302.0千字

点击量:10927次

定价:4.6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道家和道教两个术语,有联系又有区别。习惯上有时把道教也称为道家。说严密些,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

道家属诸子的学派之一,是一种哲学的派别。如先秦的《老子》、《庄子》以及后世的《阴符经》都属道家,它们本身都不是宗教性质的书。至于后来有些道教徒注释《老子》、《庄子》和《阴符经》,那是另外一回事。道家的思想跟后来道教的理论有某些相似和相通之处,但也有根本不同和相反的情况。《老子》五千文,有不少神秘的语言,能为宗教所利用。东汉时,原始道教一个派别五斗米道的祭酒主诵习《老子》。同时托名河上公注的《老子章句》和《老子想尔注》都是专门宣扬道教的典籍。桓帝时,除了多次遣使到苦县祭拜老子外,还亲祀老子于濯龙宫。老子逐渐被神化,竟至成了道教的教祖,以《道德经》编列诸经之首。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跟道家老子确实具有某些历史的渊源关系。

汉刘歆《七略》,道家与神仙家原分为二,各自为录,只是到了后世,道教与古神仙说关系才密切起来。但是,作为宗教信仰的基本标志之一必须有个至上神的观念。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没有这种思想言论,它摆脱了殷周以来上帝和天神的传统宗教信仰,大力描述一种宇宙的绝对精神(“道”)作为至高无上的支配力量。

《庄子》分内外篇,代表庄周思想的内篇,主张齐生死,认为生不足乐,死不足哀,生死听其自然。根本不主张炼养形体,幻想成仙。至于后来出现的外篇里说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固然属于后世道教讲习的导引的方术,进一步还企图长生不死。那是庄子学派后来的事了。

道教思想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的产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哲学科学、伦理道德等息息相关。宗教理论的一个特点,它往往不是直接地正面地反映现实,而是通过所谓天神的意志曲折地颠倒地反映出来。比如原始道教经典《太平经》,论述天地万物的生成,本是采用汉代流行的元气论,是一种近似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但是通过宗教神学表达的方式,归根到底,不能不承认天神的主宰作用。如果我们不顾全书庞杂的松散体系的特殊情况,一味执着、过度重视这种神学表达的方式,那末可能满眼只见神灵,不见神灵之外还有当时流行的元气论的影响和作用了。

原始道教思想的发生是当社会政治经济遭受危机的时候,因此世俗的思想家热心探讨它,企图挽救它;道教的理论家也应运而生,以宗教神学的方式寻找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案。《太平经》里要求改良政治,任用贤才,减省刑罚,沟通民意;并且提出了反映劳动人民反对剥削、自食其力、救穷互助等主张,都是针对着东汉后期社会政治的痼疾而做的各种设想和幻想。由于它是宗教的经典,所有那些设想和幻想,都通过天志和神意表达出来,就不足为奇了。无论世俗的思想家或原始道教的理论家都抱着一个殊途同归的目标,就是想望物富人寿、国泰民安。

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不单是依靠一种思想意识宣讲的活动,除抽象的理论外,还有各种各样众多的方术配合着进行,借以达到自己的宗教的愿望并且吸引广大群众的信仰。

一些初期道教的经典,各自成为宗派,有专门系统的论述,后世的学者纷纷踵事增演,往往影响深远。例如后汉魏伯阳撰的《周易参同契》是专论炼丹的最早的道书,号称丹经之祖。后世有不少撰述,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阐释它,发挥它,甚至造说参同古本和龙虎古经,成为有关《参同契》专门的学问。又如魏晋之际问世的《黄庭经》,描述人身的五脏、六腑、三关、丹田的炼养,书分《内景经》和《外景经》两种,后代注解和敷演《黄庭经》的著作很多,蔚然成为黄庭学。由此可见,早期道教的经典往往成为后世某派道书理论的渊薮,犹如儒家经典后来之有某些经师的传诂注疏一般。

晋朝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反映了那个飘零没落的士族子弟代表当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纷至沓来的时候,精神上感到十分迷惘和愁苦,起初还想以儒术挽救衰世,终至悲观失望,逃避现实,皈依神仙道教以自慰。神仙道教的形成,主要在上层社会开展活动,是作为初期民间道教的对立教派而出现的。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具有玄秘的理论和方术,在众多方术中首推金丹,其次“仙药”,他在这两方面,客观上类似科学实验和研究,用功最深,成绩最大,在祖国文化史上作岀了划时代的贡献。它是集汉魏以来道教思想和仙术的大成。

上清经派是晋代一个较大的道教派系,它的师承历历可数。梁陶弘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源似清而流长,它的教义和思想的演变,值得深入探讨。

佛教传入中国后,初与我国黄老之道相比附,发挥传佈的作用。后汉明帝时,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道与佛并行不悖。经魏晋至南北朝,道教与佛教既有抗衡的一面,又有相互渗透、交相影响的情况。北魏寇谦之提倡新天师道,排斥佛教。南朝梁陶弘景悉心宣扬神仙道教,兼信佛法,在其整理编纂的道书《真诰》中,已经吸收了释氏《四十二章经》的学说。他认为信教的目的在于“崇善”,所以对于道、释、儒三教都没有偏执一法的必要。当时统治阶级最高的首脑梁武帝萧衍基本上也是采取同样的态度。南朝的士大夫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佛、道两教大体能够调和,这跟北魏门阀士族崔浩联结嵩山道士寇谦之,大事政治活动,进行道教抨击佛教的斗争,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种宗教或宗教派别的开始形成,自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但一旦创立以后,就能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都可以信仰它,利用它。如东汉三张(张陵、张衡、张鲁)的五斗米道原来发生于民间,在社会下层活动,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后来东晋著名士族王羲之一家,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他的儿子王凝之信奉尤笃。同时候的孙恩亦尊奉五斗米道,但是孙恩继他的叔父孙泰举兵起义,把会稽内史王凝之杀了。从这次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五斗米道的信徒们因阶级利益不同,互相对抗。这时五斗米道本身并不带有哪个阶级的政治色彩,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不同地位的人们利用罢了。统治者利用它,梦想保佑自己的利益;被压迫的人们利用它作为号召群众、组织群众、壮大自己、打击敌人的手段和力量。

自从原始道教成立以后,我国历代农民起义与宗教关系的大致情况是:初则利用道教,如后汉末年太平道的张角、五斗米道的张脩和张鲁;晋南北朝有所谓李脱、李弘等。继则隋唐至宋元时期,利用佛教的弥勒菩萨。宋代又利用外来的摩尼教(如北宋方腊),而摩尼教又兼奉早期道教的张角来壮大力量。近代太平天国革命则利用基督教,宣传农民革命思想。如此等等。我国历史上农民暴动、农民战争,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往往与宗教结不解之缘。因为民间宗教的吸引对象就在于广大被压迫的受苦受难的生灵之中。

道教典籍,浩如烟海,杂而多端。一个困难的问题,有许多道书,撰人不详,著作的年代不明。或系后人假托前圣,或系真伪混杂,缺佚繁多。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作些考证和补苴辑佚的工作。否则,这些原始资料,宛如荆棘丛生、未曾开垦的荒丘,将无法利用为耕植之地。

我素爱好中国哲学思想史,作为思想史的一个方面,研习道教经典,始于三十年代的末叶。时断时续,未遑专心致志。解放前发表的文章,偏尚考证。因旧刊绝迹于书肆,海内外都难见到。这次,选录了《论〈太平经钞〉甲部之伪》、《周易参同契考证》、《老子河上公章句考》、《黄庭经考》等四篇。其余十三篇中,九篇系论述文章,另四篇属考证文字。全书分为上下编,大抵是多年来先后写成的。在我发表过的几类文章中,选辑道家和道教思想为一类,加上别未曾发表的篇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哲学编辑室的同志建议题名《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我同意了。这些文章,撰写的时间或先或后,基本观点尚无变更。为了保持文章的本来面目,现在只是将个别的字句略事修订,供对中国思想史、道教史有兴趣的同志们参考。其中舛误和不妥之处,自知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王明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日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明(1984).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