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危机前高增长、低通胀的“大稳健”时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作为发达国家主流政策框架的“新共识”货币政策框架的形成,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各国央行将通货膨胀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并利用利率这一主要政策工具来实现同时熨平产出波动和物价波动的目的。然而,金融危机中,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出现的超预期下滑以及之后的长期停滞,“新共识”框架却遭遇系统性失灵——根据通胀目标的变动未能成功预判出产出和就业在危机初期的大幅下降,以下调利率做出的应对措施也在对抗危机后的衰退中失效。危机后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低迷推动了经济学界关于长期停滞理论的研究,而“新共识”在危机中的系统性失灵也引发了理论界对该框架所忽视的金融因素的一系列讨论。
在危机后关于经济增长与金融问题的讨论日趋热烈的背景下,本书重点分析了危机中经济增长的超预期下滑以及危机后经济的长期停滞问题,并纳入金融因素对此进行研究。选择金融危机进行研究是因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的下降无论幅度还是持续时间上都显著大于传统商业周期,呈现出间断式下滑及长期式下滑的特征。间断式下滑是指危机前后的经济增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长期性下滑是指在危机爆发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危机冲击国的经济增速都回不到危机前水平。
在分析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本书发现历史上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出现间断式及长期性下滑的现象具有普遍性,除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外,大萧条、拉美债务危机、日本泡沫破灭、亚洲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后危机发生国的经济增长也都出现过类似的特征。通过对此具有普遍性的经济增长问题的梳理,本书发现虽然经济增长的间断式及长期性下滑在时间节点上与危机的爆发紧密相关,但其根源却要追溯到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这决定了本书在具体论述中所采用的视角不能仅以危机爆发为起始点,而要从一个金融长周期的视角,回溯到危机前的高增长时期去探究最终引发危机的经济矛盾,并具体衡量金融在此间的作用。
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出现系统性失灵,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新古典增长测算方法也未能成功预测出危机的到来,因此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本书没有采用新古典的增长模型进行研究,而是考虑了金融这一需求面冲击的重要性后,在长周期内从需求面入手,先分析金融的膨胀如何导致了需求的扩张,进而考虑其对供给的影响,并以宏观供需的变化推导出经济增速的变动。
本书的主要结论是:金融危机前需求不足与资本过剩的共存导致了金融延续增长这一路径的必然性,经金融扩张的需求暂时掩盖了经济供需间的矛盾,阻碍了危机的小规模爆发,而过剩的资本为金融的膨胀提供了条件,同一时期对金融自由化的推崇以及政府政策的宽松化也保障了金融延续增长路径的持续性。经金融扩张的需求在产能未遭遇限制时会通过逆萨伊定律促成供给的引致性扩张,只要没有外力打破这一进程,需求扩张和供给增长间的正向循环就会一直推动着经济的过度繁荣,经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表象。在此过程中,流动性的充裕以及政府管控的宽松化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股票、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资本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前提条件使得在金融泡沫形成的过程中整体物价水平并不会有同幅度的上升,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理论界所认为的泡沫的难以识别性也会导致在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初期对此不作太大干预。金融泡沫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政府政策的收紧,或者预期的转化等原因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下跌,维持金融膨胀的信用遭遇紧缩,金融延续增长的路径就被打断,一系列曾刺激需求和供给扩张的因素将反作用地引发经济增速的回落,回落过程中,需求和供给不仅会因为金融支撑的消失而回归其真实值,还会因为危机期间金融体系的失灵进一步降低,最终表现为经济增速的间断式下滑。由于危机前金融膨胀过程中资本的过剩以及政府政策持续性的宽松大大限制了危机中政策的作用空间,因此政策刺激作用的欠缺,以及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大规模资产负债表衰退在此后的长期修复都会使得经济的停滞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经济增长难以重回危机前由金融扩张所维持的高速度。
本书共十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问题引入及研究综述,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奠定本书的分析基础。
第一章通过总结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后的经济现实和经济学理论变化情况,厘清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界定研究对象,阐明研究目的。
第二章为现实综述,通过历史上典型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的变化情况,探讨金融冲击中经济增长出现间断式及长期性下滑这一现象的普遍性。选取了影响深远的大萧条,爆发于发达国家的日本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发生在发展中经济体的拉美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这五次大型危机,梳理危机发生国在危机前后的经济表现,为本书的分析奠定现实基础。
第三章为理论综述,梳理经济周期领域四大主要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奥地利学派以及马克思主义学派中金融对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危机及经济萧条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了凯恩斯学派中以萧条经济学、流动性陷阱、资产负债表衰退、长期停滞为代表的需求不足论,以及以融资不稳定、信贷周期、金融加速器、动物精神等为代表的金融不稳定性学说;分析了货币学派中以债务通缩、债务超级周期等为代表的债务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在滞胀、萧条中的作用;分析了奥地利学派所倡导的货币非中性以及人造繁荣的不可持续性,并以此为基础梳理了该学派的危机根源与政策应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危机理论重点关注的是生产领域,因此在该学派的理论梳理中本书重点分析了金融对生产领域问题,如生产过剩和利润率下降的影响。
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与论证,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提出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与现有经济学理论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典型金融危机案例的解释,论证本书理论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
第四章为理论分析,提出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论证作为分析基础的逆萨伊定律的存在性,之后立足于此,从理论机制和模型推导两方面介绍本书的分析框架。在机制分析上,先解释危机前的金融膨胀如何延续了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增速的虚高并为危机埋下隐患,再解释这样依靠金融延续的经济增长为何是不可持续的,以及是如何以危机为界发生突变,导致了产出增速的间断式及长期性下滑;在模型推导上,以一个OLG模型解释危机前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如何导致了利率的持续下滑,以杠杆增加为代表的金融扩张是如何延缓了利率的下滑,延续了经济的增长,以及危机后的去杠杆进程如何引发政策利率的零下限和经济的长期停滞,并讨论了增长失速时期的通货膨胀、经济悖论以及停滞分化等问题。
第五章总结本书理论的几大特征,包括危机的必然性,金融延续增长路径中的特征性金融变化以及政府的作用,并讨论本书分析与第三章四大主要学派观点的联系与差异,从理论上验证本书分析的科学性,突出本书的创新点。
第六章为案例分析,用本书的分析逻辑来验证并解释大萧条、拉美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中相应经济体在危机前后经济增长的变化,总结这些不同危机在危机演变及特征性经济表现上的一系列相似点,包括危机前资本的充裕、利率的走低、资产的泡沫、需求的扩张、产能的增加、增长的繁荣,危机爆发前资金状况的收紧,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速的间断式、长期性下滑,以及经济停滞在时间上的分化。之后论证具体国情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差异,包括过剩资本来源、需求不足根源、需求扩张路径、政府干预方式、危机后经济调整等方面的区别。
第三部分为实践分析,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用本书理论具体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问题,并对应比较危机后的中美政策调整。
第七章立足于危机中经济增长变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用本书的理论逻辑具体分析中国问题。先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关键性改革事件的梳理,确定造就中国增长奇迹的驱动来源,认为需求的外延性及政府主导性扩张,联合由人口红利、投资红利、技术红利等推动的供给增加一起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且同一时期国内与国际的资金供给、流动维持了这一增长的持续。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需求下滑的长期性以及供给红利的陆续消散造成了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危机初期的政府大规模干预虽然以信贷—投资拉动形式暂时弥补了外需的下滑,推动了经济增速的短暂反转,但却并不能改变增长速度长期下滑的趋势。
第八章以美国代表发达国家、中国代表发展中国家,梳理这两个代表性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政策调整,并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的分析,纵向分析将危机后的政策调整与危机前经济高增长阶段暴露出的问题一一对应,进一步完善本书的长周期分析;横向分析深入阐述经济扩张路径不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危机后政策调整上的联系与差异。
第四部分为补充分析,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对研究方法的采用作补充说明,并就一些经济问题进行延展思考。
第九章通过论述基于新古典基础的潜在产出测算方法在危机期间的失灵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问题,具体说明本书为何不选择新古典的增长理论而是用长周期的供需分析法研究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的间断式及长期性下滑问题。
第十章总结全文,对增长基础、古典二分法、金融的作用与约束以及政府的定位这几个问题展开进一步思考,并总结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另一种思考
作者:孙伟平
图书 另一种思考
-
2
图书 另一种声音: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
作者:陈茂林
图书 另一种声音: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
-
3
图书 叩问现代性的另一种声音:王国维、吴宓、钱钟书诗学现代性建构理路研究
作者:孙媛
图书 叩问现代性的另一种声音:王国维、吴宓、钱钟书诗学现代性建构理路研究
-
4
图书 文本重读与意义发现:对20世纪40—70年代重要文学现象的另一种考察
作者:惠雁冰
图书 文本重读与意义发现:对20世纪40—70年代重要文学现象的另一种考察
-
5
图书 晚明史家的明史考据研究
作者:余茜
图书 晚明史家的明史考据研究
-
6
图书 房价波动与金融稳定的理论模型、我国实证及国际比较
作者:谭政勋
图书 房价波动与金融稳定的理论模型、我国实证及国际比较
-
7
图书 两种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
作者:杨玉成
图书 两种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
-
8
图书 刑法解释过程论
作者:田杜国
图书 刑法解释过程论
-
9
图书 现代唯物主义导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研究
作者:杨耕 陈晏清
图书 现代唯物主义导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研究
-
10
图书 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理论研究
作者:易宪容
图书 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理论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