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赤字则是影响财政安全的关键因素。财政赤字既是财政收支运行的年度结果,也体现政府宏观调控的倾向。我国自1978年开始进入“赤字时代”,并由最初的“被动赤字”转为“主动赤字”,财政政策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赤字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但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以及政府债务的大规模积累,可能会引发和加大财政风险,影响赤字政策的可持续,并对经济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财政赤字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财政赤字对财政安全的重要影响,本书选择从财政赤字的视角,建构度量我国财政安全程度的指标体系,具体分析财政赤字对财政安全的影响,并提出财政赤字的管控建议。
本书基本思路为首先厘清经济安全、财政安全和财政赤字的内涵及关系,研究认为财政赤字是影响财政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影响的路径分为流量影响和存量影响。流量影响可通过衡量财政赤字程度的年度指标反映,存量影响可通过衡量政府债务负担程度的指标反映。基于此,本书构建了度量财政安全的指标体系,选择了财政赤字率和财政平衡度作为反映流量影响的指标,国债(内债)负担率和政府总债务负担率(政府总债务率或政府总负债率)作为反映存量影响的指标。其次,对财政安全指标体系中的4项指标分别进行预测方法研究,并得到“十三五”时期最后2年的预测值。再次,选择了22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财政数据和财政情况变动的对比分析,研究出反映财政安全4项指标各自的安全区间,即不同指标值范围所对应的不同安全得分。将相关指标的监测和预测值代入后,得出我国“十三五”期间财政安全得分。最后,根据“十三五”期间财政安全得分的情况,从经济安全的视角提出财政赤字程度的控制建议。
本书共分为3篇、8个章节,各篇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篇为绪论,第一章导言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框架、研究创新及不足。在文献综述部分,分别从经济安全、财政安全以及财政赤字三个方面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据此形成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二篇为财政安全度量,包括第二至四章。第二章为界定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厘清财政安全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研究财政赤字对财政安全的影响机制,为构建财政安全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对财政赤字的相关概念、衡量方式以及我国财政实践中财政赤字的界定和历史形成进行分析,明晰财政赤字在本书中的具体范围以及衡量方式。第四章中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安全的影响,选择指标构建财政安全指标体系,流量影响指标为财政赤字率和财政平衡度,存量影响指标为国债(内债)负担率和政府总债务负担率。
第三篇为财政安全实践,包括第五至八章。第五章研究财政赤字程度衡量指标的预测方法,并预测了我国2019年和2020年财政赤字额和财政平衡度。第六章对22个世界主要经济体财政安全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了各指标的安全区间。第七章根据财政赤字率、财政平衡度、国债(内债)负担率和政府总债务负担率的监测和预测值,结合安全区间,得出财政安全各指标得分、流量和存量影响得分以及综合得分。从监测和预测结果总体来看,我国“十三五”时期财政安全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并从财政赤字角度提出财政安全的管控建议。第八章为美国财政安全领域的相关跟踪研究成果。
本书研究的创新点首先是研究路径创新,本书对衡量财政赤字程度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预测方法进行充分探索研究,同时将财政赤字对财政安全的影响按照指标是否可直接反映财政赤字程度,分为流量影响指标和存量影响指标,并构建了财政安全指标体系。其次是研究方法创新,在财政赤字程度的预测中,分为直接对指标的预测和基于指标构成分量的间接预测,通过多种预测方法的综合,更好地实现对目标指标的预测;在对财政安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安全区间进行界定时,通过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对比分析得出安全区间。最后是研究基础创新,安全区间的确定是基于22个国家的比较,在财政赤字管理建议中分析并借鉴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成熟经验。
本书研究内容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为三点。一是在财政赤字的预测时使用的为理论定义,即用我国预算实践中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额和公共财政支出额计算财政赤字额,未将预算实践中对财政赤字的调整项计入并分析影响。二是未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由于GDP预测环节的缺失,使得本书未形成对财政赤字程度预测所涉及的全部宏观经济变量的完整分析。三是在确定各指标安全区间选择的22个国家,对比分析中由于时间和资料所限,并未对全部国家的财政赤字历程进行更深度的剖析,未充分考虑制度因素等其他非财政因素。这些不足也是笔者今后在该领域继续深入研究的重点,文中存在的其他不足也请读者指正和包涵。
最后,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予以悉心指导的老师、同事和同学,以及给予大力支持的家人。本书是我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愿今后能不忘从事研究工作的初心,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刘栩畅
2019年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