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诗经》之器乐研究

A Study of Instrumental Music in the Book of Songs

ISBN:978-7-5203-4559-0

出版日期:2019-10

页数:336

字数:377.0千字

点击量:10412次

定价:9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展开

图书简介

关于《诗经》的研究历来被视为显学,可谓是经久不衰又熟又热了。但《诗经》研究的熟和热只是就儒学、经学、文学、语言学、音韵学诸方面而言,从古迄今,有关这些方面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成就极为可观。然而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尤其是器乐学切入《诗经》,却稀有罕见,著述亦如同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就《诗经》之器乐学研究而言,笔者考察、梳理,其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汉代至清代两千馀年的研究,受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5860550之说的影响,大都着眼于乐器的名称、形制和器乐的礼乐功能诸方面的考辨、述说,虽未见专著,但涉及这些问题的短章、片断不少,尤其对乐器的名称、形制的考辨,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宋代陈旸的《乐书》、清代陈大章的《诗传名物集览》等。可惜的是,很少对于《诗经》的器乐演奏本身进行具体探讨,更缺乏艺术的视角。

二、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即20世纪上半个世纪,这方面的研究有所拓展,已有学者注意了艺术的观照。如叶伯和、郑觐文、王光祈等人的同名《中国音乐史》和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之《〈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孔子对于诗乐的态度》、《从〈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等,皆有所涉猎,但多系粗略旁及,未作具体深入的阐述。这时期亦未见有专著问世。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1952年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之《二、上古期:远古至战国·周代的音乐》论及《诗经》与器乐的关系时,仍局囿于乐器的形制和器乐的功能等。5860551至1964年其《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出版,则说明他已摆脱了旧的思维定势,开始从音乐性质与歌曲、器乐艺术形态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最突出的是对《诗经》乐章所包含的曲式进行了考察,梳理、归纳出《国风》和《雅》两类歌曲中十种不同的曲式,并予以举例说明。5860552同时,还提出了《诗经》中“有二十九种”乐器说。5860553从某种意义上说,杨荫浏的探讨是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很大,颇具权威性。此后出现的关于“中国音乐史”和“民族器乐”之类的著述,涉及于此,大都沿袭杨荫浏之说,人云亦云,陈陈相因,而自己却缺乏对于《诗经》与器乐关系的具体深入的考察和探求。在这方面,只有家浚的《〈诗经〉音乐初探》5860554、欧兰香的《〈诗经〉的曲式结构分析》5860555和秦序的《关于〈诗经〉歌曲曲式的若干推测》5860556值得一读。欧兰香在杨荫浏研究的基础上,较为认真地对《诗经》进行了一番考察、梳理,对杨先生的十种曲式类型有所匡正和补充,认为《诗经》中有十二种曲式类型,较有后出转精之意。秦序则在肯定、介绍杨荫浏分析现存的《诗经》歌词而归纳的《国风》和《雅》两类歌曲中的十种不同曲式的同时,具体指出“仅据现存《诗经》歌词来推测它们原来的歌曲曲式,有很大的困难和局限”,颇具启发性。而何定生《定生论学集——诗经与孔学研究·诗经与乐歌的原始关系》,则依据周礼诸仪式过程对《诗经》中的器乐与歌舞以及《仪礼》中的《诗经》与礼乐的关系,作了较具体的探讨;并就郑玄关于正乐、无算乐之注予以批驳,阐明了自己的看法。5860557刘莎等《〈诗经〉中的祭祀诗与乐器运用》通过对《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周颂·执竞》、《周颂·有瞽》、《商颂·那》的分析,探讨了乐器在祭祀中的运用及其特点。5860558其都较具开拓性。另外,赵敏俐的《略论〈诗经〉乐歌的生产、消费与配乐问题》5860559、《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5860560,周延良的《诗经学案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第七、八、十章等,5860561亦与本课题有关,颇具参考价值。

如今流传下来的《诗经》,实际上只是一部失去了曲谱的歌词集;而在先秦,尤其在《诗经》产生的西周至春秋中叶,诗、乐和舞三位一体的混沌状态虽然有所析离,但诗歌与音乐的融合还是紧密的。既然如此,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和器乐学方面研究《诗经》的冷清、乏力、欠缺,不能不说是《诗经》研究的一大缺憾。这就导致了上古音乐文本和音乐形态的失落。这固然有种种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在先秦典籍和文献中,关于《诗经》的音乐和演奏的记载和论说太少,而且《诗经》的曲谱(或曰《乐经》)经礼崩乐坏的战国和焚书坑儒的暴秦之后也荡然无存,这就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不应冷落这一学术领地,任其永远荒芜下去。积极的态度应是,仔细审视遗存在历史文献中的蛛丝马迹,极力关注考古的新发现,力争多有开拓。

我自幼修习古筝,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我拼命的搜集、阅读有关著述,深深地迷恋于我国民族音乐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蕴藏。任教高校以来,我一直教授民族音乐,教学之馀则潜心于民族音乐的研讨,绝不旁骛。我之所以选择《〈诗经〉之器乐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认为:有周礼乐文化之乐,泛指诗歌、音乐、舞蹈而言。当时,不仅诗歌、音乐、舞蹈尚处于亚混沌状态,而且音乐之声乐(歌)必有乐器伴奏5860562。这就是说《诗经》作为乐章,离不开器乐。因而,从古今罕有人问津的民族音乐学尤其是器乐学这一视角切入《诗经》,既有可能填补《诗经》研究的某些空白,又有利于从源头上探讨中国民族器乐之奥妙,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方向保持一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西周至春秋中叶,除打击乐器钟、鼓等和吹奏乐器笙等可独奏之外,绝大部分管弦乐器都是用于伴唱演奏的,所以笔者所探讨的,并不都是纯器乐,这“器乐”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而今,这一课题总算结项了,推出的从与《诗经》乐章直接相关的《乐经》和《诗经》的曲式入手、逐步涉猎具体问题的《诗经之器乐研究》,即其成果。笔者不避谫陋,决然啃这块硬骨头,虽然窃以为或在前哲时贤的研究基础上有所辨证和推进,或开辟生荒有所发现和新见,但结出的果实还可能是苦涩的。即便如此,只要这一果实的苦涩能刺激人们关注并深入探讨《诗经》与器乐问题,我就心满意足了。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婷婷.《诗经》之器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婷婷.《诗经》之器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婷婷(2019).《诗经》之器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