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英集
图书简介
学生为自己导师的文集作序,在很多情况下是应导师的要求而为,而我为吴大英教授的文集作序则是自告奋勇的。
1978年,我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吴大英教授研究法理学,在吴大英教授的严格指导下完成了学业,并且在毕业之后选择以法学研究为业。20多年后的今天,当时正值壮年,以身体健康著称的吴大英教授已经囿于病床两年之久,这个事实传递给人们的是与文化传承相伴的生命自然销蚀的苍凉感受。生活是残酷的,生命也是残酷的。尽管吴大英教授对研究工作仍然眷恋,但是,除非发生奇迹,他将不再可能继续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很可能,《吴大英集》的出版是他一生笔耕的总结。
吴大英教授早年留学苏联,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得法学副博士学位。1959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法学研究工作。后来又长期主持政治学研究所的工作。40多年来,他在法学研究和政治学研究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他精炼的文笔,清晰的思路,严格的逻辑思维和高产的成果,在法学研究的圈子里成为共识。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吴大英教授的名字高频率地出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媒体上。
本书所选编的只是这些成果中的一小部分。从这些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吴大英教授是一个关注现实的学者,他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和当时的社会焦点相关,这些题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法学和政治学发展的心路历程,浓缩了中国老一代学者对国家的责任感。
在病榻上,吴大英教授仍然牵挂着这本书的编辑和出版。甚至在他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时候,每当问到他关于文集的事情,他总是令人吃惊地清醒和准确。一个学者,盖棺定论的根据应该是他一辈子的学问。现在,当他不可能再提笔写作的时候,他的文集就是一个学者给社会的答卷。这份答卷是历史的,不是抽象的;是现实的,不是完美的。但是,相信读了这本文集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即,一个学者的学问是时代的产物,吴大英教授无愧于他的那个时代。
信春鹰
2001年5月21日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