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论本书是关于文学理论的著作。如果说,文学是艺术的一种,那么,文学理论就是科学的一种。它探讨和揭示的是客观地存在的文学状态及其本质和规律。目的在于告诉读者:文学是什么?它的性质怎样?它跟人们的其他精神产品和其他艺术有什么异同?它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它的创作成果有什么样的表现形态,其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它怎样获得传播并被读者和人们所接受、所鉴赏、所评论和研究?它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是什么?它与人的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它在历史过程中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过来的?发展中又有什么规律?等等。文学理论当然要以文学现象和文学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不但要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还要对文学经历的时空及其整体从各方面去做宏观的多维透视。文学既有它发展的历史,又有它现时的状态,既表现有民族性、地区性,又表现有普遍性;既存在不同的内容,又存在不同的形式。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文学现象纷纭而复杂。文学理论要从纷纭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具有普遍性规律,自然并不容易。这就是前人虽然写过许多文学理论的著作,而每个时代又总有新的著作出现的缘故。文学理论的建构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反映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对文学的不同认识。各有历史的局限,又各有新的创见。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也尽可能吸收和参考现代科学成果以及其他文学理论家的有益的观点和方法,并更多结合我国文学的历史实践经验,努力做到科学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史与论的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表现在它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中,特别是表现于存在与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互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一切事物都处在矛盾对立及其相互转化的运动形态中,以及事物的量变会导致质变等观点里。毫无疑问,当今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学艺术还阐述过系列的理论观点,包括文艺本质论、文艺创作论、文艺批评论、文艺生态论、文艺发展论等方面的观点,为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做出划时代的贡献。这些理论观点更应该是当代文艺理论的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并非僵化的教条,它需要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理应不断吸取人类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因为,从本质上,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指出,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当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也理应吸取20世纪以来人类的新的科学成就。现代自然科学提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这些新的科学成果,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认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到处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6页。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提出了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的方法,产生了系统、结构、要素、层次、功能,信息,反馈等新的范畴。按照系统论,在每一个系统内,各个要素(或子系统)构成一定的结构,从而使系统赋有一定的功能。要素只有通过系统整体而被规定,要素变化会最终导致系统的变化,系统的属性不能归结为要素的总和。系统的功能受结构制约,从不同方面反映系统的特性。层次是系统的等级,母系统与子系统分属不同层次的等级。各层次都有相对独立性,而高层次支配低层次,低层次也可能向高层次转化。信息和反馈是控制论的概念。信息即有意义的信号,它也是一种组织形式的模式。某系统输出信息作用于控制对象后再将其结果传输回来,就叫作反馈。它调节着系统的活动。文学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如果说,人类的意识反映存在,那么在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系统中,艺术和科学就属两个子系统。科学中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艺术中就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雕塑、戏剧、电影等不同门类的分系统。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形态,其中蕴含各种丰富的信息内涵,并通过自己被阅读而使所含信息得到传播。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创作、传播和接受,以及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的生态联系,都具有一定的可控关系和非可控的因素。当然,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并没有、也不可能取消和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理论范畴。但其理论观点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参照性也是显然的。当今科学发展存在两种相反相承的趋势,即分析与综合。因为分析,有助于把学科分得越来越细,以利于研究的深入;而综合则有利于将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做到相互支援、相互参照,以利于宏观的把握。文学理论虽以文学现象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却因文学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在历史时空中不仅与其他艺术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文学理论的研究必然要涉及艺术和其他相关社会现象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也必得参考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如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而且,文学理论的研究还得顾及文学的历史,不但要考察我国文学的历史,还要考察其他国家文学的历史。所以,这种研究,必然要把文学置于与它相关的各种因素和环境中,加以系统的、立体的、多维的透视。我把本书名为《文学透视学》,副题为《文学理论体系新探》原因正如上述。20世纪西方越过古典文学理论,产生许多新的文学理论学说和观点。大体上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科学主义思潮标榜求真理,重实证。它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文学理论方面,20世纪先是出现了俄国的形式主义学派。后来又出现了捷克和法国结构主义以及欧美的“新批评”理论,还有苏联的文学符号学。这些学派先后受到索绪尔的语言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和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的影响,还部分受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人文主义学派则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除了弗洛伊德学说也有人文主义内涵外,还有存在主义和新人本主义的理论,对文学的影响都比较广泛。鉴于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上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都有所批判和继承,本书在努力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其文艺观的同时,对20世纪其他文学理论派别的成果,也做出一定的批判和吸取。文学以作品文本显示其存在。没有文本就无所谓文学。因而,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必然首先从文本阅读和分析开始。有了文本才有人被承认为作家,也只有产生了文本,才产生文学传播和欣赏,才会形成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并引发人们的评论和研究。有了文本的传播和被接受,才会产生文学的功能与价值。而文学的历史,也体现于历代文学文本的创造、繁衍和递嬗。人们对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从感性上也首先依赖于对文学文本的认识。本书贯彻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原则,在各部分论述中都注意联系文学文本的分析。这也是本书的努力方向之一。这样,也许更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对下列诸方面企求有所创新:(一)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对文学进行多维透视,力求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特别是联系当代文艺实践,论从史出,以史证论。(二)吸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有价值成果,并以之设计全书系统框架。(三)对文学本质做出新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论述。(四)根据马克思关于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构造”和毛泽东关于艺术美“源于现实又可能高于现实”的观点,对文学的美的创造与特点做了新的探讨。(五)参照系统论的原理,对文学的普遍功能与价值做出新的阐发,指明不同文学种类与体裁、题材的作品又具有各自特殊的功能与价值。(六)提出“文学创作思维”的概念,以区别于美术、音乐、舞蹈、雕塑、书法、杂技等艺术的创作思维,阐明文学创作思维包含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及其互渗,并将创作方法纳入创作思维的范畴。(七)将文学传播作为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中介,予以比较充分的论述。(八)将文学接受分为一般接受与研究性接受,后者包括文学批评、文学史、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并做了分别的论述。(九)对文学起源做了新的阐述,指出源于劳动、游戏、祭祀外,还应重视男女性爱和古代战争对文学起源的作用,并给予充分的论证。(十)对文学的历史发展规律做了具有新意的探讨。(十一)提出文学生态论,对文学的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均做了初步的独到论述。(十二)重视我国传统文论的继承和现代转化,尽可能多引述我国传统文论家的许多有价值的精到的论断。当然,由于个人学力有限,且年过八旬,所做努力已难如意。自谓在现代科学的参照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文学理论的中国化做点尝试,希望能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文学并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作者:钱中文
图书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
2
图书 世界文学理论导论
作者:姚达兑
图书 世界文学理论导论
-
3
图书 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
作者:郭昭第
图书 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
-
4
图书 理论之思:文学理论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张荣翼
图书 理论之思:文学理论的问题与思考
-
5
图书 中国日记文学理论研究
作者:刘中黎
图书 中国日记文学理论研究
-
6
图书 阐释的边界:一个文学理论关键命题的探究
作者:庞弘
图书 阐释的边界:一个文学理论关键命题的探究
-
7
图书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图书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
-
8
图书 文学救赎: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研究
作者:马莉
图书 文学救赎: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研究
-
9
图书 重大时代课题与科学理论体系
作者:颜晓峰
图书 重大时代课题与科学理论体系
-
10
图书 道家哲学与古代文学理论
作者:高起学
图书 道家哲学与古代文学理论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