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世纪佛缘

ISBN:7-5004-2392-6

出版日期:1998-01

页数:309

字数:210.0千字

点击量:9837次

定价:1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吴立民

当今中国的佛教文化,已由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正在从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佛教文化能够对其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以及后来的《决议》,都强调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四有”新人。佛教文化对于培养“四有”新人,不仅能协调,而且能够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佛教文化中许多优良传统、积极因素,不仅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未来的21世纪,也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人类正面临着由1900年跨入2000年的“百年之交”和由1000年跨入2000年的“千年之交”。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根据比较一致的看法,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算起,至今已整整2000年。在这两个“之交”,在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之际,中国佛教文化向何处去?值得我们思考。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问题很多,根本问题是自身建设问题。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信息爆炸”时代,人类上可以九天揽月,下可以研究夸克顶层,并掌握了“克隆”技术等,科技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改造,自我修养,自身建设,还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领域,还有很多问题。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包括人口、环境保护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建设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东西方都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要提供彻底的、比较科学、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东方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从宗教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看,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人请进来的,是和平传入的。由于和平传入,所以吸收、融合就比较快,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乃至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现代中西文化交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结合,最主要的是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中西文化的结合部,在人体科学。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他创立的佛教以及随之发展起来的佛教文化,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升华,是人体高度解脱的产物,是可以为未来世纪人体、人心的科学探索和发展,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作出贡献的。

佛法贵在当机而不为机所转二。未来世纪中国佛教往何处去?就是佛教如何当现代之机而不为现代化所转的问题。现代之机就是在多元文化之中如何解决人类自身建设问题。所以佛教当现代之机就要圆融出世以入世,走建设人间净土的道路。对内要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对外要圆融真俗谛,圆融世出世法。法法圆融而又法住法位,这就是圆满的结合。圆融大小显密,就要四众和合,律基十善,禅为法本,性明中观,相显唯识,教尊台贤,行在三密,归属净土,宗尚般若。圆融世出世法、真俗谛,就要圆通世明,教育四众,兴办事业,资生奉献,净化人心,正法治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只有圆融出世以入世,发扬菩萨道的精神,走建设人间净土的道路,才能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才能把佛教的信仰、教制、人才、道风、组织等五项建设搞好。从佛教来说,解决好佛教自身建设是解决人类自身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有关佛教自身建设的十件大事。这10件大事,其影响将涉及21世纪中国佛教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也可以说是21世纪的十大工程。

1.培养跨世纪人才工程。这是迫在眉睫、当务之急的大事。在盛唐时期,许多第一流人才都在佛门。目前,中国佛教界弘扬佛教文化的人,名僧不少,高僧不多,后继乏人。培养继承传统、面向当代、开拓未来、爱国爱教的僧才,仍然是第一位的大事。这包括培训师资、编写教材、兴办居士教育与兴办佛教大学在内。要贯彻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修行第一的方针,按初、中、高、研究四级,逐级培训信众、戒众、行愿众、法众人才,建设佛教规范化标准的律师、经师、论师、法师、教师、译师……等学衔学位制度。

一定要解决师资、教材问题。没有师资,没有善知识,没有好的教材,人才工程就是一句空话。这与中国这个佛教大国是很不相称的。中国至今已建立起十几所佛教院校,但尚无佛教大学,而且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组织力量,编写好《佛学概论》、《佛教通史》两种著作,按初、中、高三种程度编写。把有关佛教、佛教文化的著述繁荣起来,解决好佛教教材问题,僧才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才有可靠的基础。这是僧宝加持的建设。

2.新编大藏经工程。从唐《开元录》至今,大藏经的版本有二三十种,它们在不同时期都起过不同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大藏经采用最多的是日本《大正藏》。任继愈教授主编的《中华大藏经》,是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成果不错,为《新编大藏经》提供了条件。《新编大藏经》要有中国特色,从体例的确定、选择版本、校勘、标点、目录标定,到印刷,都要更精美。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跨世纪的世界文化工程。这项工作将充分使用电脑化手段,对继承、发掘、整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推动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培养人才和繁荣学术,都将发生深远影响。这将是当现代之机的佛教典籍的大结集,是法宝加持的建设。

3.教制建设工程。特别是当现代之机的戒律和道风问题,这是当机而不为机所转的关键问题,是不能丢掉和违犯的根本,如汉传佛教的独身、素食、僧装等。要把继承和维护戒律的严肃性摆在第一位,以戒为师,戒在佛在。这是佛教自身的基本建设,是佛宝加持的建设。

4.藏汉佛教文化的融通工程。中国佛教藏语系、汉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三大部分要相互融通。首先要把藏汉佛教文化融通起来。把藏译汉、汉译藏工作做好,使佛教诸宗更好圆融、融通起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从教理说,这将包括圆融显密的工作。

5.汉巴佛教文化融通工程。把汉语系佛教文化与巴利语系南传佛教相融通,促进我国信仰佛教的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从教理上说,这将包括圆融大小乘的工作。

6.唐密复兴工程。以复兴唐密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佛教修学和研究工作。

7.世明融通工程,亦即世间四化建设与佛教融合工程。世间出世间法圆融,不仅表现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而且包括佛教文化与世间发展的种种表现,如建筑、美术、音乐、科学、气功、信息、心理学等方面的圆融上。宗教现象有许多涉及宗教与边缘科学的关系,不是现代科学都能解决的。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科学之不足,所以我们搞佛教文化研究的,要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佛法从来讲“五明”,除内明本身是佛法外,其他各明都是世间法。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个边缘的学科日益昌明。“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科学愈发达,佛法愈昌明,世间法契入般若,就是佛法。要破除迷信,昌明正法,要把般若灌入世间法,要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实质就是从理论上圆融世出世法的工作。

8.佛教资生工程。这是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兴办佛教一切资生事业,包括继承和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的农禅并重、慈善事业、文化事业等等在内,这实质就是从实践上圆融世出世法的工作。

9.“黄金纽带”工程。这是赵朴初大德多年倡导并从事的中韩日三国佛教文化交流工作。应当继承和发展下去,并推而广之,以佛教文化为纽带,继承和发扬佛教学术交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10.世界佛教的流通工程。这是促进佛教世界化、建设人间净土的长期工作,也就是世界范围内实现释迦佛教“成熟有情,庄严刹土”的伟大理想。

徐荪铭同志这本《世纪佛缘》,不仅对20世纪中国佛教作了回顾,而且对21世纪中国佛教进行展望。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对宗教的本质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考察,揭示其若干规律,从而描绘出中国佛教未来的大体轮廓,立论严谨,资料丰富,文笔生动,有不少创见,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一本有系统、有分量的力作,也是作者献给中华佛教2000年的一分礼物。作者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有年,十多年前转入中国佛学研究以来,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研究渐入佳境,且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其中《船山佛道思想研究》(合作),《道》、《理》、《气》、《心》、《性》、《天》(合作),均涉及中国魏晋、隋唐、明清佛教;他任副主编、并参与写作的《禅宗宗派源流》(合作、国家八五规划社科基金项目,共65万字)经过5年艰辛劳动,四易其稿,三次出胶片,已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其主编《石头希迁及曹洞禅》一书,去年也由岳麓书社出版;另一本研究、阐释《般舟三昧经》的著作(合作)也在台北出版。作者的研究,以中国佛教哲学范畴、中国近现代佛教和禅宗发展史为主,兼及净土,并非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却能使人从某些方面得到启示。这既是作者近20年研究成果的展示和检阅,也是对新世纪的贡献。其中既包含着作者的艰苦探索,也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佛教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大德、师长的关怀,乃至身患重病的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确实是佛缘、人缘、世纪之缘的聚合,十分难得。这一著作的问世,必将加深人们对中国佛教、佛教文化内涵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正思维,促进对中国佛学、佛教的研究与探讨,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更相协调,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世纪!

1998.5.7.北京塔院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徐荪铭.世纪佛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徐荪铭.世纪佛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徐荪铭(1998).世纪佛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