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人本和谐经济论

ISBN:978-7-5161-3773-4

出版日期:2013-12

页数:344

字数:270.0千字

点击量:8608次

定价:3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众所周知,经济学对于中国人而言不是自生的,而是外来的,今天我们所指、所受与所授的经济学多为西方经济学思想。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经济学虽不断创新,新学派不断涌现,但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仍然是所谓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物本”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从物质财富出发,把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作为主体。这种“物本”经济学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乃至否认了财富的主体——人。它是用物质资源和实物商品关系来解释和阐述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物本”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实践观必然是以物类为中心,必然将人类价值等同于物类价值,甚至视物类价值高于人类价值,忽视或否定人类价值(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学说对“人”丝毫不重视,但这种重视主要还是工具性的而不是目的性的,实际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剥削将劳动者视为工具。“物本”经济学仅仅注重追求财富增值,必定忽视或否定人类和谐。因此,物本的经济学必定是非和谐的经济学,突出的表现是西方经济学过度强调效率标准,轻视公平,导致社会关系不和谐;片面强调资源稀缺,从而鼓励对自然的掠夺,进而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片面强调物质生产与消费,否定或忽视经济活动的精神性,从而导致人类心灵的不和谐。不可否认,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类经济科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其自身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系统,至今仍然是我们解决诸多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然而自产生之日起,此经济学的缺陷便显现,于今虽仍保持表面的兴盛,实际已陷入全面困境。因而自问世起,就不断遭受诟病。于今,批判之势愈烈,甚成运动之态。但是,奇怪的是此经济学虽遭多方“围剿”,其主流地位却依然坚挺,且能不断开疆拓土,让其他学科研究者徒叹“经济学帝国主义”。究其根本原因,本文认为这是因为已有的批判多循“从经济学到经济学”的基本路径,批判内容基本上限于对此经济学事实阐析、规律揭示及方法运用之不当。实际上,经济的属人性已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学的人文性,从而决定了对经济学伦理审视、伦理批判的必然性。所以,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学”批判虽是重要的批判路径,但绝不是批判的全部,更无法达至批判的深刻。这并不是说人们对经济学,尤其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没有进行过伦理审视,只是迄今为止,这种伦理审视基本上限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讨论,用学界熟悉的话来表达就是,“经济学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分。实证经济学是研究‘是不是的问题’,规范经济学研究‘应该或不应该的问题’”。事实上,今天的人们所要求的讲道德的经济学已不能只是方法论意义上讲道德的经济学,而应是与高尚的伦理全面结合的经济学。本著著者认为经济是人的经济,经济学自然是一种人生之学,和谐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因此经济学应成为人本和谐的经济学。本著突出以下主要思想:1.人生基本问题决定和谐经济的基本内涵。人本和谐经济即以人本原则、和谐价值为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与最高价值追求的经济观。这种经济观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方能和谐发展,经济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即人本原则与和谐价值观相统一的人本和谐经济发展观。所谓和谐人生即人生的基本问题(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问题)得以和谐解决的人生,所以人本和谐经济的基本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心和谐的经济。2.人生境界的提升决定人本和谐经济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经济学是人生之学,经济学的发展实际就是不同的人生状态及其觉解的体现。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各有差异,然就大同方面看,则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自然境界中的人类行为往往顺乎习俗而行;功利境界中的人则以“自我”和“求利”为中心展开活动;道德境界中的人“自觉人是社会存在”,其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利人”与“利己”相统一;道德境界之后的天地境界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人类一旦到达此种境界,便超越了人己、内外、物我的区分,而将人自同于天,天人合而为一,最终使人道与天道走向统一。“天地境界”的经济才是最高人生境界的经济,才是今天人类需要的人本和谐经济。“天地境界”的经济学将人的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相融合,将利己、利人、顺天、事天四种人性相统一来研究经济问题。3.和谐人性与人性和谐是人本和谐经济的人性论基础。经济是人的经济,和谐的人性才会产生和谐的经济。人本和谐经济的人性根据在于人的互助本能。人本和谐经济问题产生的人性根源是作为利益动物的人必然追求利益(人性之体,即不变的人性),但对利益的追求却可以通过和谐与不和谐的方式取得(人性之用,即可变的人性),因此人本和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引导、规范人性之用以实现每个人出于人性之体的利益需求。4.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本和谐经济的根本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某种目的,目的的实现及其程度就是行为的评价标准,终极目的就是行为的终极评价标准。人生的终极目的只能是人生的基本价值,即人的身心健康、友爱情谊、创造活动。上述三种人生价值的综合即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当然离不开物质财富,但人生的根本价值却不是最大限度地占有财富,而是如何更为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素质,并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得以施展,进而由社会承认自己的价值。至于福利或快乐只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后的心理体验,而非人的终极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人的生命成本才是最根本的成本。发展人本和谐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经济在人生价值最大化与人生成本最小化中实现发展。5.人生基本矛盾决定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及满足欲望的手段的稀缺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人的欲望归根到底要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劳动效果取决于人的劳动能力及其发挥,经济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则是人的欲望超越了人的能力。自然资源无论就其现存与潜在的绝对性而言,还是从它与人类欲望满足的相对性而言都是无限的,只是由于人类认识、利用、改造与维护自然资源的能力不足,改善与控制人类自身的能力不足才造成资源稀缺现象,进而产生其他经济与社会不和谐问题。因此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发展人类自身的能力,调节与引导人的欲望使之尽可能在和谐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本和谐经济学虽为本著著者近期首倡,但著者实际上却为这种研究作了长期的准备,并已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著者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理论探讨》、《经济问题》、《齐鲁学刊》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这些论文涉及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人性论基础、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目的论、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途径论、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主体论、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保障论、人本和谐经济学的理论之源和人本和谐经济发展的实质论等内容,可以说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专著,就是著者近十年艰难理论研究的成果,但是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在这本书即将和读者见面之际,著者脑海里已就另一部关于人本和谐经济的学术专著打好了腹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和读者见面。真诚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更多的人对人本和谐经济及人本和谐经济学的关注和兴趣,从而促进科学发展观、经济学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著者2012年7月20日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贺汉魂.人本和谐经济论[M].北京时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贺汉魂.人本和谐经济论.北京时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贺汉魂(2013).人本和谐经济论.北京时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