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十九世纪欧美文学史论

ISBN:7-5004-1678-4

出版日期:1995-01

页数:309

字数:234.0千字

点击量:8773次

定价:1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十九世纪头三十年间,浪漫主义文学曾盛极一时,并且占据欧洲文学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在英国,以简·奥斯汀的《理智和感伤》(1811年)、《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爱玛》(1815年)的问世为标志,现实主义小说有了新的发展;在俄国,诗人普希金自1823年5月开始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标志着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向现实主义的转化;在法国,司汤达发表文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年),提出了现实主义文学主张。而他183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则是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真正开端。

紧随其后,巴尔扎克相继发表《欧也妮·葛朗台》(1833年)、《高老头》(1834年)。

这样,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由司汤达开其先河,经巴尔扎克大力推动,便逐渐形成为一种思潮。

十九世纪中叶和下半叶,现实主义思潮仍是长盛不衰。现实主义纵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勿庸讳言,现实主义大潮汇集的流派多种多样,作家灿若繁星,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层出不尽。“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只是上述诸多文学现象的一个“速记符号”,因而它极富有弹性。

多年以来,我们只重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特质,因而一直在沿用“批判现实主义”概念。“批判”成了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的单一特质。于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也便成了僵死的了。

十九世纪,作为一个世纪,自有它的进程,况且,它还是个“大世纪”,给人类现代文明和文化的世纪;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思潮,自有它的多样性。就创作方法而言,现实主义作家都讲究“真实”,可是他们又各有各的“真实”;就人物来说,他们都塑造典型,可对“典型”又各有各的理解。显而易见,托尔斯泰笔下的生活图画,同巴尔扎克的色彩迥异,人物也面目皆非。这正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多彩与开阔。它不是“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所能界定的。若硬用一个模式去约束,则实属削足适履。“而我们之所以肯定那种并不存在的共同的形式,只是由于我们未能把握住绝对的运动的微妙性。”(尼采语)因而,若想把握“现实主义”,就只能通过对其涵盖的文学现象加以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郑万鹏.十九世纪欧美文学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郑万鹏.十九世纪欧美文学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郑万鹏(1995).十九世纪欧美文学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